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评“干部配偶参观监狱”:该怎么看“夫人效应”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8-05-24 14:23
舆论场 >
字号

宜昌市纪委监委网站 图

昨日(5月23日),有媒体报道说,湖北宜昌新提拔的百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近日和配偶一起接受了廉政教育,他们参观了监狱监舍、劳动改造区等,聆听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发人深省。”

领导干部家人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听廉政课,此前亦不少见,已经延续有年。但在“四川严书记”事件获得了近似全程网络直播的效果后,与配偶助廉相关的新闻比以往有了更多“存在感”。前者的舆论叙事模式,强化了“夫人效应”,强化了家人或配偶在官员权力使用上的话语权,而其实,“严夫人”高调跋扈的行径不过是未受监督的权力的小小衍生物之一。

作为政治早熟的社会,我们在政治文化方面有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社会共识。其中有两点特点尤为突出,一个是官师合一,一个是家国同构。前者将道德示范和社会教化的功能内化到“官”的社会功能中,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政府人格化特征,使政府至今承担着道德判断者角色。后者强调了齐家与治国的逻辑同一性,而不是社会治理的技术性和专门性,这客观上使得家人和配偶的作用被投射到了社会中,成为了官德和政德的一部分。可以说,今天的家风家教建设,今天专门针对干部配偶、家人的警示教育,建立在对这一传统的深刻了解之上,是对政治文化特征一种历史把握。

与之平行的另一个问题是,权力的监督与约束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效约束权力。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建制,不可能被单一的泛道德解读涵盖,更不可能被纳入“妻贤夫祸少”的叙事。夫人倡廉之教常有,但今日中国反腐的里程碑式成就却罕有,后者正是包括巡视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反腐等一系列基础性工程发力的结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然呈现。近来舆论,多有将干部选择问题简单归结为“廉内助”、“贪内助”之别的立论,甚至还有重提“红颜祸水”的论调,狭隘化的立论,其实是对我们反腐经验的矮化。

权力如果不能被有效约束,肯定会扩张至各个角落,包括家庭。在此结构之下,配偶和家人也常常是附属品。与“严书记”的新闻同时发酵的,还有儿媳“被逼无奈”、在网络举报“王主任”的事件,帖子称公公房产就有17处,价值过亿,还有别墅、跑车等。从这篇还在等待官方回应的举报帖中,可以看到权力掌握者是如何宰治家庭的,而不是所谓的被家人主导。这或可向将万事都归因为“女人”和“夫人”的人们呈现出另一面向。

过去几年中,塌方式腐败、家族式腐败在风劲弓鸣的反腐利剑之下一一曝光,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使得家庭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但归根结底,家庭助廉是整个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子命题,过度渲染“夫人效应”的主导作用,容易导致一种话语退化。在一定意义上,话语即是观念,不可不察。

(原题为《干部配偶参观监狱:该怎么看“夫人效应”》)

    责任编辑:顾亚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