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征稿获奖专访| 聂语:尝试每一种可能,找到自己的可能性

蔡木兰
2018-04-18 08:43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编者按】家长都知道阅读和表达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怎样让他们成为善思、能言、会写的孩子?相信100个家庭会有100种教育方式。本次亲子学堂对“澎湃新闻寒假征稿活动”获奖小朋友的系列专访,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

聂语是上海市普陀区明翔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其作品《团圆》获得了澎湃新闻寒假征稿“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二名。与其他小朋友作品不同的是,她的画作《团圆》是以民间艺术“舞狮”为题材,画中人物涵盖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聂语作品《团圆》

丰富她的“可能性”

4月12日,记者拨通了聂语的爸爸聂晓晶的电话,在短暂的交流中,聂语告诉澎湃新闻,作品本身是学校布置的以“新年”、“团圆”为主题的寒假作业,在此之前,自己是从书中得知“舞龙”这个民间艺术的,于是便有了此画。

聂晓晶和聂语妈妈都从事教育行业,其中,聂晓晶是一所大学的教授。他说,家里的藏书有三千多册,分别散落在每个房间,或许是因为家庭的氛围,聂语从小就喜欢看书,上幼儿园大班时就已经认识接近一千个汉字。因为认识的字多,做作业也比较快,在学习之余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小伙伴玩耍以及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聂语 8岁 上海市普陀区明翔实验学校 二年级(2)班

据介绍,聂语课外时间在学习芭蕾舞、钢琴和画画。聂晓晶说,在一次芭蕾舞体验课上,聂语觉得跳芭蕾舞的姐姐们很美,就告诉父母她也想跳芭蕾舞。同样的,钢琴和画画也是聂语主动提出想学。聂语告诉澎湃新闻,她最喜欢跳舞,如今跳芭蕾已有三年。

聂晓晶表示,小孩可能有艺术方面的爱好,他不要求一定要考级,而是尽量去丰富她的“可能性”。“我觉得文艺方面的培养和熏陶,更多的是对小朋友今后自身素养和气质的培养,倒不是很功利地为了加分。”

不把孩子当成个人财产

对于其他小朋友来说,聂语在他们的眼中或许是个幸福的小孩。她不需要“被迫”上自己不感兴趣的补习班和兴趣班,但她又是个生活很充实且丰富的小孩。在家长们“挤破脑袋”都想将孩子送进重点学校的社会状态下,聂晓晶和妻子却认为没必要。他解释道,如果将小孩送进他或者妻子的学校的附属小学,相对来说排名会高点,但是学校路程太远,平时夫妻俩上下班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已经很长、很累,考虑到小朋友的身心健康,最终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公办小学。“我们觉得这样的小学对小孩来说压力也不是特别大,她这一两年下来至少没有厌恶学习,我觉得就很好。”

为人父母的总免不了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充满希冀,或许曾经设想过他们总有一天成为音乐家、科学家、舞蹈家等。聂晓晶坦言,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生命拥有第一位的主宰权,父母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个人财产。他说,这一代的孩子比他们那一代人幸福的地方在于,或许我们自身具备某种潜能,但局限在那个时候的物质条件,根本不知道这世上有这么多可能性和选择。现在,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了,就应该多带孩子去认识很多的可能性。比如告诉她,“你可以试试画画,也许你今后画画会很好”。让孩子去尝试每一种可能,或许她会找到自己的可能性。

“父母最大的作用是在孩子还不具备这样的眼界时,多带她去看这个世界,为她打开每一个可能性的窗口,然后当她看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时,那么就让她自己去走吧,”聂晓晶说。

聂语部分绘画作品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