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份球员心理诊断报告:足球天才都有点“神经病”

杨铭宇/上海译文微信公众号
2018-06-28 09:48
文化课 >
字号
世界杯前,前法国、曼联名宿埃弗拉在采访中透露了一则C·罗纳尔多的往事。(01:25)
“无论从哪里开始,也不管前路有多曲折,我们终会达成一个共识:人格障碍是精神疾病的根源所在。……各个时代的诗人和哲学家都知道,陷入精神错乱的绝不会是平静和谐的人,而是那些饱受内心冲突撕扯的人。用现代术语来说,每一种神经症,不管其表现为何种症状,都是性格神经症。”——卡伦·霍尼

就在几个小时前,卫冕冠军德国队兵败出局,历史上首次小组赛阶段就被淘汰。而近几届世界杯卫冕冠军小组赛出不了线的魔咒再次显灵。

裁判吹响终场哨声的一刹那,小编的朋友圈已经不能说“刷屏”了,那简直就是“崩溃”啊……

各种声音、各种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执,恰好对今天这本书的书名《我们内心的冲突》作了形象的阐释。足球充满了冲突和意外,一定程度上更因此而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只是,这种艺术有时候因为意外常发而显得神经兮兮……

点评足球运动员水平高低的时候,有一个常用的标准:是不是用脑子踢球。一般来说,这个标准包含且不止“反应是否迅速”、“判断是否准确”、“决定是否果断”等等。虽然球员水准高低的最基本因素还是他的脚下技术水平、以及激烈对抗中的技术运用能力,但一个真正优秀的球员,一定是一个脑子非常好使、能快速做出准确判断、决定下一步动作的人。

比如梅球王在对尼日利亚的比赛中这个难度超高的高速奔跑中接后场长传,大腿和脚背两次调整然后直接射门得分,绝对是结合了精准思维判断与优秀脚下技术的超一流表演。

当然很大程度上,身处瞬息万变、拼抢激烈的赛场上,绝大多数球员的行为都是受经年累月训练出来的本能指挥。像梅西、C罗这样还能依靠天赋踢球的绝对天才,是少之又少的。

对球员来说,教练能教你技术、战术,但教不会的是在球场上作判断的思维能力。

于是,很多时候,球员都是在……思考人生……还记得六年前欧洲杯上意大利球员巴洛特利在对西班牙比赛中的那个单刀球吗?

巴洛特利:“我可能不得不在各种背道而驰的愿望之间做出决定:比如,我既想独自突进,也想有队友可以做个美妙的配合;我既想直接爆射,又想过掉门将;我正处于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配合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之中……”

拉莫斯:“我铲!”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巴神这种内心的激荡冲突是现代人的一项“标配”,足球运动员也不可能例外,所以不必惊慌。

比如中场球员持球时究竟是给身边队友传个稳妥的短球,还是冒一点风险向远方正在积极跑位的队友来个长传;前锋面对对方防守球员究竟是选择过人突破还是传球与队友做配合,然后面对球门究竟是射远角还是穿门将小门;后卫面对前锋时,是选择身体对抗还是放铲或者与队友合围包夹;门将面对前锋是出击扑脚下球还是判断对手射门的时机和方向作扑救……

除了这种场上比赛时面对的混沌,还有一种内心激荡是存在于在场外的,那就是——忠诚:一种忠诚可能会妨碍另一种忠诚。对球员来说,要对一家俱乐部保持忠诚,就有可能终身与锦标无缘。古人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就是这个意思。

相信每个球员都会有在一家俱乐部效力终身的心愿,但足球早已“是一项生意”,对更高的荣誉和更多财富的追求,可能会妨碍对母队的忠诚,个人的愿望也很可能与集体的责任相对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几个月前才与西班牙足协续约至 2020 年的国家队主教练洛佩特吉突然宣布与皇家马德里签约,将在世界杯后担任皇马主教练。大怒的西班牙足协主席在世界杯开赛前两天,宣布将洛佩特吉从国家队主帅的位置上拿下。

同样,从世界杯前就开始沸腾的波兰神锋莱万多夫斯基(想去皇马)和巴西天才内马尔(想去皇马),到可能是足球史上首位用视频方式宣布留守马竞以示忠诚的法国王牌格里兹曼……

能够选择而且必须做出决断,这是人类的特权。反过来说,作选择,也是生而为人的一种负担。尤其是当你被称为精英、被称为领袖,被认为理所应当扛起整个球队甚至整个国家的期许。

我就问你,你慌不慌?

