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敦煌网创始人王树彤: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不可阻挡的力量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2018-04-24 20:4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敦煌网创始人兼CEO王树彤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跨境电商的下半场已经开始,新贸易时代已来临。澎湃新闻记者 陈曦 郭心如 实习生 吴丹璐(04:59)
近日,中国B2B跨境交易平台敦煌网创始人兼CEO王树彤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跨境电商的下半场已经开始,新贸易时代已来临。
按王树彤的说法,新贸易时代背后有三个特点,一是数字化和智能化;二是贸易即服务;三是融合无界。

“我们认为,全球化,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是在数字贸易的最前沿,我们也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会像蚂蚁雄兵一样,会像水一样,它会流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它根本无法阻挡。”王树彤说。

王树彤是前卓越网的创始人,在2004年创办了敦煌网,开创B2B在线交易2.0时代,以及“为成功付费”的在线交易模式——采用佣金制,免注册费,只在买卖双方交易成功后收取费用,为中小企业进入跨境贸易降低门槛。

近日,王树彤在北京的办公室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讲述她为何坚持B2B商业模式14年之久,描绘了对未来新贸易场景的判断,“之前的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都是一个追随者。今天有机会向全球输出我们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标准。”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和王树彤的对话节选:

澎湃新闻:敦煌网要做一场出口贸易革命,你认为敦煌网改变了哪些产业流程?

王树彤:过去,传统外贸要经过六七个环节,从中国的工厂、对外贸易公司,到另外一个国家的进口商、一级批发商、二级零售商,再到消费者,中间会有六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加价和时间延迟。所以过去典型的国际贸易往往是6到9个月,集装箱式出口。

2004年,我们在想,通过一个平台,把所有的中间环节挤出去,最大限度让海外这些中小零售商,能够跟我们的工厂能够直接对接,把时间压缩到7到14天完成,两边的利润空间都提升。

今天,中小企业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门槛已经大幅度降低,但2004年,大家觉得我们的想法是天方夜谭。 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信息服务在香港上市,意味着传统外贸如日中天。但信息服务只是走了半步,我们希望能够把它全流程在网上实现交易。

澎湃新闻:敦煌网是怎么知道当地的消费喜好的?

王树彤:我们有大量的触角,这些企业的行为习惯数据都在平台上,包括它的采购信息、商品价格、采购频率、所在国家、经由港口、货运方式、售后服务、产品评价等。我们还跟全球渠道型市场型公司合作,大到像谷歌和Facebook,小到当地的一些垂直网站。AI公司很愿意和我们合作来做智能推荐,他们的算法一定是要踩在大量数据之上才能够发挥作用。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你最近有一个提法叫“新贸易时代”,这个概念应该怎么理解?

王树彤:早期市场上给我们贴了一个标签,叫跨境电商,当时我感受也是蛮复杂的。我认为,跨境电商其实只是一个初级阶段的标签,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互联网+国际贸易。我觉得早期从2004年开始,实际上是非主流人群非主流产品,这是跨境电商的上半场。那么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主流人群和主流商品开始登场,所以我们说跨境电商的下半场开始了,也就是说新贸易时代开始。

新贸易时代背后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它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它会让未来的国际贸易像做内贸一样简单,它可以实现可视可听可触可感和可用,它可以和AI、大数据,能够密切结合,让效率提升。

第二,贸易即服务。我们看到,接下来的服务会呈现更加的智能化、集约化和平台化。比如拿智能物流来说,每一个订单他其实背后它有很多特点,这时候大数据就可以在这种场景下,能够自动地帮我们的供应商和工厂匹配出来最佳的一个线路。未来对于一个工厂来说,它只需要把它的注意力和重点放在它的产品制造、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等,其他的都可以交给平台去做。

第三,新贸易背后,它其实是一个融合无界的一个状态。我们认为这种全球化,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是在数字贸易的最前沿,我们也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会像蚂蚁雄兵一样,会像水一样,它会流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它根本无法阻挡。而它的价值又在于能够让很多中小企业降低门槛,进入全球市场。

澎湃新闻:你创业一路来,遇到过哪些大的挑战?

王树彤:我小时候是跑长跑的,所以我特意选择了一个需要有长跑心态的行业。我今天在中国创业,挑战不是来自于商业市场管理,更多的挑战是来自于很多无形之中的价值观念。今天在中国,大家更多的是说短平快,三四年就很成功。出口贸易产业,需要有一种扎实的心态,因为它的复杂性、多样性。大家觉得B2B网上贸易好像挺平和的,这个产业不那么sexy(性感),确实有很多寂寞的时候,所以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创业初期,其实没有人给我们投资。我是卓越网的成功创业者,以为第二次创业大家挺相信我的个人信用,但好像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找了上百个投资人,把嘴皮子都说破了,但只有当你把梦想变成数字,大家才能够接受。其中历经长达一年的时间,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出局。巨头型公司,一脚就可以把初创企业踩死,抄袭者每天都会出现,有的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中断服务。

很多人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走到另外一个商业模式上,做B2C?那是一个更加验证的商业模式,更多企业由此已经上市了。我觉得这种诱惑,一路上蛮多的,都在考验你是否能专注。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