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乡村振兴|聚焦杭州:从梦开始的地方出发,空心化正在远去

澎湃新闻记者 陈建慧 综合报道
2018-08-15 18:11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看山望水锁乡愁。乡村承载着独特的田园记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浙江省杭州市不仅有滔滔江水大气磅礴,也有依依杨柳小桥流水,在谋求乡村振兴之路的过程中,杭州具有别样的精彩和独特的韵味。

近日,“从梦开始的地方出发 聚焦杭州乡村振兴之路——2018中央网络媒体杭州采风活动”在杭州举办,来自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光明网、澎湃新闻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们先后走进杭州萧山区、塘栖古镇、临安区、西湖区、龙坞茶镇、三墩镇以及淳安县等地,探访乡村振兴的“杭州实践”。

萧山美人紫葡萄:智慧农业长出“峰会葡萄”

杭州萧山美人紫葡萄基地大棚。

作为G20杭州峰会的举办地,近年来萧山的发展备受瞩目,坐落在萧山的500多亩的美人紫葡萄基地也跟G20峰会颇有渊源。在基地大棚里,一串串色泽诱人、颗粒饱满的葡萄有着淡淡的茉莉香味,金黄色的叫醉金香,紫红色的叫鄞红,它们都是G20峰会国宴专供水果,是杭州人口中的“峰会葡萄”。

一颗葡萄能踏上国宴之旅也绝非偶然。这两个品种的葡萄,在出售前的每个时期都享受着“贵族”般的礼遇。运用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基地实现了远程信息化控制,葡萄种植效率提高了不少。葡萄基地的主人沈月芳介绍说,葡萄生长的土壤和坡度都有讲究、匠人们秉着“优生优育”疏花疏果、每天凌晨滴灌“喂养”葡萄牛奶和微量元素、每周检查病虫侵害、成熟期还要监测葡萄的糖度,只有品相味道俱佳的葡萄才有资格与吃客相遇。

杭州萧山美人紫葡萄基地的实践表明,科技已然成为农业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毋庸置疑,智慧农业的应用也为杭州进一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力量。

萧山河上镇璇山下村:“晚晴家园”2元午餐,老有所养有温度

村民自筹的“捐款清单”。

在河上镇璇山下村的“晚晴家园夕阳红餐厅”里,二十几位老人家正啃着西瓜看电视。这些村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70岁以上的低保、残疾人士在工作日都可以来这里,交2元钱就可以吃上一荤两素一汤的午餐,其余资金均来自区民政局补贴和村民自筹。在这个老年食堂的玻璃橱窗上贴着几张“捐款清单”,村民孙秀忠捐款1000元,村民翟玲捐米50斤……几千捐款、一筐青菜,村民们的支持都被一一记了下来,做饭洗碗打扫也由村里的志愿者帮忙。

“晚晴家园”老年食堂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已经成功解决了村里老人吃午餐的难题。今后,璇山下村将以“晚晴家园”为活动平台,让村民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探索一条乡村自治的新路子,全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家园。

大运河畔塘栖古镇:传统文化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历久弥新

运河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广济桥。

在杭州,千年流淌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沿线,不仅承载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景象,也描绘着动人的乡村振兴故事。杭州北部,大运河穿塘栖古镇而过。流水淌过横亘古运河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广济桥,诉说着这里曾经商船往来、人流熙攘的繁忙,如今水清岸绿,历史的流转与今日的运河文化旅游打造相得益彰。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无论是运河遗产的保护,还是沿线乡村的面貌改造,都迎来了新的阶段,塘栖古镇的发展也得益于此。在塘栖,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门店里,传承百年的非遗手艺糕点传来阵阵糯米清香。塘栖也是民国时期长三角一带最有名的米市,谷仓在农业的起源、文明的诞生、城市的兴起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都一一呈现在运河谷仓博物馆里,成为塘栖发展史一个阶段的缩影。

临安“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升级,“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河桥村村民傅国荣以前办理户口变更事宜需坐40多分钟的公交车去临安区公安分局昌化派出所,现在在家门口的警务室即可办理。

黄勇红很早就有开民宿的想法了,但一想到要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就有些犯难。村里有人建议黄勇红打电话给临安区河桥镇的警务室,没想到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民警就拿着他的许可证找上了门。“一通电话,我竟然就拿到了证!”

