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图研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院士:未来需要跨领域跨学科人才

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实习生 邓依云
2018-08-16 09:18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高俊在中国地图史学术报告会上演讲。 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图

“当人的智能发展到可以做人工智能的时候,做出来的地图就是一个超越现实空间的地图。”近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高俊在中国地图史学术报告会后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信息化之后的时代,地图按照人的认知功能发展,将会出现许多新形式。

“这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高俊强调,不只是地图学方面的人才,未来所有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子都得改,时代需要的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

回顾近几十年地图学史,相关研究也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特征。8月10日,高俊在上述学术报告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地图学史研究方面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新人辈出,百花齐放,打破了几十年的沉闷空气。

“起先,研究地图历史的大多是地理学家和文献目录学家,后来,随着测绘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管理体系的出现,地图作为测绘业务的最终产品,其发展进步的历史引起了测绘专家的重视,再后来,地图的文化和艺术特征又激发了人文学者的兴趣,图文同源,图画共生。”高俊认为,“地图是空间认知工具”的观点目前逐渐被学术界认可,这是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之一,有可能从内容到式样改变传统地图的生态。

他向澎湃新闻进一步解释,比如现在的说手机地图,不仅可以知道朋友现在在哪,还可以立刻找到你想去的地方,想去饭店提供时你想要的菜单,还可以订购到家,整个过程可以观察到地图的功能已经深化,地图的研究绝不仅限于一张纸。

随着各界学科专家学者向地图学纷纷关注,古地图和地图历史也引起了公众兴趣。

在会上,居美香港学者、前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美洲郑和学会会长李兆良就提出,经过10余年研究发现,《坤舆万国全图》不是利玛窦绘制,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郑和下西洋航程止于东非等则是历史误会。

对此,高俊表示:“根据多方面的考证,李兆良教授提出《坤舆万国全图》并非利玛窦所制,而是明代有关世界知识包括整合的航海资料的汇总。这个颠覆性的论断必然引起巨大的分歧和热烈的讨论。”

他对李兆良的研究精神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努力给予积极的评价的同时,也指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求证,以联结历史的链条。高俊表示,“挑战传统和习惯很不容易,需要更多的考证和耐心”。

同时,就《坤舆万国全图》所引发中西方在历史上科技文化的交流问题,高俊指出:“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很多时候绝不落后于西方。但中国人对科技研究深入的程度、描述的方法和基础知识的运用,在当时还有一定差距。”

“地图是科技发展和文化进步的载体,利用地图来探索东西方文明的特色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方法,也许这正是现在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地图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原因。”他告诉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