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展|摊位布局中隐藏着哪些图书市场的密码?

李勤余
2018-08-21 16:30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这些天,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如期而至。展馆外的超长队伍、展馆内的人山人海,已经充分证明了书展的热度。至于展出的图书如何琳琅满目、种类丰富,更是无需赘述。不过,曾经在书展摊位前流连忘返的您,是否注意过各大出版社是如何摆放书籍的?

按理说,布置摊位的原则不会太过复杂才是。将核心产品摆在核心位置,将不被看好的产品放在角落,如此便可大功告成。可是图书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它具有的精神和文化属性,无法简单地用经济价值来衡量。何况,在久违的盛会中,任何一家出版社都会将精品图书悉数奉上,又怎会有所保留?因此,不妨把话说在前头,图书无高下之分,摆放的位置,更不能决定它的价值。

尽管如此,在有意无意之间的摆放方式里头,或许仍有一些学问和门道。就此一窥图书市场的风云变幻,未尝不是一件乐事。比方说,图书也有“保质期”。自从特朗普上台后,曾经风光一时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也让以他为卖点的图书远离了摊位的中心位置。

这一现象不足为奇。眼下,因为社会热点人物、事件而问世的图书并不鲜见。比如,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获奖作家的作品得能获得一阵子“热卖期”。当然,热度就像龙卷风,来得快,去得更快。退潮之后,这些图书即被打入冷宫,永世不得翻身。如此现象,是否值得反思?

同样枯坐板凳的,还有曾经人手一本的工具书。

工具书受到冷落的原因,也不难理解。时至今日,网络世界里的搜索引擎可以为广大网友带来海量信息。无论从操作的简便程度,还是从查找的速度而言,纸质版的工具书都不是互联网的对手。在书展中畅游的孩子虽然不少,可停留在工具书前的,却寥寥无几。然而,一些优质的纸质工具书,如《辞海》《辞源》等,往往具有电子工具书所不能替代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当下,传统工具书又该何去何从?

在冷板凳上陪坐的,还有一类曾经颇为流行的笑话书。

让它们失宠的凶手,也是来势汹汹的网络世界。在社交媒体上横行的段子手,悄悄“杀死”了曾经承载着速食娱乐功能的笑话书。信息时代对图书市场的再洗牌,可见一斑。

另一类失势的图书,则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普读物。曾经叱咤风云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也躺倒在了书摊的角落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

当然,这并不代表科普读物在图书市场上已彻底失宠。只不过,某种“某度百科”式的图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如今读者的需要。赫拉利的《今日简史》在年中出版后仍然能掀起一股热潮,或许是一种启示:科普类读物想要脱颖而出,也得有一些“干货”才行。

角落里孤零零的身影,还包括大部头的成套图书。

其实,成套图书大多质量上乘,有些更是出版社的传家宝。毕竟,没有一点分量,又怎会轻易成套?只是一来,成套图书价格昂贵,囊中羞涩的读者往往难以承受。二来,鸿篇巨制虽然分量十足,但真能卒读者,还是寥寥无几。不过,成套图书的价值无法被否认。出版行业,又怎能缺了“情怀”二字?历史终将证明,出版人的努力不会白费。

不幸被挤到一边的,还有一些经典作家和著作。这也不难理解,书展毕竟是一年一度,展出的总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难免会让读者厌倦。因此,哪怕是伟大的鲁迅先生,也得被迫“呐喊”一声……

说了这么多被“冷落”的图书,那么哪些书籍在书展摊位中占据了C位呢?首先,是各类风趣幽默的图画书。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各种影像化的叙述方式早已成为一种主流。欣赏图片,远比阅读文字来得迅捷、便利,显然更适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当然,图画书并非只适合于孩子。如今,越来越多的作者将漫画的形式和历史、文化等严肃内容结合在一起,力求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更多读者。或许,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习惯于在图书内看到更多图片。

治愈类图书,也就是俗称的“心灵鸡汤”,仍在不少书摊的C位上屹立不倒。

心灵鸡汤,有没有毒,这里头当然有争议。不过,既能存在,总有其合理之处。暖心、安慰,大体上还是人类的心灵刚需。不管读者是否喜爱和接受,心灵鸡汤仍将是图书市场中的强有力竞争者。

另一类长期霸占C位的图书,从来都是当之无愧的霸主,那就是瞄准莘莘学子的教辅书。

至于教辅书的绝对强势,我想已经没有解释的必要。只是不知道同学们目睹下面这堵墙,会不会回忆起被作业占据的恐惧?

而就在教辅书摊位的正上方,赫然镶嵌着哲人卢梭的名言。

“如果我们不那么急于求成地教育孩子,也就不会那么急于求成地对孩子有诸多要求……”不知家长和孩子们读到这行名言时,有何感想?

成功学,也是一股无法被忽视的力量。过于强调图书的实用性究竟好不好?或许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

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不适用于图书的营销。从摊位的布局中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搬出了明星这个法宝,力图在粉丝经济中分一杯羹。

因为明星爱上阅读,自然是一件好事。不过,阅读毕竟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活动。若因为某一位明星的推荐,就使某本书籍一夜爆红,这到底是否值得喜悦?这或许也关系到一个更根本的问题:阅读,到底是为谁?

如今明星介入图书市场已是常规操作,而一个更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图书作者也在向明星化的方向积极靠拢。在书展大厅中,赫然挂着作者的大幅海报。

与其说作者带来的是一场读者见面会,不如说是一次有模有样的明星通告。作者跳跃到文字之前,抢先与读者建立联系,这无疑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模式。作者明星化,究竟能在图书市场中搅动一潭死水,还是留下一地鸡毛?目前难有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本书具有多大价值,与作者的明星效应毫无关系,只取决于其中的质量和厚度。

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上海书展就要结束了。当读者们在展馆中畅游,为各种赏心悦目的摊位设计所吸引时,也不该忘记那些付出辛勤汗水的出版人。或许他们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但对图书这一人类精神世界的结晶,他们足够热爱。在书展摊位的角落里,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情景。

感谢你们,为读者献上了丰盛的精神盛宴。明年,我们还将再度相会!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