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儿科心理专家:沉迷手游是心病,断瘾要用“心”药医

南国都市报
2018-06-18 14:22
直击现场 >
字号

单亲爸爸尚先生打印出的儿子转账账单。南国都市报 图
近日,又有家长向《南国都市报》新闻热线求助,称孩子转走自己银行卡上的钱玩游戏。这样的事屡见不鲜。据媒体报道,近年,国内多个城市都发生过少年儿童偷偷从父母银行卡上取钱玩《王者荣耀》等手机游戏的事件,引起了家长、老师及儿童教育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儿科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梅医生对此称:孩子偷偷地从家长银行卡上取钱玩游戏,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家长们一定要多放些心在孩子身上,帮助孩子从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
家长吐烦恼

15岁男孩打游戏

转走爸爸6万多元

单亲父亲:不好管,怕儿子跑

单亲父亲尚先生日前向本报求助:15岁儿子利用他的微信,分36笔从他的银行卡上转走6.68万元玩手游,请记者帮助追回。

据尚先生介绍:他的儿子是海口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有一次,他把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交给儿子去缴学费,儿子根据该银行卡密码破解了他的手机微信转账密码(都是用生日日期当密码)。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儿子用手机微信支付,分36次转走他银行卡上6.68万元,并及时把银行短信信息删除。直到2017年8月28日,他偶然收到银行转账短信后才发觉。

尚先生说:“孩子的母亲5年前离家出走,现在由我单独带孩子。我们是单亲家庭,我不敢大声与儿子说话,也不敢反对儿子玩手机,现在还不敢就此事批评他。我担心儿子受到刺激后,也离家出走……请记者出出主意,我该怎么办?”

12岁孩子买“装备”

“盗”取妈妈6万多元

环卫工妈妈:工作忙,忽略教育

本报6月7日《偷刷6万元买游戏装备》报道:一年前,海口环卫工人覃女士让儿子帮忙给她开通手机微信支付,并捆绑了自己3张银行卡。令她没想到的是:12岁的儿子记住了密码,上千次从覃女士的银行卡上转账购买手机游戏设备,每次转账付款金额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共计达6万多元。

覃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她与家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经济创收方面,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外,很少有精力顾及孩子的其他方面,如没有及时去管制孩子玩手机游戏的事情,没有时间给孩子做思想品德教育,更没有时间给孩子讲述家长赚钱辛苦、孩子要珍惜的为人道理,以致养成了孩子“盗”取家长银行卡,毫不心疼地拿家长的钱放肆购买游戏装备的情况。

心理医生支招管

不给孩子贴“标签”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梅医生称:对于孩子偷拿父母钱为手机游戏购装备或充值,家长切不可轻易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

首先,这些少年儿童正处于自我中心主义生长期,没有“物品所有权”的意识,觉得父母银行卡上的钱就是自己的钱,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去买,自己没有钱就应去找父母要钱,父母不给偷偷拿就好。

父母发现孩子“偷”自己的钱后,不能一味纵包庇,但也不能过激反应,一味责备孩子,甚至骂孩子是“小偷”。要明确界限,告诉孩子父母的钱是要经过允许才能拿的。梅医生建议覃女士耐心地告诉孩子,这6万元是母亲数年工作积攒下来的,非常不容易,它对于家庭生活开支和孩子的学费支出有多么重要等等。

“以退为进”不可强禁

梅医生提醒家长,要劝孩子别沉迷游戏,不能用强行禁止的方法,而是要“以退为进”。梅医师称:如果家长一味强行没收孩子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禁止孩子玩游戏,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通过上网吧或借手机等方式继续偷偷地玩。

家长不妨玩一下孩子喜欢的游戏,不仅能与孩子产生共同的语言,还能更深地了解孩子痴迷游戏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时,能起到监督引导作用,对于涉黄涉暴的内容及时予以警示和制止,教孩子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

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梅医生认为:要真正将孩子从手机游戏中拉出来,还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报各种学习辅导班填充孩子的时间。如果家长能真正关心孩子喜欢什么,应尊重孩子的选择,报一些孩子乐意上的兴趣班,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可以大大减少孩子对于游戏的依赖。

再者,可以采取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孩子之间也需要谈资,一味禁止孩子玩游戏,会让他们在学校里无法融入小伙伴,但是每次玩游戏要遵守约定。比如规定好孩子只有在双休日可以玩游戏,且每次只能玩1小时,家长在时间结束前15分钟可以给孩子做个提醒。

梅医生表示:马上就要放暑假了,这段时间是引导孩子摆脱手机游戏的关键时刻。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当中来,让孩子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原标题:又有熊孩子“偷”转走父母数万元玩游戏!孩子的问题请家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沉迷手游是心病,断瘾要用“心”药医;儿科心理专家提醒:暑期将至,和游戏“抢”孩子,家长要多放些心在孩子身上,多些亲子时间)

    责任编辑:谢寅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