梅西:我慌?自从知道最后一轮是打尼日利亚我就不慌了。

但在这之前呢?梅西在球队惨败给克罗地亚之后流露出的那种用尽全力、压抑、绝望、疲惫以及愤怒,用网友的话就是“猪队友带不动啊”。

这圈人里面好像凯恩和阿扎尔一直不太慌,现在勒夫和二娃也没啥好慌的了。

分析一下梅西的心态:他压抑的愤怒其实是一种混合物,既有对队友差劲表现的狂怒,也有对自己不够强硬的狂怒,这导致他身心疲惫。

这种职业性疲惫的出发点在于:在这个领域里,没有人像他那样有天资和才干。任何对他的轻视都可能会使这个出发点岌岌可危,从而挑起他的愤怒。此外,他还有无意识的施虐倾向,想要指责别人,羞辱别人。作为领袖、作为队长,这种行径当然是他所厌恶的,所以必须用过分的友好掩饰起来。

这种攻击型人格的倾向在梅西身上可能不那么明显,也许另一个领域的一位超巨更有代表性,那就是篮球天王迈克尔·乔丹。乔丹在训练中对队友毫不留情的羞辱,在赛场上锱铢必较、被对手在头上得分必三倍奉还的态度,可能是体育史上最著名的例子了。开玩笑地说:他是个没风度的输家,只能赢不能输。

与攻击型人格相对,拥有屈从型人格的人,总有些不太显著的态度隐藏着,但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态度不代表就没有力量。否则你很难解释一向以冷静幽雅著称的齐达内,为什么会在世界杯决赛使出如此具有攻击性、如此冲动的方式。

2006年齐达内的惊天一撞

当然,不排除这是因为被压抑的敌意积蓄到了一定程度,从而以不同的威力爆发,在突发的恼怒和大发雷霆时出现。尽管这些爆发与其本人平常表现出的平和不符,但在他自己看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被压抑、积聚的敌意最终引发出无名怒火,就会导致各种功能失调,像头疼或胃部不适。

你想到了谁?反正我想到了乌拉圭前锋苏亚雷斯那三起咬人事件……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条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竞技体育——当然不代表真的可以咬人——足球比赛永远是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对抗。尤其是竞争激烈的职业赛场,对个人与集体荣誉的无情地追逐,那是一条至高无上的法则,因此球员也好、教练也好、俱乐部管理人员也好——不管他是不是攻击型人格——头等需求就是控制住对方:包括手下的球员,赛场对面的对手。

控制是一种艺术,所以控制的手段可谓花样繁多,可以直截了当地使用权力,也可以用关怀备至或赋予责任来间接操控。

几个月前刚从阿森纳俱乐部离开的阿尔塞纳·温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拥有经济学学位、深谙运动心理学的法国人,更愿意采取一种知识分子的方式,以此表明他相信通过理性判断和高瞻远瞩便可使一切尽在掌握。而且大概也只有他会在媒体面前公开表达:小法想回家踢球,他不是为了钱,所以我放他回巴塞罗那……

当然, 即使明知阿森纳需要筹措建新球场的资金,实在是无奈之举,但无论如何,对温格每年卖队长这种活久见的事,我依然持保留意见……

温格的永恒对手之一“特殊的一个”穆里尼奥则可以归到他的对立面:在取得成功、赢得个人威望,得到全世界足球界的认可,并且在几乎每一家效力的俱乐部都能获得无上的权力后,“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傲慢”,成了鸟叔的性格标签。

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种无上权威所支撑下的力量感。直接表现出来的,是以建立在一流战绩上的权威为基础,进行各种对内对外的心理战和铁腕管理。这种攻击型人格下的铁腕管理,其效应有好有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切尔西的“穆二期”时,穆里尼奥在赛场上公开对女队医大声斥责甚至辱骂,导致俱乐部发生激烈的内部矛盾,并引发一系列多米诺效应,最终上一季还是冠军的切尔西早早崩盘。

