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汶川记忆”摘选|不止大半个中国的共振

澎湃新闻记者 任雾
2018-05-10 14:4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编者按】

5·12汶川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十年一晃而过。我们试图打捞与这场地震有关的记忆,于是在H5“我的汶川记忆”里收集澎友填写的只言片语——地震发生时,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在已收到的“记忆”里,我们看到须臾之间的生命流逝,也看到震后人们心有余悸,却还能守望相助。我们摘选了部分,为了忘却的纪念。

2008年5月16日,映秀镇,裂开的土地。地震发生后,通往映秀镇的道路全部中断,救援官兵只能步行几十公里前往救援、运送救灾物资,路上随时都可能发生塌方。

倏忽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小学生9岁

“当时还是小学四年级,那天下午第一节课,记不清班主任因什么发的火,刚重重的拍了一下多媒体,然后桌椅就开始抖动,这幅画面现在仍历历在目。”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学生 12岁

“上一秒以为还以为是在吹大风,下一秒就意识到地震了!赶紧叫醒家人,一起跑了出去,08年是本命年,我外裤还来不及穿,只穿着红内裤就跑了出去。”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 一年级学生 7岁

“我到现在还记得地震平息之后奶奶带我返回学校拿书包,我看到了,未散去的烟雾中那座倾斜的教学楼...

晚上躺在药材公司(儿时的记忆里就是铁大门内的土坡...什么都没有全是土...)里临时搭起来的帐篷外边的地铺上,我问哥哥:“地震就是有石头掉下来嘛?哥哥:“嗯...应该吧。”然后便不说话了。

我看着普蓝色的天空想,地震就是天上掉石头...那我们睡在这里更容易被砸到啊!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也是年少无知...

地震之后,我生活的小城发生了很大很大的变化...”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 初一学生 11岁

“当时班上有许多青川来的学生,都在那里哭,电话也根本打不通,我们叫他们不要慌,但自己心里也没底。

期间还有一次还是几次特别多大的暴雨,但又不敢回家去住,时不时都有余震。但记得那时小区里的商店都是免费的,偶尔回去看一会儿电视,不敢待太久,看见电视上的死亡人数和失踪数字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直上涨,旁边我妈的眼泪簌簌往下掉……”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高校领导 45岁

“五·一二当天,我要求务必落实晚餐,用课桌椅当柴也行。并对初时说完不成的饮食公司负责人讲,完不成我立马撤你的职,让有能力的人来完成。

我学生的父母在地震中走了。关键是孩子在废墟中看到了母亲的鞋。但人却始终没有见到。回到学校,我和爱人和孩子一起吃饭。半个小时,孩子被我所握着的小手,一直在颤抖。”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 工人 33岁

最幸运的是,地震时我跑到已拉不开门的房子时想到了老婆还没走,于是又转过身拉起一动不动的老婆跑出了摇摇欲倒的房子!”

2008年5月15日,救援官兵在映秀地震废墟上寻找生还者。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高三学生 18岁

“我的一个同学因为当时不冷静从3楼跳下而断了腿。

地震成全了高中的班对,现在已结婚有小孩,当时女生因为害怕没有跑下楼,男生跑到一半没看见她又回去,陪她一起躲在课桌下。

我们过了差不多一周幕天席地的生活,夜晚和同学一起躺在操场上看星星,当年的高考推迟了一个多月。”

四川绵阳涪城区 五年级学生 11岁

“14点28分,这个时间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距离上课就2分钟,所有的同学都已经在教室里了。

我感觉窗外风好像很大,因为操场上的树都在剧烈摇晃,紧接着感觉座椅也在微微晃动,但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前面的同学在摇椅子。突然,坐在前排的同学都一窝蜂地冲出了教室,我傻乎乎地也跟着出去。大家都跑到操场,聚为一团。操场的地烫的吓人,空气中也弥漫着种粘腻的紧张感。不知怎么,女生突然抱作一团痛哭起来。老师不停地确认班级人数,安抚哭泣的女生,以及照料唯一一个受伤严重的男生。

