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包邮区的亲们,对长三角的交通一体化发展满意吗?

微信公号“上海大调研”
2018-06-01 17:34
浦江头条 >
字号

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交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穿山,跨海,连通乡村,路过城市,长三角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密集、发达、一体化,这样的速度和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调研过程中,长三角交通方面还面临着哪些瓶颈制约和短板问题?

本文图片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

跟着小研先来看看长三角交通的最新发展情况。

高铁:1个多小时双城生活

曹怡是无锡人,定居在苏州。两年前,她开启了苏州-上海的双城生活。每天早上8点10分,她准时离家赶往苏州园区站。8点28分,和许多跨城工作的人们一起,曹怡坐上了这趟开往上海站的“复兴号”。

曹怡每月要花1800元左右坐高铁,花费比在上海市郊租房子住便宜了不少,居住条件则提高很多。下了高铁花半小时坐地铁,9点35分,曹怡已经坐进了位于曹家渡的办公室。她说,这样上班省时间,每天工作这么辛苦,住得当然要舒服一点。

大桥:两年后,1小时到南通

每年到了节假日,苏通长江大桥就会人满为患。而两年后,上海到南通的车行时间将有望从两小时缩短为一小时。因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正在建设中,这座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将使铁路线跨越长江,连接南通与上海。

2020年大桥建成通车后,南通将全面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也因此,有人将南通列为未来长三角最具发展潜力的三线城市。

高速:单程省下2小时

去年年底通车的宿扬高速,填补了江苏仪征中后山区的高速空白。有了这34公里的高速,从安徽宿州到江苏扬州拉一趟货,货车司机们单程能省下2个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宿扬高速主线上是没有省界收费站的。司机们说,要区分自己身处安徽还是江苏,只要看护栏的颜色。灰色代表江苏、绿色代表安徽。一脚油门,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跨省了。

全新公路桥:两地不再绕路

青浦区盈淀路,过条河就是江苏昆山新乐路,直线距离400米。但常年来,这里只有一座仅能走人和非机动车的石板桥,要开车就必须多绕行4公里。

重建一座公路桥,大家不是没想过,但这跨省的公路桥怎么建、如何出钱、谁来建设、怎么管理?两地间缺机制、少规划、没政策。

2017年5月,青浦和昆山两地政府决定采用一种新方式来解决建设公路桥的问题。简单说,就是跨省部分委托一方代建,其余部分按属地各自建设,但大家必须在一张图纸上做规划,同步开建同步竣工,并明确通车后的管养职责。

今年6月底,连接青浦区盈淀路和江苏昆山新乐路的公路桥就将正式通车,两地的村民再不用绕远行车。

未来三年,长三角地区将打通14条不同等级的断头路,新建里程200多公里,大力消除交通一体化进程中的“肠梗阻”。那么,长三角交通方面还有哪些问题呢?来看大调研中的发现和探讨。

交通卡难互通

大调研期间,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屠海鸣拿着一张紫色的上海交通卡,去乘坐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还请同事分头验证,结果在三省20多个城市中,只有江苏泰州和浙江绍兴的公交车上可以使用上海交通卡,而这20多个城市的地铁和出租车,无一刷卡成功。

想当初,“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概念一提出来,“公交卡互通”就是首批摆上议事日程的事项,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一卡通”至今难通,瓶颈在哪里?能不能把长三角城市的公交卡系统统一改造升级一下、让大家都联通呢?技术上没有问题,但需要一大笔钱。

也许有人会说,钱也不成问题,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相关城市“凑份子”嘛。这是个好主意!那么,谁来牵头协调?谁来管钱用钱?谁来监督落实?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就冒出来了。从这个层面看,这是一体化运行机制的问题。

屠海鸣说,交通“一卡通”仅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大课题中的一件小事情,还有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联防联控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等等,哪一项都离不开机制体制的创新。

长江隧桥拥堵老大难问题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长江隧桥拥堵再现。这个老大难问题,有望随着S7沪崇高速的建成得到缓解。为了打造沪苏两地新通道,沪崇高速预留了与江苏海门对接的过江通道。

但是,规划建设中的北沿江高铁是否穿越崇明岛,沪苏两地却有分歧。

对江苏而言,北沿江高铁大通道穿越崇明岛接入上海,一路带动启东、海门的发展,是最佳选择。

而对上海来讲,在崇明岛上兴建高铁,就有可能触及世界生态岛的环保红线。仍有一些分歧需要进一步协同。北沿江铁路的建设虽然对江苏有利,但是也要深入考虑上海的承受能力,包括崇明岛生态保护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民航协同发展问题

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已经突破1.1亿人次,保守测算,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8亿甚至1.9亿,加上航空物流资源的日趋紧张,为上海在周边城市中选定辅助机场,也就是舒缓机场,已经迫在眉睫。

怎么来弥补上海资源不足、发展受限的问题,江苏和上海、浙江和上海都在进行交流。通过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机制,空管部门考虑南通来承接低成本客运、嘉兴来承接货运功能,这些都有赖于长三角一体化来推动。

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领导者们的共识。一些争议和分歧在更多的沟通与对接中,慢慢消融,一张广阔密集多维的交通网络,正如毛细血管深入到城市群的各个角落。你期待吗?有什么建议?

(原题为《@包邮区的亲们,对长三角的交通一体化发展满意吗?》)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