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口学专家李建新:经济和观念因素对低生育率影响越来越大

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2018-07-12 10:0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已经两年半,政策效果备受关注,新形势下人口政策何去何从,引发热议。

澎湃新闻(ww.thepaper.cn)专访了人口学专家李建新,请他分享对人口政策发展战略的思考。

李建新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师从著名人口学家曾毅,是人口学者中呼吁生育政策改革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了“人口均衡发展”概念,实际上是摒弃了过去单纯的人口数量观,而强调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统一,“是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的选择”。

李建新表示,我国人口已经完成了第一次人口转变,进入了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人口转变,生育水平居低不升、人口流动日趋活跃,这些都是我国人口变化的新特点。

今年引人注目的一个人口现象就是二线城市“抢人大战”,这是各地对人口后备军不足忧虑的结果,人口迁移流动的替代效应开始出现。

出生数下降背后是结婚人数的剧降

澎湃新闻:“全面二孩”已经实施两年半,就你的观察,政策对人口形势的积极效果有多大?

李建新:就中国人口而言,一般认为影响生育水平有三大因素,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和文化观念。

如今经济发展和观念因素对低生育率影响作用越来越大,而人口政策对其影响作用式微。所以,“全面二孩”政策之外,还要有更多的具体措施,才能更好地释放或激发出生育潜力。但凡直面我国人口生育形势的,都会在这方面达成共识。

澎湃新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是1723万人,比2016年下降63万人。此外,其中的一孩只有724万。人口出生数量和一孩占比双双下降,你认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建新:我们可以从近期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看出端倪: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并且,与五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这一方面是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婚育观念变化推迟婚姻甚至不婚所致。因此,这些变化就不难解释我国2017年人口出生的严峻形势。

人口出生数量和一孩占比双双下降,这本身就是我国新生代婚育观念发生变化的严峻形势的写照。因为在我国,不婚则没有第一胎,没有第一胎则没有第二胎,年轻一代的婚育选择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

澎湃新闻:你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代人的生育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想多生”是普遍想法,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李建新:如今80后、90后的生育主力军与父母辈相比,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2015年小普查数据显示,在最佳婚配年龄的25-29岁,当年60后男性未婚比例为16.7%,女性为4.3%,到子女辈的85后男性上升至42.7%,女性上升至26.9%。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80后、90后,其婚姻稳定性问题也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80后、90后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婚姻出现了“闪婚闪离”的特征。

究其原因,既有80后新一代个性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有关,比如,不少独生子女成家后无法妥善处理夫妻间以及与双方父母的关系。

各地“抢人”意味着人口后备军不足

澎湃新闻:你此前在一些访谈中提到,我们迎来了人口结构严重失衡的时代,你一直在强调人口结构的重要性,相比人口规模,为何结构如此重要?

李建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人口转变,所谓人口转变是高出生高死亡转向低出生低死亡的过程,这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这个变化也必然同时带来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过去,我们一直对人口认识有个误区,一直存在着“人多是负担”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基调,割裂了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统一。如今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单从人口数量的多少出发,并不能揭示人口与发展的本质关系,而必须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研究才能把握人口与发展的本质联系。这就是我们为何如此强调人口结构变化重要的原因。

澎湃新闻:人口结构失衡可能带来怎样的后果?

李建新:人口结构急剧失衡的变化过程,将对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巨大的挑战,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文明体系的继承以及大国国力的兴衰产生极大的负面消极影响。

澎湃新闻:回顾历史,我们对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判断应该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有怎样的战略思路和目标?

李建新:不了解人类人口变化规律,不足以谈论人口发展战略。远的不说,我们从西方18世纪工业革命说起。自西方率先工业化算起,世界人口出现了三次人口转变:第一次人口转变,由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为主导,带来“人口爆炸”,出现了20世纪60、70年代人口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第二次人口转变,由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为主导,生育率迅速下降并且持续低于死亡率水平,出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婚育观念改变和和快速老龄化社会;第三次人口转变,由人口迁移流动为主导,出现了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替代。

我国人口已经完成了第一次人口转变,进入了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人口转变,生育水平居低不升、人口流动日趋活跃,这些都是我国人口变化的新特点。

今年引人注目的一个人口现象就是二线城市“抢人大战”,这是各地对人口后备军不足忧虑的结果,人口迁移流动的替代效应开始出现。

所以,我们需要在更长远、更大的时空中重新反思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我们也需要从世界人口变迁的规律性中把握中国人口的变迁方向;我们必须从国家民族、文明兴衰的历史中定位人口发展战略。人口是一个社会构成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国家、一种文明体系最基本的、最持久的、最永恒的承载体,保持我国长期人口规模的稳定和人口结构的合理,是保证我国大国文明和大国实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必要前提,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必要前提。

    责任编辑:李云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