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解读|平台篇: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海阳
2018-07-12 21:48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上海扩大开放再出新招实招。7月10日,上海公布《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100条实施方案,聚焦五大领域,即:以更大力度的开放合作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构筑更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其中,与“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 有关的内容共计26条。在7月10日举行的上海市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大会上,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要着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力吸引全世界优质商品和服务,构建覆盖全球的进口贸易促进网络。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贸易环境,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

以下是对有关内容的逐条解读:

(十三)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全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65. 建设“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促进服务平台,为国外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的服务。

解读:“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已在4月18日正式上线。该平台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搭建,包含3D虚拟展示厅展示、采购商联盟渠道对接、政策法规资讯、在线交易、综合服务等多项功能,旨在为各国商品(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全方位交易服务。

66. 允许展会展品提前备案,以担保方式放行展品,展品展后结转进入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予以核销;探索建立“6天+365天”展示交易的常态化制度安排,支持开展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运行,允许展品展后在海关批准的保税场所常年展示展销,并由展销企业集中办理缴纳税款等手续。

解读: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海关通关须知》,其中在提到展品放行时规定,进口博览会进境展览品需按规定接受查验、检验、检疫。此次行动方案中所提出的以担保方式放行展品实属审批手续的进一步简化。

67. 对展品展中销售和现场成交,适用中西部国际展会的税收优惠政策;赋予上海濒危动植物进口和再出口审批权。

解读:2016年4月,海关总署发文规定“十三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国际性展会留购展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政策规定,在展期内销售的合理数量的进口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照章征收。

不过,对于合理数量的界定,不同的中西部展会有着不同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明确。而对于濒危动植物进口进口和再出口审批权一事,则意味着自2016年7月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与国家林业局下放其职能之后,上海在濒危动植物进出口审批方面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提高审批效率。

68. 争取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新模式试点;支持车辆展品留购并给予展示交易便利措施。

解读: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流转税主管合伙人李军:随着全球电子商务迅猛扩张,近年来各国对于电子商务流转税的征收和监管水平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网购保税+线下自提”的模式如果得到试点,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销售成本,带动消费。

(十四)打造服务全国的进口贸易专业服务平台

69. 深化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发挥钻石、宝玉石、酒类、机床、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专业贸易平台的集聚功能,完善保税仓储、贸易物流、展示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功能,打造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解读:在7月11日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兆杰表示,接下来将从三方面推进打造服务全国的进口贸易专业服务平台。包括:进一步吸引和培育一批新的专业化的贸易平台,同时进一步提升现有平台的能级,提高平台影响力;通过平台建设,带动自贸试验区贸易功能集聚。推动相关产业规模化发展,更好服务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国家主动扩大开放战略;依托已经形成的专业化贸易平台和国别地区的商品中心,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

70. 将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制改革试点扩大至全市,做大化妆品国际贸易平台。

解读:这一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对于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现行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这一做法最早由浦东新区在2017年3月试点进行,今年已经推广至全国10处自贸试验区,未来全上海都将进入这一试点范围。所谓“非特”化妆品,指除了具有育发、美乳、健美等9类特殊功效的化妆品以外的化妆品,占据化妆品市场90%以上的份额。

71. 推动上海宝玉石中心升级为中国(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研究争取国际珠宝贸易通关便利关税政策,在不影响税基的情况下,通过交易中心进口的宝玉石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超税负即征即退。

解读:早在2006年,财政部等三部委就发布了政策,规定纳税人自上海钻石交易所销往国内市场的毛坯钻石,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等。而今年5月,经过修改的《上海海关成品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即征即退操作规程》已经对相关退税流程作出规定。

72. 推动浦东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设立进口汽车服务专项。

解读:浦东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于2015年12月设立。2016年12月,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并向机构主体、社会公众开放。对于设立进口汽车服务专项,可进一步简化进口汽车的进口检验流程。目前,进口汽车检测已经享有优惠。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早年公布的措施中曾提到,支持上海自贸区试点平行进口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相关企业开展业务无需提供原厂授权文件等。

