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手机到底要不要贴膜?这回终于知道了!还有这些手机壳有毒…

2018-07-30 0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当下,手机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尤其是移动支付普及的今天,社交、购物、炒股等,都能够通过它来实现。人们为保护手机屏幕,习惯于给它贴膜。

不过,专家表示,手机其实不需要贴膜。即便贴膜,也要注意材质和方法等。

商贩:贴膜生意红火

“来我这儿贴膜的有不少是老顾客,一换手机就来贴膜,有的人一款手机也会选择尝试几款不同风格的膜。”专门从事手机贴膜的小陈告诉记者。

小陈说,现在的手机膜名堂可多了,原装的、磨砂的、高清的,现在钢化玻璃膜更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现在买了手机都流行贴个膜,对手机起到保护作用,让屏幕不留划痕,有时候摔一下也不容易碎,怎么可能会对眼睛造成危害呢?”小陈很是不解。

屏幕制造商:目前主流手机都没必要贴膜

记者从南昌市高新区技术产业园了解到,大家通常所说的手机屏幕指的是覆盖在手机显示屏和触控屏上的镜片,这层镜片采用的都是玻璃材质,其强度是普通碱性玻璃的数倍。

“目前主流手机屏幕都是使用类似玻璃性质的手机屏,有着非常高的表面硬度和抗划伤能力,不需要通过贴膜来进行保护。”工业园区一位屏幕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大家正常使用是不会对这类手机屏幕造成损害,自然也就没必要给手机贴膜,除非少数使用了廉价屏幕材料的低端手机。

用户:贴膜手机字变模糊

记者通过随机采访,调查了15位受访人,有11人的手机上贴有手机膜,其中4人的手机膜表面划痕破损比较严重,未及时更换新贴膜。

而通过随后的比对发现,不论是磨砂贴膜、高清膜还是普通贴膜,透明度均比不贴膜的手机有所下降。受访人李先生表示,自从贴了磨砂贴膜,手机屏幕上的字就有些模糊,不如以往清晰,颜色也变得更暗。

黄先生由于长期没有更换已被刮花的贴膜,眼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平时工作比较忙,贴膜有些破损也没即时更换,现在看起屏幕来的确有些费力,在太阳下容易被手机贴膜晃眼睛,还会出现眼花、流泪等症状。”

医生:光感不足易使眼部疲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主任韩清教授介绍,有人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尤其是在户外使用贴膜后的手机,眼睛会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不适症状,主要与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的视觉疲劳有关。

手机贴膜容易使手机屏幕的光线发生折射,会加重这种疲劳。尤其是在户外时,屏幕照明不足,更难清晰地看清字体。于是,睫状肌便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晶状体持续保持较大的凸度,眼睛很容易因为调节过度而疲惫,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或者加重近视。南昌大学二附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熊宇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医生郭宇说,考虑到手机膜质量参差不齐,建议不要贴膜。“目前很多手机表面的玻璃都非常坚硬的,耐磨防滑刮,贴膜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选择贴膜要注意三要素

如果您出于对手机的爱惜,选择使用贴膜,也是可以的。但是其中的学问一定要知道。

现在市面上的手机贴膜花样繁多,如钻石膜、金属膜、防窥膜、磨砂膜等,但从材质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PP、 PVC、PET、ARM。其中,PET和ARM材质的手机膜比较好,尤其是ARM,平常所说的镜面屏、磨砂膜,一般都是采用这两种材质。

另外,国家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选购时除了看贴膜的材质外,还要了解三个要素:耐磨度、透光度和黏性。

耐磨度:手机贴膜是用于保护屏幕的,因此要有一定的耐磨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手写输入的手机,对贴膜耐磨程度的要求就更高了。一般而言,耐磨度越高的手机贴膜,光滑度也越高。

透光度:透光度差的手机贴膜,会使人用起手机来非常费劲。据介绍,好的贴膜的透光度在95%左右,而劣质的则在80%以下。一些地摊上标称可以达到99%的贴膜其实完全达不到,现在的一般都不高于97%。PET和ARM材质的手机膜透光性都比较好。

易粘性:一般而言,优质的贴膜可以在保证屏幕表面干净的前提下,自动粘贴而不容易出现气泡。一般劣质贴膜背面有胶,不可以反复使用,也不能洗。而优质的贴膜采用静电粘贴的方式,无须涂胶,可以反复使用甚至是洗涤。

在可选择的情况下,最好选择带品牌的手机膜,相对来说在选材和质量上会更有保障。

另外,贴膜的时候,要注意贴得均匀,尽量不要产生气泡,否则容易进入空气、灰尘,看不清屏幕上的图案和字幕,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如果自己贴不好,最好还是到专业的店贴膜。

多款手机壳被曝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苹果、小米产品在列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8年手机保护套比较试验》,深消委联合福田区消委会、盐田区消委会、宝安区消委会委托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开展塑料手机壳比较试验,共同对线上线下热卖的28个品牌30款手机壳进行了比较。其中,23款手机壳品质超出国际一流标准,但是有5款手机壳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且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出了标准限值的要求,包括苹果、小米等较大品牌。

测试结果总表

据工信部《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14.2亿户。75%的手机用户选择使用手机壳。时刻接触的手机壳,究竟会不会给人带来危害?被点名的品牌又作出怎样的回应?

