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为受诬告干部澄清正名,为担当者撑腰鼓劲

澎湃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2018-08-21 19:0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日前,长沙市纪委监委发布通报,为7名遭受诬告错告的干部澄清正名。通报称,这些干部有的因对损害国有资产收益的拖欠行为勇于说“不”而受到错告;有的在执纪执法岗位敢于担当而“得罪人”;有的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坚持原则、拒绝不合理诉求而受到诬告;有的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敢抓敢管而受到质疑,等等。

有问题的干部不能放过,没有问题的干部也不能耽误。长沙发布的公开通报,指向明晰,态度鲜明,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体向上作为的士气,为敢作敢为的担当者撑腰鼓劲。

为遭受诬告错告的干部澄清正名,有着充分的制度和程序依据。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对反映失实的,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提出:“要严肃追查处理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诽谤、诬告、严重失实举报的党员,党组织要及时为其澄清和正名。”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广大干部要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在这个过程中,有作为的干部难免会触碰到与改革方向不一致的利益,甚至受到较大的压力和阻力。面对这些,是奋不顾身地破除既得利益格局,还是畏畏缩缩徘徊不进,考验着干部的勇气与担当。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被诬告错告的干部,往往就是触及了改革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中,他们敢于向不正当的利益集团开刀、敢于坚守原则和法律法规,因此受到了反弹甚至是报复。可以说,他们做到了从大局出发,不计个人利益一时得失,是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一边的合格干部。 

诬告行为破坏政治生态,助长不良政治文化,严重扰乱了纪检监察工作。为遭受诬告错告的干部澄清正名,也是对诬告者的警示。当然,打击诬告更要落实在行动层面。不仅要对诬告者提出严肃批评,对情节严重者,还应当按照《刑法》等法律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更重要的是,发生一起诬告错告事件以后,还要顺藤摸瓜,查一查背后的利益关系,看看诬告背后有没有见不得人的团团伙伙。

干部有勇气,更要有后劲,还要形成传达、扩大这股勇气与后劲的制度。不排除在一些情况下,有的干部在因为工作承受了“不白之冤”,没有得到及时的澄清和正名。干部的担当意识,不能总依赖一时的激情和魄力,而需要充分的制度保障。只要有一例诬告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有可能让干部群体产生消极情绪,面对工作阻力产生犹豫和迟疑的心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为了让风清气正的氛围传导下去,让广大干部群体形成勇于担当的自觉,党组织理应表达明确的态度,做实干者、清白者的坚强后盾。为遭受诬告错告的干部澄清正名,不仅是对涉事干部个人作为的肯定与支持,也是对同他们一样有作为、有担当的干部群体的精神鼓舞,进而推动营造良好的吏治生态。

    责任编辑:甘琼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