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江奔流·口述|从农家乐升级为民宿:我靠家乡绿水青山致富

澎湃新闻记者 杨亚东
2018-08-15 07:5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谢爱华家开的民宿。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杨亚东 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对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堰头村51岁的谢爱华来说感受尤为深刻。

2005年,在外打工的谢爱华和丈夫看到家乡的政府号召大家回乡开办农家乐,就尝试着踏出了第一步。

“依托家乡的绿水青山,我们真的赚来了‘真金白银’。如果没有政府在这条路上帮扶大家,我可能现在还在外面打工。”谢爱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八赴丽水,2006年7月在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守住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谢爱华在记账。

从什么都不懂起步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父母去世的早,1988年我从丽水松阳县十五里村嫁到了莲都区堰头村。

那时候,我和丈夫刘小伟除了在家种地外,就靠农闲时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以前外出打工赚不了多少钱,他开手扶拖拉机,我帮着装车,给别人拉东西,我们去过温州、缙云、青田等地,一年下来也就攒个几千块钱。有一次,我丈夫在外面打拼了一个多月,回家后买了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家人都高兴了好几天。

当时想着只要打工赚钱,日子就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对未来也没有什么长期规划。

2005年,家乡政府号召我们回来开农家乐,我和丈夫仔细商量后回了村。刚开始我们对农家乐一无所知,就连“农家乐”这个词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政府是认真的在帮我们,不仅给政策扶持,当年还带我们去金华、宁波等开办农家乐比较成功的地方考察学习。

走完一趟,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我感觉我的家乡更美丽,人家的农家乐办的那么成功,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谢爱华家开的民宿外面有一棵千年古樟树。

就这样,我们的农家乐便开了起来。我给自家的店取名叫“香樟水桥”,因为我家边上就有一棵千年古樟树,周围有河流和水上石桥,风景很好。从零起步,我们的农家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2009年,丽水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古堰画乡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在景区里有与都江堰齐名的古堰,还有湿地枫杨林、错落交织的古村落、形态各异的古樟树群;“画乡”文化积淀深厚,是画家、摄影家的写生创作基地。

我们的农家乐就在景区里,此后游客更加多了。

现在一天营业额上万元很平常

刚开始,我们的农家乐主要做餐饮,供住宿的房间只有4个,生意也只是周末好一些,客源大多来自温州、丽水等周边地区。古堰画乡景区开放后,我们每天生意都很好,而且全国各地的客人都来了。

2015年,在政府的鼓励、指导下,我们的农家乐升级为民宿。

现在,我丈夫在店里负责餐饮,我主要负责接待,出嫁的大女儿也会经常回来帮我,小女儿还在读书,假期里也来帮忙。虽然每天很累,但我心里踏实。

记得农家乐刚开的时候生意不太好,当时我就想,如果每天能有300元的营业额,那该有多好。现在我们每天营业额上万元都很平常。

在我们的带动下,村里人又开起了十多家民宿,平时我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如果我这边接待的客人多,我也会推荐去村里其他民宿。

从农家乐到民宿是产业升级,而我现在需要的是品质升级。我们的民宿在村口,算是我们村里的一面招牌,古堰画乡一年比一年好,我也要把这面招牌打造的更好。接下来我还会进一步提升民宿品质。

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触——我们家依托家乡这片绿水青山,靠着政策扶持致富了,如果不是走这条路,今天我说不定还在外面打工。

现在我的公公身体健康,我的外孙女都快两周岁了,一家四代同堂,我心里真的很满足。

谢爱华(左二)家的全家福。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