14.2亿的手机用户,其中75%使用手机壳,即有10亿多人在使用。有消费者表示,会购买手机壳来保护手机,一般要求轻便、好看,自己现在用的是从淘宝买的定制的手机壳,可以印自己的照片。

虽然手机壳最便宜的只需要几元钱,但是对于厂家来说,庞大的用户基数加上快速损耗,这个市场很可观。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全国手机壳近七成来自深圳,年产值约200亿元。

深圳市消委会消费质量比较研究部副部长周珏告诉记者,消费者确实非常在意、关注,想了解手机壳的安全性,而手机壳产业刚好在深圳集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了比较实验。

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用户喜欢使用塑料保护套。塑料手机壳中可能含有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而我国尚无相关的标准或法规。消费者无从得知哪些手机壳是有毒有害的,哪些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该行业门槛低、没有标准、监管难度大。一旦确定产品材质,即可根据手机形状开模、量产、上市。许多小厂商和山寨企业跟风扎堆,以低价劣质产品占领市场。

为给消费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消费指引,推动出台行业标准,促进规范行业秩序,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对28个品牌30款手机壳进行了比较,其中包括消费者经常选购的三星、摩仕、华为、品胜、苹果、小米等产品。

报告显示,这一次检测参考国际上要求较高的规范标准,包括欧盟的REACH法规、德国GS认证对多环芳烃(PAHs)的要求等。检测发现,我国市面上23款手机壳品质超出国际一流标准,201项化学物质测试中,没有检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花虎、浩酷两款手机壳,有一项测试检测出限用有毒有害化学物,但检出值在标准允许范围内。另外几款包括小米、苹果在内的手机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品质测评一部总监胡鑫介绍,苹果手机壳多环芳烃含量为94mk/kg,限值含量为2mk/kg,超出标准单项限值47倍;小米手机壳塑化剂含量检出量为0.17%,限值要求为0.1%,超出限值0.07%;天猫平台一款在售的跃宁牌水钻闪粉手机壳,铅含量为155000ppm,限值要求为100ppm,超出标准限值1550倍。

记者查询苹果及小米的官方销售平台,被检出问题的手机壳产品仍然在售。记者14日分别致电苹果及小米官方服务热线,苹果方面称:不对第三方检测作评价。客服人员表示:“针对这个问题,官方并没有说明,没有表示这批手机壳有问题,您可以多关注官网的声明。如果您觉得您的手机壳像网上说的那样,建议您可以致电直营店问一下,因为苹果公司是从来不会对第三方发布的说明作评论的。”

小米客服则表示,在官网售卖的保护壳七天内可以退货,超过七天无质保。

针对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比较实验,小米公司公关部门对中国之声回应,“我们已关注到深圳消委发布的比较试验结果,并与深圳消委进行了联系。正如深圳消委所言,此次比较试验是参考了国外标准进行的试验。”

小米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公司有两点说明,“第一,比较试验参考的欧盟标准是适用于儿童餐具检测的标准,并非用于手机壳的生产;第二,目前行业尚无手机壳的相关检测标准,但我们的标准是通过北京市相关部门检测和认定的,企业标准也是通过北京市相关部门的审查和认可的。这点我们有必要强调,没有标准不代表企业就不制定一些对消费者负责的标准。”

小米方面表示,小米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对手机保护套产品制定有专门的企业标准(Q/HDXMT002-2015《手机保护套》),经北京市海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适用于手机保护套使用的场景,明确了15项测试指标,已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识,在生产中严格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小米公司会与深圳消委交流分析试验结果,继续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为消费者继续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对包括多环芳烃、塑化剂等在内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多年的关注。她说,目前前沿研究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比较复杂,如果现代工艺已经可以将含量降低,企业有义务尽责。

朱毅解释,剂量决定毒性,这是现代毒理学的基本法则,即毒性和剂量呈线性变化的关系,只要有害物质剂量足够少,可以认为风险足够低。但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并没有遵循线性增长的规则,以前的传统毒理学无法完全解释其毒性,因此,应该进一步重视微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对人造成的危害,比如肥胖、心血管疾病、不孕不育。目前工艺水平限度内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的暴露风险,经过风险评估可以接受的,不必放大、渲染,但是通过改善工艺,可以降低风险,是厂家的天然责任和义务。

在目前产品繁多的情况下,朱毅提示消费者选择塑料手机壳,可以通过“看、闻、摸”来进行辨别:一是看,不要选择颜色过于鲜艳的,因为有重金属镉等超标的可能性;二是闻,不要闻到有刺鼻气味;三是摸,通常手机壳越软,塑化剂的用量可能就越多。

来源:江门发布综合人民网、央视新闻、生命时报、中国质量新闻网、央广网

责任编辑:徐蓓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