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经历过多少亲人离世?复旦开设“生死教育”课引思考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8-05-24 11:42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你一共经历过多少亲人的离世?”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邀请,《人间世》第一季总导演周全在复旦大学一门通识选修课上和学生互动。

在一些线下活动中,周全也和医生们进行过类似互动,当时有做临终关怀的医生举手表示自己曾经握住过200多名临终老人的手,感受过人的体温由热到冷的过程。那位医生说,在他孩子5岁的时候,有亲人离世,他觉得孩子应该去参加葬礼,生命的教育应该尽早开始。

关于医疗现实的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中山医院闵行分院院长秦净告诉我们,这是一次以医学人文为主题、医疗题材纪录片为载体的多学科理念碰撞。在复旦大学开设的《人间世》赏析课,邀请医院的老师参与授课,专业涵盖内、外、妇产等学科,且不局限于向医学生授课,而是向所有专业全校学生开放课程。

就像课程上一位同学所说,《人间世》的播出,不仅向社会公众展示了医务人员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向医务人员展示了平时看不见的病人们的一面。

在医院分管医疗多年,同时作为一位工作了近30年的外科医生,秦净认为促成医患之间信任理解的最重要途径是沟通和换位思考。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正在于它的真实和客观;而在医院蹲点拍摄的半年多中,医务人员和媒体人也取得了信任和理解。

“让各个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坐在一起,去思考、探讨在医院发生的关乎生命健康的话题,正视那些回避不了、也不用回避的负面情绪甚至现实冲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秦净认为,这是一个让未来的医生和患者都更加了解、理解自己和对方的尝试。

课程负责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神经外科姜威医生表示,课程开设的初衷也是想以这部纪录片为载体,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展现当今医疗环境,展现医务人员背后的故事,宣扬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

2、分析讨论片中所显现的人性态度、社会问题;

3、借助视频,普及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及急救技能;

4、宣传普及器官捐献、临终关怀等知识及理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多人身上,关于以上这些的了解和思考是缺乏的。”姜威说,“这次编导组进课堂给学生们的触动很多,下学期可能会考虑请社会学专业的老师参与授课,包括联系片中的部分医务人员进课堂。”

缺少生死教育

《人间世》每一集的主题被设置为《救命》《理解》《团圆》《告别》《选择》《信任》《人间世》《坚持》《爱》和《新生》,每个主题讲述若干个小故事。从医疗事件上升到自古以来中国人为人处事的价值观。周全说,这么设置的初衷是想把观众推到“生命的悬崖”,触动他们来反观生命的本质,很多时候,在我们健康的时候,我们对于生命是麻木的。

“大多数的中国人似乎是缺少生死教育的,《人间世》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医患故事,更想从更加普世的角度,描述中国人的生命观、疾病观、价值观,而面临疾病和死亡的时候可能是最为考验人性的时刻。”周全在课上说。

医学生蒋寅婕在课后论文中这么描述对疾病和死亡的看法:“疾病永无止境,探索如何征服疾病,从而将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成果使人类共享,这是我们永恒的任务。而作为一名医学生,疾病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推动我们对科学的探索,更是从疾病中看到人性的光辉,面对医学的疆界的无奈,有人说医者会渐渐变得麻木,麻木是一种视而不见,而我觉得医者最重要的是通过疾病去直视,直视不完美的人间,从而促使我们在求医之路上将麻木化为冷静,保持对医学中人文内涵的理解与尊重。

“治愈的目的是什么?我曾经以为延长寿命是全人类永恒的追求,而医学的任务不在于此,在于缓解人类痛苦。我想作为一名医学生,以科学指导有效的治疗,以人文指导好的治疗,在追求医学科学治愈疾病的同时,真正站在病患个体的生命体验的角度去为他们选择一个最好的治疗方案,才是评判医生技术水平的标准。

“虽然作为大二学生还没有学习过解剖学,但是已经在实验室里接触过许多遗体标本,在克服内心的恐惧的同时,遗体在成为标本的过程中逐渐物化,而我们要做的是从这种麻木中走出来,我们要始终记得面对的是我们的同伴。”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新闻传播学类的学生陈旭辉在课程总结中写道:片子如实记录了一些细节,包括病人家属对医生变更手术方案的不理解和埋怨、接受肾移植手术的病人醒来后对家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还有钱没”,以及病人家属冲进监护室掐住值班医生脖子的一段监控录像等,这些没有在剪辑台上被删掉的细节还原了中国式医院本来的样子,不回避矛盾,不美化现实。

医生是人不是神,疾病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敌人,片中所引用的在医学界被普遍遵奉的信条“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更促使每一位观众开始重新审视医学,同时也更加感叹生命的脆弱而愈发珍爱当下和身边的亲人。

与常规对医生“妙手回春”的宣传不同,该片不光呈现医疗光鲜亮丽的一面,也呈现了失败的医疗案例,让人们直面死亡,直面医学的“不完美”。不论是重症室医生轮流用体温温暖血浆,还是夫妻强忍失子悲痛签下器官捐献同意书,抑或是因连续做手术累得在手术台上手指抽筋却又一次次重返手术台的葛均波院士,让绝大多数观众看后表示更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用真诚重建信任。

《人间世》编导、曾蹲点中山医院的潘德祥说,在医院蹲点了半年多后,有个发现让他非常感慨:“其实患者对医生很信任和感激啊,医患关系总体是好的。”

《人间世》线下活动中山医院专场的医患互动环节中,肝移植康复者汪先生讲述的一段肺腑之言让他印象深刻:“当‘死神’向病人招手时,往往是因为医生的坚持,才把病人拉了回来。而从病人的角度来说,那也是一种自身要摆脱‘死神’之手的坚持,而这种坚持的力量和机会,其实是医生给的。”

周全说,在那次中山医院的线下活动中,正好赶上医院近700名年轻医务职工的入职培训,有年轻医生对他说,就是看了《人间世》才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姜威告诉我们,不同学院的学生来参加课程会从不同专业角度上去剖析这部纪录片,比如有位新闻传播学的同学,就是从传播角度;有的同学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也有的同学会说起这些普及的医学知识和急救技能非常实用。当然课程中会涉及许多社会、人文问题,非常鼓励同学们做一些课题或暑期实践项目。

“据我了解,就有部分学生在做关于临终关怀方面的调查。我们设置了实践课的环节,为期一天,上午是去我们医院分组参观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并教授、体验心肺复苏术,下午是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病房,也就是把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在实践参观考察中真实体现。”姜威说,作为课程负责人,他希望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改变。

    责任编辑:陈玉坤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