据了解,临安全区目前有民宿、农家乐1300余家,为了给这样庞大的群体提供“办证”便利,临安区打造了将旅游局、公安局等8个部门联合审批的“办证”体系。此外,临安区公安分局将权限下放至警务室,并退出“你约我办”服务,只要通过电话预约,民警就会按时上门指导业主“办证”并对消防等安全进行实地检查。目前,临安区河桥镇60余家农家乐都从民警手中接过了证,成为了合法经营者。

“最多跑一次改革”,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更多老百姓享受便利?临安区目前已在298个村(社区)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劳动保障、计划生育、代开税票、民政残联、综合服务等109项便民事项进驻了行政服务中心,方便群众不受山区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镇村延伸。

临安上田村:“打架村”变文明村,村民收入十年翻6倍

上田村里,习武者表演武术。

上田村四周群山环绕,山坡上覆满茶园、翠竹。随处可见的书法作品和不时传出的习武之声,让整个村庄显得深远庄重。十几年前,这里穷乱差,曾是闻之则避的“打架村”,而今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清正和谐,成为浙江省级文明示范村。

“过去的农民住房大多是黄泥垒的墙,年久失修加上房屋前后的乱搭乱建,整个村子乱糟糟的。村民碰上点事儿就爱用武力解决,总打架。” 上田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在2005年上任后立刻整肃风气,开展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

在上田村,受钱王文化的熏陶,村民素来喜爱习武弄墨,祖传的十八般武艺在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这个基础上,潘曙龙等村里的党员干部商量着创建了“茶香竹海,文武上田”这个品牌,组建了村级文艺队、书法协会、国术团、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村里开展依法自治,调动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开展文艺汇演等形式的法治科普培训,充分将法治建设根植百姓生活。

另外,在村委会的带领下,上田村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将茶叶产业作为全村支柱产业,全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5000多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近3万元,足足翻了6倍。

上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双浦“美丽西湖行动”:两年蝶变为农业生态园区

园区采摘人员在“YOU·田”农场采摘茄子。

人们在菜地里忙活。

在杭州西湖区双浦镇西部,蓝城·双浦原乡农业生态园占地3000亩,被分为“天堂田园”、“市民农园”、“循环农院”、“专家田园”、“农博公园”五大园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从2016年底开始,双浦地区开展“美丽西湖行动”,将之前杂乱无序的产业布局改造成及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产业园区。至2017年12月,项目一期试营完成开放,对外区域有“YOU·田”农场、原·野餐厅、蓝城农业体验馆、GAP精品菜园。在这里,人们可以租用土地种菜,曾经的小游戏变成了一种现实生活。

龙坞茶镇:打造全产业链茶文化特色小镇

龙坞茶镇整体鸟瞰图

中国首个以茶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乌龙茶镇·九街,盛产西湖龙井,市面上销售约七成的西湖龙井都来源于这里。一年前,这里还是环境脏乱差的龙坞工业园区,分布着五金加工、蜡烛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这个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园区,涵盖了精品茶叶销售、茶叶研究、科学饮茶、茶衍生品销售、茶学培训等茶主题业态,是一个融“茶文化、茶生活、茶科研”于一体的茶体验街区。

淳安大墅镇:彩色农业谱绘“乡村振兴”绝美画卷

自驾游客们行驶经过淳安大墅镇的时候,这里的彩色农田会让他们停下车来,拍照打卡朋友圈。这是大墅镇大力发展彩色农业、观光农业,实施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大墅镇紧抓淳杨线开通机遇,围绕建设“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民生、美丽队伍”的“四美大墅”目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大墅缓缓铺开。

淳安下姜村:联合周边30多个村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

夏日炎炎,沿杭州淳安县境内的淳杨线一路向西,未至枫树岭镇下姜村,却已进入“下姜景区”——孙家畈村50亩彩色荷花与100亩彩色稻田相映成趣,洞坞村红土墙民居吸引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者集聚,桃源凌家村的兰纳现代农业园游客不断,汪村村的抹茶庄园让人眼前一亮……各村一片火热景象。

这片面积约340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探索以下姜村为龙头、多村统筹协作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今年3月公布的《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引领下,枫树岭镇28个行政村和大墅镇4个行政村在交通、旅游、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结成“共同体”,目前有20个项目已完工或正在建设。

下姜村这些年实现了从贫困村向“绿富美”的飞跃,成为众多乡村的“标杆”。

“最大的挑战,是从脱贫致富阶段发展到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共同致富的阶段,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说。

下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内的精品民宿。

今年上半年,下姜村接待游客11.65万人次,住宿1.94万人,同比增长141.6%和109.4%。看到乡村游增幅之大,各村抱团发展的愿望也愈发迫切。

全村231户768名村民都成为了公司股东。

8月8日,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下姜村两委大胆创新,新成立了“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人头股、现金股和资源股三种入股方式,使全村231户768名村民都成为了公司股东,让大家享受发展红利。本次入股不仅采取户户入股、人人分红的形式,而且还对人头股采取限制入股,每家每个人限制一万块钱。

国家级非遗项目——淳安竹马
乡村田园成了“网红”打卡地,传统民俗等文化活动也开始热闹起来。下姜村里建起了文化大礼堂,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大人、小孩们纷纷参与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淳安竹马也不再局限于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空心化的乡村正在遁去,热闹的乡村正在回归。乡村振兴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还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杭州,广袤的乡村,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与乡愁记忆的人文之美交织,正散发出不同于城市的别样吸引力。

本文部分文本综合自杭州网

    责任编辑:陈建慧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