我一直记得老师站在拐角处的那一场景:一下又一下的瓷砖撞击声,混杂着灰尘的老师嘶喊声。那一刻感觉危险就在眼前,也是那一刻让我打心底里对老师肃然起敬。”

四川德阳广汉 初中生 15岁

“2008年5月12日上午最后一节课,我收到喜欢的男生传来的告白纸条,那一天我们在一起了,直到快上课我都掩饰不住地开心。

下午2点28分,地面突然晃了一下。紧接着,地面开始剧烈晃动,这时从对面教学楼传来了尖叫,大家都才反应过来一样,争先恐后地往楼梯挤,我深一脚浅一脚,生怕下一步就跟着楼梯一起塌下去了。

我在医院做志愿者,见到了头被预制板砸变形的大叔,见到了和我一样大却要做高位截肢的女孩,见到了各种我出生以来最血腥的场面。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我没法学医,我的手机那天也在慌乱中忘在了教室抽屉,和男朋友才在一起就断了一个月的联系。

好在十年后,我身边依然是当时那个人,下个月我们要一起过纪念日。”

2008年5月17日,抢修都江堰市到汶川县映秀镇“生命线”的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官兵们躺在地上休息 。

余悸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高一学生16岁

“我们院子里有几位参团在地震前,去银厂沟避暑,之后,整个团没有一个人回来。

地震当晚,全院子的人都没有回家,门卫搬来桌子和电视,大家围着电视看新闻。当晚,漂泊大雨倾盆而下,大家又下楼躲在小卖部的雨棚下,在害怕和恐惧间,没有一个人说话,默默地盯着漆黑的天。

之后,和家里人去睡过马路牙子,就铺了一张雨披,那个背疼的感觉现在还记得。”

甘肃兰州 学生 17岁

“地震一周后去学校的路上,一辆公交车突然停下来。尖锐的鸣笛声响起。几秒钟后整条街如同定格般静止,唯余鸣笛声响彻云霄。

一分钟后时间重新开始流动,我忘了自己有没有哭,只记得一张泪流满面的脸与我擦肩而过。那大概是我这辈子最有民族认同感的一年。”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工程技术人员 40岁

“那天17:00左右,跑过余震中的姜射坝大桥,我决定马上和一位同事步行到电站厂房查看情况。

大桥对面的山上在不停地掉落山石,不断地扬起沙尘。远远看去,桥的上游侧已被坍塌石块堆满,一辆面包车被砸得稀烂。经过大约1个小时的行军,终于安全到达厂房。        

天黒了,两人一组,我们在承重墙前度过了一个余震不断而又惊心动魄的不眠之夜。”

2018年4月4日,新北川鸟瞰图。

关切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大三学生 22岁

“十年前,我读大三。

地震发生一小时后,作为川人,第一时间到银行给红十字会打款200元,当时生活费600元每月,郭美美也还没开玛莎拉蒂。

第二天,与挚友阿望商量,学新闻的,总得去灾区做些什么,背上包就出发了。过程很曲折,也没经验,辅导员知道后打电话给我爸,说我无故旷课要被处分。老爸回答,他是四川人,又是学这行的,要给处分,认了。后来综合分析了灾区形势,最终没走出重庆就折回学校。

5月20号,我与实习老师田悦再次启程去了灾区。在绵竹,碰见一男子,哭着找妻子,他说与她最爱读的是林觉民的《与妻书》。那年头,有很多优秀的记者、前辈,每天读他们的报道,痛不可支。十年,有太多变化,没必要去抵抗遗忘,那是自然法则。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记的,如此而已。”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学生 21岁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在成都上课,幸运地躲过一劫。我很感激那个曾喜欢我的男孩,在得知我奶奶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后,借车执意开到100多公里外的学校接我回家。十年后,我们天各一方,但那份生死边缘的恩情,我永生难忘,谢谢你。”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学生 22岁