和穆里尼奥一样,温格的另一个永恒对手弗格森爵士也肯定是个攻击型人格。他永远都像个斗士,在场边指挥时总是机警而敏锐,不遗余力地投入比赛指挥中,只为证明自己是对的。当他走投无路,除了放手一搏别无选择时,他会精神抖擞,浑身是劲。

英超让人闻风丧胆的“弗格森时间”:一直踢下去,直到曼联获胜。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攻击型人格,并不是说一定认为别人就是错的,他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会错,因为他需要这种主观上的自我肯定,就像一支军队需要一个安全阵地才能发起攻击。从好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赢家气质,从坏的角度来讲,和顽固也就是一纸之隔。

还记得瓜迪奥拉执教拜仁期间,与拜仁队医之间的矛盾吗?瓜帅打心眼里认为球队伤病太多,就是因为拜仁医疗团队不够给力。

瓜迪奥拉向拜仁医疗团队讽刺性地鼓掌,导致感到被羞辱的拜仁队医愤而辞职。

在他看来,只有自己是务实的,所以他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不允许任何人有妨碍他实现目标的表现。

同样是在瓜帅身上体现出来的,还有攻击型人格的其他方面,比如强调计划性和预见性:他们总是像优秀的战略家那样,在每件事上都小心评估自己的机会、对手的实力,以及可能存在的陷阱,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智谋,在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才智。

有趣的是,攻击型人格的人还存在一种非常主观的逻辑,即将同情和友谊等同于虚伪、屈从和息事宁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区分两者。当他遇到一个友善而强大的灵魂时,他是能够认清并表现出敬意的。

比如穆里尼奥在切尔西的“穆一期”时,连年击败弗格森的曼联在英超称雄,却在每次造访老特拉福德球场时,在赛后与弗爵爷相约来一杯英雄惜英雄的红酒。同样,在温格最后一次随阿森纳做客老特拉福德,穆帅和弗爵爷一起,为法国老帅献上了真诚的祝福。

关键在于,攻击型人格的他们认为,在“友善和同情”这方面太有洞察力,将会损害他的利益,这是他个人奋斗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我对你的尊重只有在我击败了你,或者不在直接互怼的前提下,才会以一种温情的方式表现出来。

说到穆里尼奥就不得不提他的爱将之一,瑞典神塔伊布拉希莫维奇。在这两人身上,都能看到一种“象牙塔”和“遗世独立”并存的气场,通俗一点说,就是孤僻与优越。

优越感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看看大伊布的那些牛逼闪闪的金句吧:

我来时像个国王,去时已是传奇。

(我是)狮子啊,狮子的恢复速度怎么会和你们人类一样?

你们觉得我完了,但我才只是热了个身而已。

等等……

还有一种人,大概可以用当代的犬儒主义——否认并嘲弄所有道德价值——来分析评价。他们的道德观存在一种不确定感,经常在激烈的对抗中突然就失控,否认道德价值的存在,结果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相信什么。

比如皇马中卫佩佩对倒在地上的对方后卫踢出的那两脚。画风过于暴力,就不放图了,请大家自行想象一个光头壮汉对一个躺平在地毫无防备的人凶狠下脚,而且是连续两脚……

犬儒主义也可能是有意识的,因而成为马基雅维利式的人奉行和捍卫的准则:世间一切都是表面文章,你尽可为所欲为,只要不被抓住就行。每个人只要不是彻头彻尾的笨蛋,就是伪君子。

西班牙“惹事型”前锋迭戈·科斯塔:你是在说我吗?

利物浦中场亨德森:说的就是你!

对这类人,并不能肯定他们身上一定有虐待狂的倾向,但是不是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考虑:施虐者存在一种对施虐对象的蔑视感。因为他本人不能成为理想化的、受到社会传统认可的那样形象的人,所以他奴役(或者施虐的)对象就必须做到,否则,他就会把本该发到自己身上的无名火发到对方身上去。

有时他会问自己:“我干吗不放过他呢?”但更多时候,这种理智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施虐者所有的更普遍的因素——报复心。他的自以为是阻止他看出所有麻烦中都有他自己的因素,因而必然觉得自己才是被伤害的那一个。由于他不明白所有绝望的根源都在他自身,所以他必然会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在他看来,那些人已经毁了他的生活,所以必须做出补偿——也就是说,他们必须逆来顺受。

