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鼠仓”案高发!北京检察机关白皮书揭露证券犯罪六大特点

“ 京检在线”微信公众号
2018-04-26 20:38
打虎记 >
字号

4月25日上午,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召开《证券犯罪检察白皮书》新闻发布会。据介绍,证券犯罪案件主要呈现“老鼠仓”案件持续高发,发案领域日趋广泛,内外勾结、合伙作案现象突出,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较强,犯罪手段网络化趋势明显,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秩序等六大特点。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共办理证券犯罪案件21件28人,其中涉及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两个罪名。

据悉,这些案件主要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老鼠仓”案件持续高发

“老鼠仓”案件,即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是指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进行趋同交易的案件。《白皮书》显示,自2015年以来,在该院审查起诉的证券犯罪案件中,约90%为 “老鼠仓”案件。

二是发案领域日趋广泛

该院办理的案件涉及基金、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逐渐从证券发行、交易环节蔓延至基金托管、资产评估等环节,呈现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相互交织的特点。

三是内外勾结、合伙作案现象突出

在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办理的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占比约33%。这些案件中,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明确分工,有人负责操控指挥,有人负责调集资金,有人负责传递信息,在被调查期间达成攻守同盟,呈现出明显的“团伙化”特征。

四是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较强

《白皮书》数据显示,涉案人员一是学历高,约57%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二是绝大多数人具有金融从业经历。他们作案前计划周密,作案时采取隐蔽手段,导致对证券犯罪的发现难、取证难和认定难。

五是犯罪手段网络化趋势明显

当前,证券市场采用无纸化交易、电脑自动撮合成交以及集中托管,使犯罪分子的股票操作、信息传递行为更加隐蔽。在该院办理的案件中,有约50%的案件有IP地址和MAC地址等证据,有约17%的案件有网络通信记录等证据,对证据固定、审查和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六是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秩序

据了解,证券犯罪交易金额和获利金额特别巨大,该院办理的证券犯罪案件中,有约40%的案件趋同交易金额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如胡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趋同买入成交金额11亿元,获利4000余万元,该案是迄今为止该院办理的金额最大的“老鼠仓”案件。

近年来,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加强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检察水平。2004年,该院在公诉处设立了全国首个金融犯罪专业公诉组。2016年,设立了全市唯一的分院级金融犯罪案件专业化办案机构——金融犯罪检察部,在办案中坚持专业平台、专业工具、专业素质“三位一体”的理念,开创了防控证券犯罪的新局面。

此外,该院近年来还办理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证券犯罪案件,如明确违法所得认定标准的段某内幕交易案、“零口供”的李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彰显了集中管辖后对证券犯罪的打击力度;办理了一批典型的涉及证券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在资本市场起到了较强的震慑作用。

为了有效预防和惩治证券犯罪,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提出,要加强刑事打击,确保办案质效;加强行刑衔接,形成防控合力;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证券市场;加强警示教育,前置预防关口。 

(原题为《“老鼠仓”案件高发!北京检察机关发布白皮书揭露证券犯罪六大特点》)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