“如果没分手,或许震发当时我就被埋了。看新闻,2007年暑假跟他一起住过的外北街已经满目疮痍了。虽然恨过他,但也从没想过让他去死。再联系他,已然通讯中断了。多方打听均无音讯。只有等通讯恢复。在心里跟老天说,只要他能活,愿意从此彻底放手,此生老死不复相见。然后,他好好活着。我远走他乡。”

2018年4月4日,新北川鸟瞰图。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学生 19岁

“听同学说四川地震了,心里一阵慌乱,奔出教室给远在成都、许久未联系的表哥打电话,未接……后来才知道,通讯受影响,线路很难挤进去……最大的感受吧,有些人可能很久都不会想起,但是却一直在心里。”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学生 12岁

“下午六点多放学回家,被父亲一脸严肃叫坐下,他在纸上写下了“汶川”两个字,告诉我四川发生了大地震,这里是震中。”

上海市浦东新区 记者 28岁

“那一天,我在金茂大厦88楼顶层,等待着采访从底楼登高上来的冠军。肚子里,我如今十岁的大女儿还是两个月大的小细胞。

我隐约听到说地震了。迎着刺眼的太阳,我和同行的记者讨论了一下回浦西最安全的方式,到底是坐船还是坐地铁还是坐公交?来不及想太多,硬着头皮去坐了地铁。回家是那时我最想做的事情。”

救助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一个会开车的父亲 31岁

“地震过后开着王牌货车在县委政府,民政部门的安排下给理县十三个乡村的父老乡亲们送去救灾物资,我经常去的是蒲溪乡,那里很危险,每次去都是一次生死经历。”

2018年3月21日,映秀街头。

加拿大 研究人员 29岁

“在纽约,组织了募捐,凑了两万美金,买了救灾帐篷,寄给中国。前几年无意中看到发票,心头又是一紧。猛地想起校舍里被埋的孩子们的哭泣。”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 个体户 38岁

“看到电视新闻,心痛!看到街头献血车,急需o型血,立马撸起袖子,献了400cc。心里好受了一些……”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 航空公司职员 29岁

“亲历了三件事情。其一是作为公关人员在一天之中接听了近150个媒体来电,回答包括滞川旅客安危在内的各种问题。其二是在地震两天后飞赴甘肃兰州,迎接从四川九寨沟北上撤离的数百名游客并派包机,将他们救回上海。其三是地震一周后,来到当时的成都分公司慰问坚守岗位的同事们。”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 医生 25岁

“汶川地震一年后,我成为了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医疗队的一员,对口支援都江堰崇义镇公立卫生院,参与了再生育项目、当地板房医院防疫和医疗对口帮扶、疫源地消毒防疫指导、板房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灾后防病工作,与当地医务人员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这段经历终身难忘,四川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2018年4月18日,汶川地震十年之后的映秀镇。

变道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军校学生 21岁

“当时还是军校学员,晚上集体坐在足球场上,和家人联系确保平安后,想着如果情况进一步变坏就写申请书去一线,最终没能去成。

后来暑假去部队见习,欢迎抗震救灾的战士归队,最后一台卡车上就两个人抱着一个年轻战士的遗像,一下子鼻子就酸了。”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职员 27岁

“地震时在江苏昆山工作,看着四川地震灾区的情况,心里就决定了,我要辞职回到离父母四川老家最多2小时车程的地方。当年秋天,顺利回到成都,现在做着与脚下这片土地相关联的事情,道阻且长,但又有何惧,从未后悔。”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记者 24岁

“到现在还记得在青川县坍塌的省道边,竖着的那块大红色牌子:青川人民含泪感谢子弟兵。那是我真正走入新闻职业的起点,千言万语,都凝聚在我对每一双真诚眼睛的深刻记忆里了。”

    责任编辑:彭玮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