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籍新书书单·2018年夏季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收官

古工委微信联盟
2018-06-14 15:30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该古籍新书书单是由“古工委微信联盟”所拟(“古工委”全称为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每年四期。澎湃新闻经《古籍新书报》(微信号:gujixinshubao)授权转发。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李时人 编著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的编纂工作开始于1984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为该辞典最后出版的一卷。所收诗文作家,以各种明人诗文总集(选集)、地方诗文总集(选集)、别集、明代正史、地方志、书目为基础文献,同时又借助其他各种文献资料编撰而成。在尽可能全面考察各种历史文献基础上,通过对作家的文学成就,包括创作和影响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后,在明代跨越300多年的2万多位有传世作品的作家中遴选出3046位诗文、小说、戏曲作家,予以立目,针对其生平、仕履、创作及影响予以提纲挈领的介绍。

本书取材完备,力求全面反映明代的文学风貌。以“求实”的原则,对每一个作家的生平、著述等作出扎实可信的考辨和判断,各条目以历史文献中的评论和研究资料介绍结尾,有利于今人以更客观和审慎的态度挖掘新的研究角度,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本书对于进一步扩大明代文学史研究范畴,推进明代文学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至此,历经34年编纂出版历程的中华书局版《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七卷本最终完成。

《苏州博物馆藏古吴莲勺庐戏曲抄本汇编》(全48册)

苏州博物馆 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古吴莲勺庐抄本”为清末民国苏州人张玉森(古吴莲勺庐主人)遍访大江南北,收藏、抄录历代戏曲(传奇、杂剧)数百种,上世纪三十年代张氏藏书散出,郑振铎闻讯赶赴苏州,挑选其中百种。古吴莲勺庐抄本中多有失传已久的孤本、稀见本,为戏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郑振铎藏古吴莲勺庐抄本已经捐给国家图书馆。其余部分目前藏于苏州博物馆。此次本书影印出版是第一次将“古吴莲勺庐抄本”文献完全披露于世,为戏曲学界进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工作。

《西游戏曲集》(上、下)

胡胜、赵毓龙 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西游记》是“世代累积型成书”的典范之作,在其成书及接受过程中,“西游记戏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当小说《西游记》问世以后,“西游记戏曲”又成为其传播流布的主要渠道之一。《西游戏曲集》汇集历代有关西游的戏曲,其中不乏版本稀见者,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整理、校注,对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都大有裨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徽州文书类编·散件文书》(全4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及其前身向有重视契约文书的学术传统,是收藏、研究徽州文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机构之一。《散件文书》所收录1422件文书中,排除重复者,共计1406件。这1406件文书中,朝代不明6件,明代358件,清代951件,民国91件;所收文书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土地关系和财产文书、赋役文书、商业文书、宗族文书、官府文书、会社文书、社会关系文书等。1406件文书中,数量最多的是土地关系和财产文书,其次是宗族文书,再次是官府文书,最次是商业文书和社会关系文书。全书所收录徽州文书是极为稀见的文书档案类史料文献,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成果之一。

《琴书存目》(一函三册)

周庆云 编纂

中国书店

《琴书存目》六卷,据周庆云一九一四年梦坡室《琴书存目》原刻本影印出版,是中国第一部古琴文献目录专著。是书从传统目录学角度对中国历代古琴文献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和编目,著录“自周代迄清季”古琴书目三百一十多种,包括见存和散亡者。凡可考者,悉按年代编次,不可稽者则列于各朝之末。每书均有提要,考版本、记撰者、述内容、录序跋,兼有考证和辑佚。后附《琴书别录》上、下二卷,收录统论乐律诸书二百一十多种,其书中专篇论琴者,仍采录于前面的《琴书存目》中。

周庆云对历代古琴文献所做的总结性整理,适应了学术界对琴学深入研究的要求,为近现代琴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文献信息。《琴书存目》是一部古琴文献目录专著,在已出版的古琴类丛书中罕见收录。

《尝新集——康雍乾三帝与天主教在中国》

冯尔康 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

《尝新集——康雍乾三帝与天主教在中国》一书为清史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尔康先生近几年以来关于清代前期天主教史研究的学术成果的结集出版。

作者在本书中主要对康雍乾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作了基础性研究。首先,从天主教史的角度考察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与天主教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康雍乾三帝对待天主教及传教士的政策、态度、转变及其原因,其中以更多笔墨探讨了康熙帝多方使用“西士”的原因、对西方文明所持的开放态度及其历史局限性。其次,从社会史角度,以细腻笔触考察了康雍乾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天主教徒在中国的传教、宗教生活、交游等情况,并以清代前期安徽地区天主教传教活动作为个案进行了细致研究,让读者对清代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最后,对西方传教士视野下的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政体作了解读,并指出其现实意义。书中配以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颇具可读性。

