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韩岭,江南的下一个乌镇?

2018-05-11 19: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林凡靖

既有小桥流水、乌瓦白墙的水乡古典情致,也有博物馆、戏剧节、互联网思想大会等现代文化元素的植入与活化,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转型,乌镇如今已彻底摆脱了传统水乡的门票型发展之路,有了自己鲜明的面目,不再湮没在周庄、西塘等相似的江南古镇之中。

与乌镇同属传统水乡的宁波韩岭,如今也正迎来巨变。隈研吾设计的美术馆、艺术家聚落的空间韩岭·艺集、民间博物馆、书店、高端民宿、创意市集等正在带给村庄从头至尾的变化。或许,这个东钱湖畔的千年古村,会是下一个江南的乌镇?

韩岭村口的小河,桥那边便是东钱湖 本文图均为 Jing 图(除署名外)

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韩岭就叫“韩岭”。1140年,34岁的词人史浩在返乡路上乘坐一叶扁舟途经此地,被这个小村落的生气打动,并写下:“中有村墟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的句子。时至今日,当我抵达韩岭时,仍然见到村民们划动木船,经由村口的一条清溪进入村庄深处的情景。虽没有听见渔歌袅袅,但那摇橹人的悠闲姿态,大概与他的祖辈也有几分相似吧。

面对着东钱湖,背倚着峡谷,自古以来,韩岭便是商旅云集、街市兴旺的交通枢纽。商队从湖上搭船而来,在这里歇上几日,又换上骡马走古道翻山,将货物运到滨海去。一条鹅卵石铺就的韩岭老街,长600米,石头被人们南来北往的步履磨得油光发亮,两旁盖满了二层楼的商铺,鼎盛时期足有120多家。据村里老人说,以前每逢农历五日、十日,山民们便背着货物前来赶集,摊贩连绵数里,热闹非凡,人潮往往要至黄昏才会散去。  

韩岭民居 蒋瞰 图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以文化艺术产业引领乡村复兴之路,重现韩岭“浙东第一古街”的繁荣,正是韩岭的目标。“一条老街,一条水街,两旁既有热闹的商业,也有能够探幽访古的老街,在村口,我们还有重量级的韩岭美术馆,”韩岭古村保护开发项目现场负责人钱晋明说,“未来的韩岭会是东钱湖南岸一个宜居、宜游的山乡水村。”村口由隈研吾设计的韩岭美术馆正在大兴土木,预计将在明年初建成。设计图上,可以看到美术馆的屋顶以几何切割、聚合,似与此地的层山与屋脊有所呼应,围墙被拆去了,取代的是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光线将东钱湖的烟波浩荡送进了室内,也将室内的艺术作品映照在窗外的碧山绿水中,艺术与自然的距离似乎因此拉近。

韩岭·艺集的休息区

与美术馆隔一条马路的韩岭·艺集已在上月底落成,在规划中,这里被设计为各路艺术家的聚集地,也是新开业的韩岭花间堂的“客堂间”。偌大的空间里光线明亮,墙上悬着几幅韩岭古村的老照片,窗外的东钱湖风烟千里。艺集的负责人说,这里用途多样,可开展览可办雅集,如果作品够好格调够高,还不收场地费。

依水街而建的花间堂也是韩岭第一间像样的酒店。它秉承了花间堂一贯的在地风,通过山水趣致与古村落文化元素的结合,营造出山间湖畔里的市邑生活,虽是韩岭的新客人,但室内处处可见韩岭印记。

掩映在初夏枫林中的花间堂庭院

酒店由一处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二层商铺改建而来,设计师们依据留存下来的建筑风貌与历史肌理,又结合史料与村中老人的记忆,反复考证对比后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达到“修旧如旧”的修缮目的。

龙骨砖墙

大堂阶梯处的“凹”字形砖墙是每个人都不会错过的弹眼落睛。这便是老宁波民居建筑材料中不得不提的龙骨砖。作为一种造型独特的乡土建筑材料,龙骨砖因拼接后的画面酷似龙骨而得名。因其轻质又节能,在韩岭的老房子中应用颇为广泛。而位于院落一层的观影室,则以老街本地的渔樵元素为蓝本,将竹编、鱼灯、星辰等元素写入其中。房间的内墙又挂有古村旧物,居民日常用的炊锅和捕捞湖鲜的网具、村景沿河可见的木架栏杆、筛米用的簸箕……这些揉进角落的传统元素,也正是韩岭村民格外熟悉的乡间诗意。

观影室的竹编元素很有本地特色 资料图

在设想中,未来的韩岭亦将复兴古村传统的赶集文化,在老街和水街的两侧,设立各色手工创意集市,鼓励韩岭本地人设摊创业。而在韩岭·艺集打开大门的当天,一场预热的赶集也在村口上演。当天,韩岭村民们划着木船,带着刚捞起的东钱湖螺蛳、初夏破土而出的鲜笋、晒了整个春季的鱼干、刚刚蒸好的麻糍等时新食物,集市上熙熙攘攘热气腾腾。而这般烟火气与文艺气共生共存的景象,或许正是韩岭在不久后的模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