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好书推荐| 书法史专家为孩子撰写的书法入门读物

蔡木兰
2018-08-01 10:59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给孩子的书法》是诗人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中的第九部,作者刘涛长期从事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的教学和研究,此番他专门为孩子撰写了书法入门读物,希望可以给孩子提供学习书法的方法。

《给孩子的书法》,刘涛著,中信出版社

书法史专家刘涛为孩子撰写的书法普及入门读物,手把手教孩子鉴赏书法、练习书法,并且系统地梳理了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化历史,让孩子从感性的角度看懂书法、理解书法。

随着国学热,不乏众多书法爱好者或是幼童正在学书法。学书方法不外乎临与摹,“临”是对帖移写,“摹”是用纸罩帖影写。现在,小学生练习毛笔记描红字之后就临帖,舍弃了“摹帖”之法,刘涛觉得很可惜。他认为,临与摹各有所长,临书不容易得到古人的间架结构,相反摹书可以。临书易于深入,摹书容易忘记。在刘涛看来,“摹帖”是效果显著的学书方法,很适合初学者,即使跨过初学阶段,也可利用摹帖追踪笔势,追踪古人的书写动作。刘涛在书中写道,临摹书法作品是依照笔画形态学习笔法的过程,是搭构笔画学习结字法。所以,可由书法作品追踪古人书写的手势动作,经由书写的动作学习活态的笔法。

他举例,清朝时,幼童习字可分为四个阶段:描红字、写影本、摹帖、临写。从最初描红字数月,继而写影本二年余,再摹帖,摹熟后,对帖临写,每日临写大楷数十字,小楷数十百字,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到十二岁以后,开始练习用笔娴熟和写字速度。

从古至今,学童学书皆是由周正规矩的正体入手。从晋朝以来,学书从楷书入手。刘涛说,书法也是手艺,和学习其他手艺一样,“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唐楷法度最为严谨,更便于学得规矩,有利于奠定书法根基。

初学楷书,都是蘸一次墨,写一笔,每一笔之间的书写动作不连贯。跨过初学阶段,则要让每笔的书写动作连贯起来,学会在运笔中调整笔锋。比如说,唐楷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只有运笔动作连贯才能写出这样的书体。

诸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笔势连贯,手势动作与写行书相通,便于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图为唐朝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宋朝书家强调,学书先学楷书,而后学行书。因此,选择楷书范本时,又得考虑哪一家的楷书笔法便于过渡到行书。刘涛以唐楷为例,他认为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虽然楷法完备,但每笔之间的笔势中断,用笔动作较为封闭,不适合作为过渡行书的临摹。相比之下,诸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笔势连贯,手势动作与写行书相通。

左 颜真卿《多宝塔碑》,右 柳公权《玄秘塔碑》

为了提起孩子对书法的兴趣,刘涛还在书中加入众多的书法大家的传说故事,比如,初唐三大书法家中,褚遂良比欧阳询、虞世南晚一辈。褚遂良年轻时拜访过虞世南,问:“我的字与智永禅师相比,怎么样?”虞世南回答:“我听说,智永禅师一个字值五万钱,你的字有这样的价值吗?”褚遂良又问:“与欧阳询相比,我又如何?”虞世南反问:“听说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无论什么笔和纸,都能如意。你做得到吗?”虞世南见褚遂良有些沮丧,遂鼓励道:“如果你能手和笔相应,完成几件精彩的书作,也会得到世人的推崇。”褚遂良晚年时,自成一家。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东晋名臣谢安曾问王献之:“与父亲相比,你的书法如何?”献之答:“应该胜过父亲。”谢安告诉他,世人都不是这样认为的。献之说:“世人哪里会知道!”这便是王献之争胜书法的传说。

《给孩子的书法》不仅是一本书法入门读物,教孩子应该怎么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对于学习书法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书法知识体系,从汉字演变过程到书法作品赏欣,能够帮助孩子的书法技法再上一个台阶。

更多专业亲子内容,请关亲子关系注本栏目微信号,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