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群团改革:精简机构壮大基层力量,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何颖晗 陈伊萍
2018-07-16 08:2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如何诞生的,汽车业对外开放从哪里起航,上海浦东开发区有哪些“全国第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一批又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改革开放措施闪耀着首创精神的光芒。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6月22日起推出专题报道,展现40年来的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

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群团工作无疑是重要一环。群团组织要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才能发挥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

自2015年,中央批复同意《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以来,上海市工青妇作为第一批群团组织开展改革试点,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大胆改革、大胆突破,次年在此基础上,第二批群团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市工商联、市科协等群团组织,服务对象更突出专业性和行业性。

通过机构调整、机关编制“减上补下”、增强网上群团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明显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认同度也明显提升。

仅仅不到3年,上海群团改革就得到了党中央充分肯定,很多做法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其中,工青妇、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改革举措得到了中央主管单位充分肯定。

背景:去“四化”,分两批改革试点

群众团体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但“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突出问题,在上海群团组织中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存在,亟待改革。

2015年,在中央批复同意《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后不久,上海市委即于2015年11月20日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改革工作。市委常委曾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的群团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委研究室,统筹群团改革的日常协调和推进工作。

上海的群团改革分两步走,从2015年11月开始,市工青妇和各区县同步走,2016年6月下旬,第二批群团改革试点开始,在总结此前基础上,扩大到市工商联、市科协、市侨联、市残联、市社联、市文联、市作协、市青联、市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对象专业性、行业性、特殊性则更加突出。

与此同时,配套的制度和实施办法也一一得到落实。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先后出台工青妇领导班子专挂兼配备管理、工青妇机关和基层工作队伍管理、工青妇机关公开遴选专职干部、群团组织发展经费保障和管理、网上群团建设、机关编制“减上补下”等8个配套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为深入推进群团改革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

改革为群团组织的领导干部队伍带来了新的变化。根据改革要求,群团领导班子实行专挂兼,其中专职成员不超过50%,挂职、兼职干部各占一定比例,这就意味着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中,更多地注入了来自基层的“新鲜血液”。

举例来说,团市委在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上,注重面向基层一线,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级,从具有团学专兼职干部经验、基层群众工作经历的人选中,选拔培养团的领导干部;而拿妇联来说,改革后,一批90后年轻人、体制外专业人士、志愿者加盟妇联,带来了新理念,激发了干部队伍新活力。

改革:提高组织基层一线比例

不仅仅是领导队伍的改变,基层队伍也得到了充实和壮大。群团改革后,一大批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先进模范任务、基层一线代表、社会组织带头人等加入群团组织,更好地发挥他们反映群众意愿诉求、加强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打造“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的群团组织体系是上海群团改革的一项关键,首先上海从机构设置上着手,明确要实现机关“扁平化”设置。根据改革方案,市工青妇机关内设机构精简幅度不低于25%。其中,市总工会内设机构从13个精简为9个,团市委从13个精简为9个,市妇联从8个精简为6个。

机构的调整也使得原来“对上负责”的主要工作方式,更多向“对下负责”转变,同时为增强群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改革也明显提高了基层一线人员在市工青妇全委、常委会中的比例。

其中,工会系统在改革前,街镇总工会力量比较薄弱,基层工会无人办事、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人员配备与其所承担的任务相比捉襟见肘,改革后市总机关编制从原来的135个精简到82个,精简的53个编制全部下沉到街镇或开发区、园区工会,用以“减上补下”,基层力量得到大大充实。

而团市委机关编制精简30%,精简下的编制下拨到青年工作任务较重的大口团工委和商务楼宇、园区较为集中的区县团组织。对于妇联来说,改革扩容后的执委队伍中基层一线妇女群众比例明显提升,街镇、居村妇联执委全面扩容,众多不唯年龄、不唯身份、热爱妇女群众工作、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秀女性被吸纳为各级妇联执委。

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群团组织更多地为服务民生需求,普遍建立群团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需求调查制度,纷纷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

市总工会开展全市职工队伍状况大调研,确定12项服务职工实事项目,382万人次受益,补贴经费1亿多元。同时工会系统聚焦维权,推动职工法律援助“零门槛”服务,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实体化运作职工法律援助站点达到291个,各级工会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6万起,还推动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修正案)》,积极参与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及医疗、养老、工伤、卫生、住房公积金等民政保障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协商,牵头研究制定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各级共青团组织制定了“往社区走”五年行动计划,扎根扎牢社区。  上海团市委 供图

而团市委完善机关工作绩效考核制度,邀请各方代表参与评价。而各级共青团组织制定了“往社区走”五年行动计划,扎根扎牢社区,深入开展“爱心暑托班”、“三点半课堂”等服务项目。

市妇联广泛开展“妇女需求调研月”活动,大范围收集妇女需求。各级妇联在改革后,在各类社区楼组、社会组织、中介行业、专业市场、商务楼宇、开发园区以及外来务工妇女、自由职业妇女、知识女性等相对集中但还未建组织的“盲区”建立了76家妇联组织,更多地聚焦社区、家庭,做强“妇女之家”服务品牌,推动实施0-3岁幼儿托管点建设政府实事项目,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还出台了《关于本市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个咨询评估机制的意见》,从源头上维护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这样各级工青妇组织可以更好地解决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问题,更多地把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人物、代表人士吸纳到各级各类群团组织中来,更好地在领导决策和工作推进中反映基层群众意愿诉求。”上海市群团改革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

线上线下相结合:“网上群团”建设一片火热

眼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作为一项新技术,已经得到普及,而运用互联网打造网上群团也在逐步普及和覆盖。

这两年多来,上海各级工青妇组织在推进“网上群团”架构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线上线下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上海市总工会持续做强“我要入会”网上工作平台。截至2018年5月,上海共有14369名职工在线上申请入会,其中近万名职工通过网上审核,正式成为工会会员。

团市委微信公众号“青春上海”推出的“青春上海Act ”平台。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而对于上海的青年来说,如今也多了个网上阵地,这得益于团市委微信公众号“青春上海”推出的“青春上海Act+”平台,首页挂上“热门推荐”、“附近活动”、“活动日历”等板块,各团组织举办的文化艺术、公益慈善、学习实践、交友联谊等主题活动,活动资源多元化,且提供预约服务,推出以来注册用户数不断增长,活动也日益丰富。

上海市妇联则立足妇女儿童需求、提高服务针对性,建成“上海女性”微信、微博和网站新媒体平台,其微信公众号突出家庭教育、家政服务、维权服务、妇女之家活动等直接服务的内容,集成了乐分享、惠服务、趣活动三大板块,综合实力在全国省级妇联微信矩阵名列前茅,荣获上海最佳政务新媒体称号。

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得益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上海市妇联运用微信公众号创新工作组织动员方式,如市妇联三八表彰纪念大会、六一亲子马拉松、智慧女性读书论坛、上海女性创业论坛等活动都通过微信报名、索票,吸引了众多年轻女性、职业女性、知识女性积极参与,有些活动结束后参与者还面对面建群保持联系,继续分享交流互动。

各区、街镇工青妇积极运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覆盖全市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网络载体、网络阵地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成为群团干部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李佳蔚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