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星美凯龙国际贸易公司总裁:消费端对进口商品需求日益增长

澎湃新闻记者 王歆悦 实习生 吴婉伶
2018-08-03 08:53
来源:澎湃新闻
进博会在线 >
字号

11月5日至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

7月31日,红星美凯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CEO朱家桂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明显看到了消费端对于中高端进口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家居领域进口品牌的增长速度飞快。

作为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1528.HK)旗下专门负责进出口贸易子公司的负责人,朱家桂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从初期的简单商贸对接,到成立专门B2B的国际平台,红星美凯龙对进口业务孵化已经有5年左右。公司每年组织国内优秀的经销商去欧洲、美国商贸游学,同时每年也去走访像巴黎展、米兰展、科隆展等家居领域高端展会,然后把这些品牌引进中国,利用红星美凯龙这个平台,去做品牌与经销商的匹配工作。在此基础之上,红星美凯龙又进一步深化企业战略,推动这些品牌在中国区的发展。

“在过去5年里,尤其是2年前的节点,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一波市场消费升级来得特别快,我们进口品牌的出租面积每年都在以100%的速度增长,在家居、建材和饰品领域增长都非常快,我们目前也在快速推进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朱家桂说。

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红星美凯龙推动海外品牌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本届进博会第一批确定的合作伙伴,红星美凯龙在此次博览会中主要负责寻找进口家居、建材和饰品方面的合作伙伴,利用进口博览会这个窗口,通过这些年对全球品牌的接触,进行一次上游品牌的整合。

从企业战略上来讲,公司也是有意拓展中国进口家居市场业务的。朱家桂认为,从整个市场的趋势来看,进口分为两端,红星美凯龙目前主要在推动的是中高端。公司也是明显看到了消费端对于中高端进口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谈到行业近几年的变化时,朱家桂表示:“原来我们是根据刚需走,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现在虽然还是跟着消费者需求走,但是由于消费需求多样化了,一些品牌就可以往高端走,还有一部分品牌继续做原来的事情,多样化的市场就这样产生了。”

数据显示,在红星美凯龙商场的布局方面,5年前,进口商品所占面积连1%都不到,但通过几年的快速裂变,现在这一数据已经达到4%至5%,在未来的3到5年里,这一数据可以升至10%以上。

针对家居行业一些假冒“洋品牌”的现象,朱家桂称,之所以造成这一现象,是因为有些消费者“真的分不清”。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在产业起步阶段可能通过一些模仿加低成本的制造赢得市场,但对于高品质家居用品的刚需是切实存在的。

朱家桂表示,红星美凯龙现在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在进口家居这一方面进行市场教育,而且这件事已经做了5年。由于中国的市场非常大,因此市场初期阶段教育成本极高。

所以,此次进博会就扮演了促进国际家居品牌进入中国的助推者角色。朱家桂认为,博览会是一个窗口、一个链接,联通上游品牌和下游买家,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同时,进口博览会还可以有效地推动和刺激海外产业与国内产业的融合,很多国内品牌走出去的同时,也有很多海外品牌走进来,最终就是一个实现大融合的过程。

他还提到了海外家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阻碍:首先是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市场认知的不完整。中国市场非常大,这让一些海外品牌感到不习惯,而且中国商业用30多年走了西方商业100年的道路,这种发展的迅速让他们不习惯。同时,中国消费者变得快,可能消费者每5年就会产生新的购物需求和消费习惯。第三就是中国商业复杂性,整个商业从相对原始的业态到先进的业态同时存在。这种对于复杂性和文化差异的适应,对于海外品牌来说又是一个挑战,比如欧洲更多的“买手”模式商业逻辑相对简单,但这种“小打小闹”的买手模式可能在中国行不通。

“此次进博会的开展就能够减少这些企业面临的阻碍。进博会可以帮助降低消费者和买手的商务成本。同时,品牌方来到中国以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到中国各地的买家和消费者,这也是为品牌方降低了成本。进博会也符合商业企业期望进一步开放的需求,同时符合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朱家桂表示。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