73. 鼓励跨境电商创新发展,通过完善风险监测和商品追溯体系等,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商进口监管模式创新。

解读:国务院在2015年12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建设先进适用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2016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要求建立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今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曾发文提出,要以全新的技术思维推动溯源体系建设,如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溯源。

(十五)营造高效便捷的货物和服务进口贸易环境

74. 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解读:自负面清单制度诞生以来,各国便对于是否将服务贸易纳入其中存在争议。截至2013年,世界各国中服务贸易协定采用负面清单的国家超过21个。2015年,中国在中韩、中澳FTA中曾承诺以负面清单方式开展第二阶段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目前正在探索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望成为固定制度,惠及更多贸易往来国。

75. 探索构建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进口贸易智慧通关新模式。

解读:今年1月18日,上海海关、中远海运集团、上港集团在上海举行全面推进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迈出智慧通关重要一步。

按照规划,这一平台建成后,企业从签订外贸合同开始,到后续订舱、装船、发运、抵港、理货,相关数据都将纳入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以此为基础,企业真实贸易数据以及银行等外部数据将与企业向海关申报数据进行实时相互比对印证,形成覆盖整个贸易链、相互之间比对印证的完整信息链,从而实现海关对数据公开透明且印证正常的货物即时放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同时对数据分析捕捉到风险货物实施精准打击、有效监管。

76. 推行海关企业注册及电子口岸入网全程无纸化。

解读:2017年12月29日,上海海关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查验作业无纸化改革的公告,要求在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外高桥港区海关和洋山海关实行查验计划无纸化作业。收发货人可通过申报客户端回执及微信公众号“通关宝”(微信号:Tong_Guan_Bao)查询相关信息,获知货物查验后,无需至现场海关业务窗口递交纸质单证办理手续。未来这一做法有望扩大至其他海关,推进海关工作的环保改革。

77. 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加“通关+物流”功能,实现从抵港到提离的全程可视化。

解读:根据联合国文件,“单一窗口”被定义为使贸易和运输相关各方在单一登记点递交满足全部进口、出口和转运相关监督规定的资料、单证的措施。而目前,上海“单一窗口”的功能包括货物进出口、运输工具、贸易许可、支付结算、企业资质、信息查询。未来通关与物流环节也将被纳入,使得全程可视化成为可能。

78. 加快落实启运港退税扩围政策,纳入符合条件的长江干线港口和沿海港口,简化启运港退税办理手续,增加经停港。

解读:所谓启运港退税,指的是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从启运港报关出口,由符合条件的运输企业承运,从水路转关直航或在经停港停靠后,自离境地口岸离境的集装箱货物,从启运港离开后即可办理退税。此前,离境退税必须等货物从洋山港实际离境后,企业才能凭海关的出口退税证明联办理退税手续,企业通常一个月后才可获得退税证明联。根据财政部等三部委今年1月作出的规定,目前离境港限定为上海市外高桥港区与上海市洋山保税港区,启运港则包括泸州市泸州港、重庆市果园港等13个港口,经停港为南京市龙潭港等3个港口。未来后两项的港口数量将有望进一步扩大。这一政策对启运港当地出口企业带来利好,有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79. 全面实施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无纸化,加快实施海运提货单无纸化,推动实现码头、港务、航运企业等口岸营运主体作业无纸化和电子化;全面开放拖轮、理货和船代市场。

解读:3月13日,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国际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无纸化试点的公告》。3月15日,首单无纸化交接单发放成功;根据国家发改委2017年11月的表态,拖轮、理货和船代市场放开内容包括:在拖轮方面,港口要充分尊重船公司以及船舶代理选择拖轮公司的自主权,不得进行干预。在理货方面,废止关于划分理货市场的备忘录或者约定,不限制任何理货公司在港口开展业务,由船公司自主选择理货公司。在船代方面,港口畅通渠道,允许并鼓励船公司通过其下属公司之外的渠道,报送船舶信息。这些举措已经在上海得到实现,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80. 简化具备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研发用样本样品、设备、试剂等进口手续;对具备条件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研发用药物、医疗器械样品进口,通关时限缩短至15日。