《四库提要丛订》

王勇 著

齐鲁书社

《四库全书总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历来为学者推重。然书成众家之手,错误亦在所不免。如版本著录方面,擅改书名、卷数、版本等。作者方面,人名、字号、时代、籍贯、生平等,著录多失。书籍内容方面,书籍之介绍、考据与评价,也有许多问题。自成书以来,王太岳、余嘉锡、胡玉缙、崔富章、李裕民、杜泽逊、杨武泉等一批前辈学者,皆有辩证考订。本书参阅前人研究成果,新订《总目》错误四百余条,以为学术研究之一助。

通读《总目》,发现馆臣之于提要的撰写,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从错误总量来看,提要的相当一部分失误,来自文字的错讹。笼统而言,这其中大部分可归为传抄之误。

2.对于作者基本信息,《总目》多援引正史、地方志、他书记载。不见于著录或材料有限者,《总目》则根据本书内容所载加以隐括、考据、推定。正史有传记材料者,《总目》多援引正史补充之,多言事迹具某史本传(亦存在失检的情况)。

3.订误多了,会发现后世《四库提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评价,有时候会觉得过誉。

《任城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全集》

胡广跃 编著

三秦出版社

本书主要有前言、概论和图录三部分。前言和概论,主要对这些黄肠石题刻中涉及的古代考工制度、陵寝建造制度、石工性质、石料来源和使用情况等问题做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图录安排上,主要按照文物考古发掘出土顺序,即先录封顶石。再录封门石,最后是“题凑石墙”石。每一石都进行了拓本和原石的照相对比,并做了释文,同时考虑字与字、石与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力求反应其原始信息和全貌。

目前所见的这些比较罕见、相对较少的黄肠石题刻资料还没有系统收集和整理,几乎成为汉代考古和石刻研究的空白点。而且由于墓葬资料较少的缘故,近些年来国内对于黄肠石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甚至对黄肠石的种类和用途有明显的错误论述。对于黄肠石题刻的研究,是值得学术界关注和填补研究的空白点。任城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为这些研究提供了翔实和丰富的原始资料。

《曹道衡文集》

中州古籍出版社

袁行霈先生亲笔题签、程毅中先生为之做序的《曹道衡文集》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此书将曹先生的学术成果首次系统整理出版,供学术界参考。

文集分十卷,共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三卷为论文集,卷一《中古文学史论文集》(合并原《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中不重出篇目)、卷二《中古文史丛稿》、卷三《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这些文章钩沉索隐,考证严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曹先生最为看重的著作。四至七卷为文学史专著。卷四为《汉魏六朝辞赋》与《魏晋文学》,卷五为《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与《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卷六为《南北朝文学史》(与沈玉成合著),卷七为《萧统评传》(与傅刚合著)。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南北朝文学的总体把握以及对中古文学史构建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八至十卷为资料考据性著作。卷八为《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与刘跃进合著),卷九为《中古文学史料丛考》(与沈玉成合著),卷十为《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与刘跃进合著)。《中古文学史料丛考》梳理作家生平史料,考证作品写作年代,资料翔实,文思细密;《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具有史料和史识双重价值,特别是有关佛教、道教文学编年以及北朝文学系年,过去的文学史较少涉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文集的第十卷,附有刘跃进撰写的《中古文学领域的开拓者》及傅刚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蔡丹君撰写的《曹道衡先生文学史研究的成就与启示》,对曹道衡先生的学术成就给予客观深入的分析与评价。该卷另附刘跃进所编《曹道衡论著目录》,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曹先生的学术成果。

今年恰逢曹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文集》的出版是对先生学术成就的最好纪念。

《中国神庙剧场史》

曹飞 、颜伟 著

三晋出版社

中国戏曲的兴盛一则表现在曲种的多样性上,一则表现在散落于民间巷陌数不清的戏台上。

《中国神庙剧场史》以田野调查为线索,将神庙剧场、戏台在全国的分布情况、保存情况、相关碑刻等做了详尽整理,通过对神庙剧场、戏台分布、文物分析,将文物与戏曲发展、传布、流变等相关联,最终探索神庙剧场的形成和演变之脉络,以及神庙剧场与乡村权利组织之关系。全书逻辑清晰,田野调查内容扎实,观点明确,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

《唐五代文编年史》

吴在庆 主编 丁放 副主编

黄山书社

唐五代是中国古代文章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各体文章趋于成熟,文章体裁臻于完备。本书在对唐五代传世文献的海量搜集和校勘排比、取舍的基础上,首次对唐五代时期的4万余篇文章进行全面的编年整理,揭示了唐五代骈、赋和散文等各文体在各个阶段的存在状况、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和承上启下的演进轨迹,以此勾勒出唐五代文的发展脉络。

