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电影节|修复一部4K老片,从“精修”15万张图开始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实习生 袁环
2018-06-13 11:3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都说电影是留住时光的艺术,但胶片能留住的时光也未必永恒。事实上,老电影会不会永远消失,得看修复的速度,能不能赶得上胶片腐烂的速度。胶片的特殊性使得电影修复变得尤为重要,若不做修复,不但老电影不能重焕生机,更有可能是那些老电影将不复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每年全世界各大电影节的经典电影修复单元都会成为“重头戏”,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就因为修复了50周年纪念版的《2001太空漫游》引来包括诺兰在内的各路大神前往“朝圣”,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4K修复单元,也是影迷必争之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向大师致敬”单元将致敬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舞台姐妹》、《大李小李与老李》和《红色娘子军》等电影。《芙蓉镇》和《画魂》的4K修复版本作为上海电影技术厂第一次自主修复的成果,经过3个月的紧张修复,即将在本次电影节接受观众的鉴定。

《画魂》修复前

《画魂》修复后

首次自主4K修复,过程困难重重

过去几年,虽有《舞台姐妹》、《英雄本色》等影片亮相,但都是与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合作修复的结果,此次修复4K版《画魂》、《芙蓉镇》两部电影,也是上海电影技术厂首次进行自主4K修复工作。上海电影节把这次修复工作称为“自己人办事”。

影片修复并非易事,工作内容分为物理修护、数字修复、大荧幕鉴定三个部分。物理修复主要是对老胶片进行接补、清洁,便于数字扫描,这步操作一般由厂里经验丰富的五六位老师傅完成;数字修复是在胶片修补之后,将老电影扫描为2K或4K高清数字版,再对数字版画面、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进行后期修复降噪、消除抖动刮痕、进行数字调色;最后进行大银幕的放映鉴定,因为修复工作是在电脑上进行,在银幕上播放后问题又会凸显出来,一遍两遍不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吴云岳

上世纪70年代就进入上影的吴云岳老师傅和胶片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又返聘回上海电影技术厂,主持老电影的修复工作。吴老师傅告诉记者,一部经典电影的修复过程,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毅力。“我们的工作如同修图,一帧画面就是一幅图,需要一帧一帧进行修补,电影每秒拍摄24帧,就是24幅图,一部片子平均有15万帧,相当于要修15万张图。”这就是电影修复真实的工作内容。4K的分辨率高达4096*3112,修复的工作量相当于“2K”修复影片的4倍,其单帧文件的大小就有48MB。

据透露,此次修复的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褪色比较严重,而且拿不到拷贝的原底素材,因为今年出台了原底素材不能出电影资料馆片库的规定,所以本次是直接在翻正素材基础上修复的。

而电影《画魂》的修复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吴云岳记得,物理修复时,片子素材的保存度、褪色情况和胶片损伤都还不错,但是在数字扫描之后问题就出现了,影片不清晰甚至噪点很大,分析其原因是影片根据摄影师需求而使用了不同型号的胶片,“不同型号的胶片拥有不同的感光度,经过数字化扫描之后的结果也大不相同,其中一种型号扫描后出现了较多噪点。”另外,在整部素材中有部分镜头经过了翻正和翻底,对影片的层次、颜色、还原度和饱和度都有大大地损坏,虽然当时的技术已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但是影片出现了层次感差、噪点多、色彩还原度欠佳的情况。

吕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修复的过程中,还邀请了电影《画魂》的摄影师吕乐进行现场指导,其对于影片人物环境的熟悉度对电影修复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吕乐也非常珍惜这次的机会,不仅仅指导如何修复电影,力图还原当时拍摄的色彩和场景气氛,还对影片的画面进行二次创作,“因为当时这部电影就是他拍的,他说如今的技术可以弥补当时因胶片局限性而留下的遗憾。”

胶片修复“梦之队”,24小时连轴转

成立于1957年的上海电影技术厂迄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隶属上影集团,是国内最早建成的专业化电影洗印基地,也曾是中国年产量较高的影片技术加工基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柯达、富士等胶片大头陆续停产,不断听到“胶片已死”的声音,其中作为核心部门的洗印部门也在2017年关闭了最后一条胶片生产线。自去年关闭胶片生产线之后,技术厂的胶片电影老手艺人们还依旧坚守电影事业,只不过将工作重心从胶片电影后期制作转移为经典电影修复,凭借着自身对于胶片电影的经验和熟悉度,为电影继续贡献力量。

吴云岳很自豪地介绍,自己手下带着的,是“全国最好的电影物理修复团队”,虽然只有4位工作人员,但每一位都拥有至少20年以上和胶片打交道的经验。物理修复并不难,却极其需要耐心和经验,“胶片上有一粒灰尘,如果物理修复没有清理掉,数字修复时就需要想尽办法去修复,甚至还会留下痕迹,所以物理修复尽可能做到完美,小到一点一滴的灰尘、油渍、脏斑甚至划痕,都要尽全力修复。”

修复前

修复后

为了此次电影节的展映,技术厂的工人们已经连续加班熬夜三个月。吴师傅在采访中谈起这几个月的工作状态,“自3月份接到上海电影节电影修复任务以来,40多个工作人员参与到修复工作,每天的工作量开始剧增,就是没有双休日24小时连轴转,两班倒夜以继日修复,工作人员经常因为坐地铁睡着而过站。”

而最令吴师傅动容的,是谈起物理修复的工作环境时,他所表现出的对工人们的心疼。“物理修复的工作环境真的非常艰苦,你到那个车间去看一看,你眼泪都要掉下。”如果对一个1950年代片子进行物理修复,由于醋酸片基的长时间挥发,整个工作间都充满了酸臭味,“就算戴着防毒面具,酸味都可以透过去。不仅是酸味,还有霉味和灰尘,所以每个工作台上都装有一个大功率的抽油烟机,希望能让他们工作的时候好过一点。”

吴师傅还说起一个幕后修复的小故事,曾经一卷意义重大的底片,因为齿孔损坏而无法扫描,我们的一位女同志,从其他的废旧底片上剪了齿孔的边缘,五十几个齿孔,一个个齿孔逐一修补了整整一个星期,最终通过了扫描。“没有人能做这种事,他们总是说电影有什么幕后英雄,这些人真的是电影的幕后英雄!”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