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七旬教授跨国寻友19年:你走了,我忘了说再见

2018-08-14 13: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世界那么大,我们花了多大的运气来相遇,却很轻易就能各自离去。世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初见时说了“你好”,分开时却忘了“再见”。(04:45)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关于友情,关于青春,

关于岁月,关于遗憾。

广州美术学院的77岁老教授潘行健,

耗时19年,

横跨两大洲, 

甚至惊动刘少奇之孙,

只为寻找一名失散多年的前苏联笔友。

他们仅有区区18封书信来往,

甚至连对方一面都没亲眼见过,

是什么在让他坚持,

又是什么在给他力量?

故事,得从1957年那个夏天说起......

机缘巧合,跨国情缘
那年,潘老还不是潘老,

只能叫小潘。

1957年,小潘就读于广美附中,

那时中苏关系正处在蜜月期,

学生们看的是苏联画家的作品,

读的是《初升的太阳》等苏联小说,

学校也用苏联列宾美院的学生作品做示范。

这使得小潘的同学叶志雄萌生了一个想法:

不如,我们和列宾美院的同学通个信?

叶志雄请俄语老师帮忙写了一封短信,

也带动了班上一些同学参加,

其中就包括小潘。

对方很热情地答应了,

并用抽签的方法选了笔友。

“潘行健”这名字,

被一位叫瓦丽雅的女孩随机抽中。

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

一段跨越地域、时间、身份的情谊,

在两个不同国度的年轻男女间,

悄无声息地开启了。

无视隔阂,千里对话
列宾美院在列宁格勒,

距广州足足7000公里。

在那个遍地跑着绿皮火车的年代,

最痛苦的事,

莫过于等一封迟来的信。

1957年6月,

16岁的小潘收到了来自列宁格勒的第一封信。

才知道,对方是个14岁的女孩,

热爱艺术,喜欢中国电影,

对通信有极大的热情。

这让他也不由得幻想起信纸对面的一切——

写下那些漂亮文字的女孩,

究竟住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过着怎样的生活,

有着怎样美丽的笑容呢?

年轻的小潘,

开始热切地期盼着下一封信的到来。

▲瓦丽雅画作“涅瓦河上的军舰”
然而第二封信,足足隔了三个月,

第三封,又是一个月……

在苦苦等待的间隙中,

小潘努力地学习着俄语。

最开始,

他每封信都是自己写好中文再请老师翻译;

后来他已经可以用俄语写好,

再请老师修正;

到最后,就全由他自己写好寄去。

▲潘行健寄给瓦丽雅的衡山不草叶

小潘为了通信煞费思量,

幸得瓦丽雅也颇为用心。

在来信中,

瓦丽雅事无巨细地

介绍起自己的家乡、生活、爱好,点点滴滴。

完全不懂中文的她,

甚至还临摹着写上了“您好”。

▲瓦丽雅临摹的中文字迹,不熟练,但用心

1958年9月7日,

对小潘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

瓦丽雅寄照片来了!

事实上,从瓦丽雅说要寄照片到寄出,

已经整整一年时间。

可以想见这个朴实的姑娘,

一次次地去照相馆重照,

不满意,再来;不满意,再来……

到最后,才匆匆寄出——

她到底对一个远隔千里的“陌生人”,

怀着多深的情愫?

有很多事情,小潘还来不及思考,

就被逼迫着遗忘。

自1958年开始的公社化运动,

对广美学子有所影响,

全校师生不得不放下学业,

到乡下参加生产建设。

收到信的第三天,

小潘就带着本《俄华词典》,

远去广东新会,

通信变得更加艰难。

当小潘走进远离纷争的乡间时,

中苏关系正在破裂的边缘。

这对因时代而结缘的异国友人,

会不会再因时代而分别呢?

▲瓦丽雅随信寄去的苏联邮票,铺了满满几页
▲瓦丽娜寄去的列宁格勒旧地图,如今早已绝版
无声别离,终身遗憾
1959年,中苏矛盾终于爆发。 

最初发起通信的叶志雄,

早就迫于压力中断了通信;

当年满怀热情写信的同学们,

也逐一放弃。

只有小潘坚持了下来。

时代洪流奔涌向前,

一股巨大而不可抗的力量,

正悄悄地替小潘和瓦丽娜做出选择。

从59年下半年开始,

信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

60年整整暂停了一年十一个月;

直到61年12月,才逐渐恢复。

她在第十六封信中,

把“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生活”划掉,

改成了“我们能够相见”

她是否有所期待呢?

第十七、十八封信是接连来到的。

信里,瓦丽雅罕见地絮絮叨叨,

也罕见地焦躁起来。

她一遍遍地重复,

“请你原谅……原谅我这么久没有回音”

“小潘,快点写吧,我等着你的回信”

答案可能再也无人知晓,

这是瓦丽雅寄来的最后一封信。

两人就此失联。

始终未能见瓦丽雅一面,

成了小潘终身的遗憾……

1991年的中国,

摇滚乐响彻大江南北,

麦当劳在深圳开起了分店。

两个国家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正在往迥然不同的道路上前行,

小潘和瓦丽雅的异国情谊,

似乎也渐行渐远。

▲61年前的书信,潘老一一保存至今

1999年,小潘已经成了潘老,

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

他决定要用尽余生,

把那个热情美丽的异国少女找到。

他有太多问题要问,

他迫切地想见她一面!

哪怕一面都好……

谁能想,这一找又是19年?

不过,这又将是另一个故事了…….

后记
世界那么大,

我们花了多大的运气来相遇,

却很轻易就能各自离去。

世间最大的遗憾,

莫过于初见时说了“你好”,

分开时却忘了“再见”。

潘老千辛万苦去寻找瓦丽雅

也是为了在她面前,

好好道上一声再见吧?

毕竟世上最好的相遇,

便是久别重逢。

但美丽的故事总是这样,

带着缺憾,从未圆满。

只是这种种遗憾,

不也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一部分嘛?

也许,面对离别、错过、失去,

只有“很高兴你能来,也不遗憾你离去”,

才是最好的姿态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