周泽雄新批《三国演义》(上下册)

[明]罗贯中 著 周泽雄 批评

岳麓书社

评点三国,还原历史,比较中西

不读《三国》,焉知曹刘;不观此评,何以续进?《三国演义》——中国人必读的经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批评本,最具中国特色的古典文学批评范式——酣畅淋漓的回评,吉光片羽的夹批,画龙点睛的眉批……

作者周泽雄著有《青梅煮酒》(再版名《三国现代版》)《当代眉批》《齐人物论》等品评人物之书,于《三国演义》浸淫有年,颇有识见;《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是古人的思维、古人的观念和古人的语言;《周泽雄新批〈三国演义〉》是今人的思维、现代的观念和当下的语言,在现代背景下,阅读周批更具亲和力,观念更贴合,更易接受;读《周泽雄新批〈三国演义〉》,既得读书之趣,更得读书之法,是读者尤其是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最好范本。

《五代石刻校注》(全4册)

章红梅 校注 毛远明 审定

凤凰出版社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书稿以时间为序,收录、整理了已公布及部分已出土尚未公布的五代十国石刻材料350通,主要收录有原石,或虽无原石而有拓本、照相的碑碣、墓志、石阙、摩崖、造像记等。每方石刻都在题目下简要说明石刻出现的时间、地点、流传情况;石刻的形制、尺寸、书体;与该石刻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等。在核对碑刻实物、各本旧拓、图录、照片以及部分摹录的基础上,广泛参考前贤考释、旧注以及碑刻形义字典,加以释文校勘。书后附有《五代石刻文献目录提要》,收录了2016年以前(含2016年)出土或著录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各类碑刻文献840余通,除著录有实物、拓片、照相的石刻外,还兼收历代金石著作、总集、史书、报刊中著录的石刻铭文,包括有原文过录和仅著录题目者,以便读者了解五代石刻文献的基本面貌。

《四时幽赏录》

[明]高濂 撰 (日本)野间三竹 绘

浙江古籍出版社

《四时幽赏录》是明代高濂所作的一部闲书,主要是以清新的笔触,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将杭州周围最可赏心的事物,诸如孤山探梅、堤桥夜宿、六和听潮、雪夜煨芋,一一道来,篇幅短小,叙说生动。高濂自序说:“即武林一隅,幽境幽趣,供人玩赏者,亦复何限?特好之者未必真,人自负幽赏,非真境负人也。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趣,超尘脱俗,别具天眼,览景会心,便得真趣。”

可以这样说,《四时幽赏录》是明代小品文的一部典范之作,其在文学上的价值还有待后人重新认识。这次出版配以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画家野间三竹的彩图,左图右文,对照而读,极大提高了本书的品位,世之大雅君子有此一册,置于座右,偶一披阅,定会有湖上之风扑面而来,晚明风会,令人陶然。

《福惠全书》

[清]黄六鸿 著 周保明 点校

广陵书社

《福惠全书》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书成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内容涉及州县行政各个环节,分十四部:筮仕、莅任、钱谷、杂课、编审、清丈、刑名、保甲、典礼、教养、荒政、邮政、庶政、升迁。《福惠全书》,以其对于州县行政之强烈的实践意义,自成书之日起即被“初仕者奉为金针”,堪称古代县政指南、古代基层官员的教科。被当代学者评为:官箴吏治书之必读“典本”。该书流传颇广,影响远被日本,今存刻本、抄本数种。现以清康熙本为工作底本,参校光绪、日本诗山堂等本。凡底本有误,或差异处,则出校记说明。书前有整理者前言,主要介绍作者生平、著作主要内容、版本流传,及此次整理说明。首次点校整理出版,对学人进一步研究古代官箴文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中国传统官制研究有推动作用。

作者黄六鸿出身举人,两任知县,醉心于县政。周保明, 历史学博士,副研究馆员,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工作,从事明清文献研究。

《曾枣庄三苏研究丛刊》

曾枣庄 著

巴蜀书社

曾枣庄先生的研究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三苏、二是宋代,“宋代的三苏,三苏的宋代,耗费了他一生的精力”,曾先生这样说。“曾枣庄研究丛刊”是曾枣庄先生几十年来对三苏研究的一个汇总,共十本。丛刊对三苏的研究,不止于“形”的复制、“术”的回味,更在于“神”的接续、“道”的弘扬;未囿于怀恋贤哲、重温过往,更重视镜鉴今人、启迪未来。丛刊的整理方便了读者直观领略比较“三苏”异同,对深入理解“三苏”作品很有帮助。不仅在普及“三苏”作品、扩大“三苏”影响方面均有积极作用,而且反映了“三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曹元弼友朋书札》