从这个角度,大概就能解释曼联队长、爱尔兰“恶汉”罗伊·基恩当年对曼城球员恶狠狠的那一脚了。

这种道德本质上的分裂,还会导致另一个后果:也许他们会真诚地相信自己在追逐理想,并严惩自己的每一次失误,让人觉得他在追求自己的标准时过于认真。但事实上他其实根本没把自己的理想当回事,因为这些理想对他的生活没有强制力。前一秒真诚地宣称自己把满腔热情都献给了一项事业,后一秒遇到诱惑马上就成了叛徒。

还记得当年国际米兰的巴西锋霸阿德里亚诺吗?因为缺乏自律,从当年的“国米国王”沦落到栖身巴西贫民窟。以及假如小罗纳尔多把沉迷夜店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训练场上,他会达到怎样的高度?

巅峰时期的小罗就是个无解的bug式的存在

所以有时候,在球场上太无所不能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假如这种“无所不能感”被外化、被带下球场,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而又不必负责,最终这种“无所不能感”将被击得粉碎。

有时,这种状态会引发一些乍一看像是智力有问题的笑话。巴洛特利穿不上训练背心、在家里放烟火引发火灾、身为国米队员却在记者的摄像机前公然穿上AC米兰球衣……

对类似只能用“智商欠费”来形容的行为,受到口诛笔伐是难免的。问题是,对外界的批评,他会觉得教练、媒体、球迷都在责备他,而实际上大家只是想让他知道出格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于是他觉得自己像个犯人,时刻处于怀疑和攻击之下,因而一直保持防御状态,无法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深陷其中的因果关系。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身处这样的状态,你让他如何去承担作为一个职业球员甚至明星球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呢?当一个人被内心的冲突分裂时,这么做是很困难的。他应该、或者他能够去捍卫内心中的哪一种冲突倾向呢?

巴神……

有些人则可能适应了这份职业的特殊性,但找不到什么意义,只是努力履行自己作为球员的义务。从而产生一种埃里希·弗罗姆所谓有“缺陷”的状态。他们可能会放弃所有严肃或有希望的追求,转而立于生活的外围,从某种嗜好或偶然的欢愉——比如美食、宴饮、无伤大雅的风流韵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他们会放任自流,走向堕落,任由自己彻底垮掉。

那些不够自律的天才们,真应该去 C罗家吃顿饭。世界杯前,前法国、曼联名宿埃弗拉在采访中透露了一则 C罗纳尔多的往事(请看文章开头的一段视频)。

最后,失去希望的人也许会变得极具破坏性,但同时又企图通过代偿性生活求得补偿。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施虐倾向。

而说到施虐与受虐,还有比中国球迷与国足之间“宁你虐我千遍,我们依然爱你”更形象的范例吗?

再见。

以上非足球的内容整理自上海译文出版的《我们内心的冲突》

【相关图书推荐】

《我们内心的冲突》

(一套有质量的心理阅读书系)

[美] 卡伦·霍尼 著

温华 译

各个时代的诗人和哲学家都知道,陷入精神错乱的绝不会是平静和谐的人,而是那些饱受内心冲突撕扯的人。用现代术语来说,每一种神经症,不管其表现为何种症状,都是性格神经症。因此,我们在理论和治疗实践中必须更深入地理解神经症的人格结构。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美] 卡伦·霍尼|著

叶颂寿|译

深入探讨有效地导致神经症的各种动力,就会发现,存在着一种一切神经症所共有的基本因素,这就是焦虑。无论神经症的结构多么复杂,这种焦虑始终都是引发神经症的过程,并维持其运转的动力。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美] 卡伦·霍尼|著

李明滨|译

霍尼把人的核心矛盾分为两个,每一个都是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个是“自谦”与“夸张”倾向间的矛盾,另一个更为根本的也更为隐蔽的,是“理想自我”与“真我”的冲突。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瑞士]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

黄奇铭|译

现代人的精神苦闷、对科学文明的厌倦与抵抗等现象,荣格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书里都有非常精辟与独到的见解。并以极恳切口吻,毫无保留地把多年作为一位精神医学家与分析学者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对于灵魂的知识加以综合,写成了一部普及大众的、适用于大众的知识专书。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