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西男子报警称遭“运尸”奔驰车碰瓷,警方正在调查

“柳州警方”微信公号
2018-04-26 22:20
一号专案 >
字号

今天(4月26日),(广西)柳州交警收到一位市民G某的报警,称其驾驶的一辆马自达小轿车被一辆自称是“运尸”奔驰车碰瓷了,该市民还将这一经过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引来较多网民的关注。

G某自述原文 本文图均为  柳州警方微信公众号 图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按照G某提供的信息,运用智能交通系统调取相关路段的监控,经过核查,民警发现与G某发生碰撞的车辆所悬挂号牌桂A****F为假牌车,事情发生后立即从柳江高速收费站上了出城的高速。

G某称,他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故内心有点惶恐,同时对方在人数上占有优势,再看到后座上放置着“尸体”觉得触霉头,就按照对方的要求,给对方赔偿了3300元。事后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后,G某发现这一事件破绽百出,于是选择向警方求助。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近年来,各省市都能看到被碰瓷的新闻层出不穷,柳州交警也给大家总结了碰瓷党的一些作案特点。

1

作案范围多选择在高速公路,部分选择在人烟稀少的道路。高速公路一般人烟稀少,碰瓷犯罪嫌疑人多在车辆较少的高速路段,选择外地牌照的豪车,而且专门选择只有一个驾驶员在车上的车,大部分犯罪嫌疑人更喜欢选择女司机下手。这样在制造交通事故后容易控制对方,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实施勒索敲诈,甚至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抢劫,这时的司机只有花钱消灾的念头。除了高速公路,犯罪嫌疑人还喜欢选择在城郊结合处等人烟稀少处,并且事先安排有“托儿”,发生碰擦时间后往往会有“热心围观群众”加入到索赔中,给驾驶人造成心理压力;

2

作案车辆大多为“豪车”。在不明真相的群众看来,开得起豪车的人怎么会为了点“小钱”讹人,殊不知,大部分碰瓷的豪车都是濒临报废,或者已经报废的车辆。碰瓷犯罪分子团伙高价收购二手豪车,通过翻新改装等伪装,上路碰瓷,因为按照正常程序来说,豪车的维修费用更高,可以向受害人索取更多的赔偿,往往远远高于实际损失。此外,豪车通常大多配备的也是假车牌,导致受害人过后想报警,也很难根据车牌找到当事人;

3

作案时间有规律性。据交警部门统计,近年来发生碰瓷案件,时间大多发生在13点—15点,或者午夜时分,这个时间段,在路上开车的司机受气温、生物钟等的影响容易疲劳,容易给碰瓷人员可乘之机。一旦发生碰擦,司机会下意识的给自己“定罪”,认为是自己意识模糊才和对方发生的事故,而视频盲区无法捕捉“事故”发经过和协商过程,也给民警对事件的定性和协查带来难度。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规定,无人员伤亡、不影响正常行驶、责任清楚的轻微交通事故可自行协商解决,不得影响正常交通通行。碰瓷者常常利用这点,在人为的制造交通事故之后以“等交警来处理太麻烦了我们自己协商解决,反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为由要求被碰瓷的司机现场支付现金进行赔偿,部分碰瓷者甚至会使用暴力来威胁被碰瓷的司机,在对方人多势众胁迫下,受害者只能就范。

那么当车主行车在路上遇到疑似碰瓷的行为时应该如何去做呢?

01

按法律程序办事,积极主动报警备案。碰瓷者选择的对象多为独身一人者,或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缺乏者,利用他们对路况不熟悉,不知该如何处理,在发生事故后,采取多人围攻的方式进行钱财索要。因此在发生事故后时,首先先要把车停下来,观察对方车辆的特征及车上的情况,并及时报警,向警方汇报情况后等待处理,一般碰瓷者都会在警方处留有案底,他们发现被碰瓷者报警,便会中止索赔行为。如果下车之后,发现围观的热心人异常多,而且都在劝说你私了,坚决不能同意,因为这些人一般都是托儿,就算真是热心的群众,在事故发生后也应等待交警的裁定。在等待交警部门到来的时候,可以利用手头可供拍照、摄像的设备进行证据的记录。

02

严格按照交通法律法规出行。碰瓷案件一般选择在人烟稀少,出现违法驾车行驶车辆的地带,因此我们在驾车出行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交通法律法规规定来进行行驶,不要有盲目超车、越线行驶、变更车道时不遵守交通法规等违法行为,让碰瓷团伙有可乘之机。如果事故真的发生了,不要轻易破坏现场,使用手机固定现场证据,以防不法分子故意混淆视听,恶意索赔。

03

积极借助科技力量。在车上增设行车记录仪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防范。

提醒:发生事故后,对于一般轻微财产损失事故,可在固定现场证据后,排开事故现场进行下一步处置。如果遇到涉嫌碰瓷事故,尤其是一方往往要求使用“私了”的形式处理事故,且会主动指出对方的错误,指责对方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同时采取各种办法阻止受害人报警、报保险处理。遇到这类采取胁迫手段要求现场支付一定现金赔偿私了的情况,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立即报警。 

(原题为《一男子称被奔驰“运尸车”碰瓷?遇到碰瓷 民警教你这样做》)

    责任编辑:马世鹏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