解读:2017年10月,上海市政府发布意见,其中规定对研发人员超过100人的全球研发中心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参照《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给予500万元人民币开办资助;以不超过1000平方米办公面积、每平方米每天不超过8元人民币的标准,按照租金的30%给予三年租房资助。而缩短研发用药物与医疗器械样品进口的通关时限,还属行动方案首度提出,顺应了中国生物医药服务外包行业的蓬勃发展势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企业近千家,外包服务规模达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

81. 建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上海服务平台,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

解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职责是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6月7日,国家认可委秘书长肖建华与黄小路分别代表CNAS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设立CNAS上海认可服务平台等事宜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上海也吸纳了国内优秀检测认证机构和8家国际知名认证机构组建上海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加强品牌认证能力。另一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已经于6月20日揭牌,将进一步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作用,在检验检测认证方面对接国家各项政策,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助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

82. 探索建立来华就医签证制度。

解读:统计显示,全球医疗旅游产业从2000年不到100亿美元,已经飙升到2017年的7000多亿美元,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长。上海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三甲医院数量、执业医师人数、医疗机构病床数上,上海都排名全国第二。根据2017年的数据,目前每年在沪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的外国人数量在23万左右,全国排名第一。这两项优势相叠加,使得上海成为医疗旅游的理想城市。在此基础上降低签证门槛,有望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就医。

83. 争取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从事进口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等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根据实际需要,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在税收、监管、金融等政策执行中,视同实际入区。

解读:对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实行异地监管,意味着进出口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等大型设备时,若涉及转运等跨关区情况,只需在首个到达地海关区进行通关,此后无须重复监管和交费,可节约企业的周转成本约三成。

84. 简化外锚地保税燃料油加注船舶入出境手续,创新海事监管模式。

解读:保税船供油是指国家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为国际航行的船舶提供免税油品供应。简化手续,在技术层面可以采取航道轨迹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在制度层面可以建立统一的口岸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公开燃油加注中心相关商务信息等。改革到位之后,加油船只有望不进港,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燃油加注。

(十六)全面推进药品医疗器械进口枢纽口岸建设

85. 争取对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抗肿瘤新药,在上海先行定点使用。

解读:近期,对于开放进口药的呼声日趋强烈。此前,中国上市的一些典型国外新药上市时间平均比欧美晚5至7年,其中一些一上市就过时了。为了吃上国外已上市、国内买不到的新药,一些晚期肿瘤患者通过中介机构出境看病、通过网上跨境购药或请人携带药品入境的现象层出不穷。今年5月,上海市食药监局透露,上海已形成在指定医疗机构定点先行使用海外已上市抗肿瘤新药的试点工作方案和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并将试点方案提交给了国家相关部门。

86. 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争取在上海开展拓展性使用。

解读:属于重大突破。此前进口医疗器械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备案证书,否则退运处理。

87. 将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市,并逐步复制推广至长三角地区实施。

解读:7月5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公告将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扩大至全上海。过去,我国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捆绑”的模式。改革过后,上海市范围内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被允许委托上海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将生产与研发“解绑”后,企业将不用再背负生产设备、人员、场地等资产运营压力,可将资源和精力更多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创新上。

88. 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设置审批,试行备案制。

解读:亮点在于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文件,规定申请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需向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此次上海的改革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将对社会办医的发展带来利好。

89. 着力推进上海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国家层面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检测结果国际认可。

解读:除了抢先使用的举措之外,在7月11日举办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将积极争取国家级实验室,从而加快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审批速度。

90. 支持推广“一次进境、分批清关”等柔性入境管理模式,提高药品医疗器械通关效率;筹建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医药供应链平台。

解读:早在2011年,外高桥进口药品专业贸易平台就已实行了一次进境、分批清关的柔性入境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降低了药品器械进入市场的时间,减低企业运行成本。建成国际医药供应链平台,对患者而言意味着进口药、特效药更加容易得到,而对于国内的中小规模药企而言,需要在这一新平台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具体而言,当前国内医药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建立国际平台之后,一些国际医药物流思维将得以引入,其中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协同分销、核心商品集成等。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