崔燕南 整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曹元弼(1867—1953),字叔彦,苏州人。早年肄业南菁书院,从黄以周学,与唐文治、张锡恭等相友。入民国后以遗老自居。淹贯群经,尤精于三礼,被誉为“清代最后的经学家”。本书为其与友人往来通信,上半部分为友朋来函,后半部分为曹致友人函,总计700余通。所往来通信者,有梁鼎芬、唐文治、张锡恭等,尤其是与其关系密切的晚清民国“保守派”士大夫。书札内容主要涉及各类论学文字、友朋交游、教育、时政等,而尤集矢于如何保存中国经学传统。从中可以看出晚清民国之际“保守派”士大夫保存国粹、昌明经学的苦心与追求,不仅是研究士人心态史、晚清民国思想史的重要史料,也对今天反思经学的当代转型具有一定价值。

《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

张珩 著 郑振铎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于1947年经郑振铎功之力助印刷出版。珂罗版,宣纸精印,彩绫装潢二巨册,共著录著名书画收藏家、鉴定家张珩先生的藏画精品七十幅,其中唐画二幅,宋画一幅,金画一幅,元画二十二幅,明画二十四幅,清画二十幅。其中包括唐张萱《唐后行从图》,周昉《戏婴图》,宋易元吉《獐猿图》等传世名作。由于当时物价高涨,纸张缺乏,仅印二百部,现在也仅能在古籍善本的拍卖市场上觅得其踪,且价格不菲。此次上海书画出版社将其影印出版,以飨书画爱好者。

张珩(1915—1963),字葱玉,先生出身吴兴望族,父辈鉴藏风气,积三代之功,加之葱玉先生个人不凡的鉴赏眼光,历经十余年之努力,所搜集古画者自当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恰逢郑振铎先生有感于中国古画流落海外,又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遂决定和徐森玉、张葱玉等同仁,一起努力,让“伪赝之作无所遁形”,还中国绘画史之本来面目。郑振铎对韫辉斋藏画之鉴赏眼光,所具史料之价值,均作极高评价。于是,将这一伟大工程之第一步,着眼于张葱玉之藏品,于1947年出版《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由于当时时局动荡,物价飞涨,纸张缺乏,郑振铎克服重重困难,事事躬亲,殚精竭虑,用珂罗版印刷二百册,为使国人今后浏览有资可依,中国艺术的传承有据可循。此次重新影印出版,将这一扛鼎之作重现世人。

《翁同龢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

谢俊美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翁同龢是晚清政坛重要人物,曾为同光两朝帝师,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中枢要职,并参与主持科举考试四十多年,亦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翁同龢一生人际交往众多,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又有贤达士人、外洋使臣;既有真情深交至交,又有应酬泛泛之交。本书详尽叙述了围绕翁同龢所展开的各种政治活动与人事变迁,从中既能知悉晚清中国的大势变迁,朝野上下的社会生态,又可读解翁氏的待人处事之道与思想心态,是近年来晚清人物研究的用心力作,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专题著作。

《翁同龢年谱长编》(全三卷)

谢俊美 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翁同龢是晚清政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同治和光绪两朝帝师,其日记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一。从其一生行迹,能窥见晚清政治局势的演变及当时士大夫的心态,史料价值极高。本书以翁同龢生平活动为主线,从海量的翁氏文集、日记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中爬梳、罗列出翁同龢一生活动轨迹,尽可能勾勒、还原出一个真实的翁同龢形象。

《说文解字今释》(增订本)(全4册)

汤可敬 撰 周秉钧 审订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汉语字源的字书。作为两汉文字训诂学之集大成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说文解字今释》即以大徐本为底本,通过每个字条的句读、注音、释文和注释,尽力逐条解说许慎原文的含义,并引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加以参证。全书标点精细,校勘详审,注音准确,译文明白通畅,注释部分择善采纳诸家之言,简易明了,而不一味堆砌,参证部分全面吸收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益以作者之独到心裁,或肯定许慎说解文字的严谨科学,或指出许慎因受时代、条件的历史局限而出现的某些谬误,而其所引古文字形亦便于读者了解文字字形之流变。

《今释》一书使一部难认难读、难释难懂的《说文解字》,成为文理科学子皆宜、雅俗共赏之作。自1997年初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至今已重印8次。此次增订,增补了徐铉附于各部之后经籍中常见的新附字四百余字,并利用新材料和研究成果,对全书注释和参证部分进行了大幅修订,而全书2万余个古文字形也一一用更为清晰的图片加以替换,使本书更臻完善。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