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口述中国|00后成人礼①即将步入北大的佛系斜杠青年

Memo/口述 澎湃新闻实习生 陈佳琳/采访整理
2018-09-03 14:5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2018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00后这个时代标签背后是怎样的人生体验?他们的兴趣、爱好会有何特别之处?

00后大一新生开学之际,澎湃新闻采访了这位即将步入北京大学就读的00后博主Memo。她主要在自媒体平台上做手和学习分享,在她看来,自媒体的经历对于她通过北大保送考试派上了大用场。以下是澎湃新闻整理的Memo口述文章。

受访人:Memo(自媒体学习类博主)

出生年月:2000年2月

我是Memo,即将去北京大学读书。我爸之前一直说我是“杂项生”,很多东西都喜欢去尝试,每个都能来一点,但上不了台面,算不上优质的“斜杠青年”(编注: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平时最大的爱好是写点东西、涂涂画画,总之比较喜欢创造。我把爱好和自媒体结合起来,现在一个比较突出的身份是在B站、微博和公众号上做手账和学习类博主。

Memo的画作。

之前有些粉丝不知道我是高中生。有个粉丝一直以为我在考研,后来才发现我在读高三。

高三的时候是单休的。基本是礼拜五晚上回家录视频,礼拜六花一个上午写公众号,礼拜六下午就把剩下的作业写完。当时挺崩溃的,要把大多数事情都在学校里做完。回家就一天时间,基本上都花在公众号和B站上了。

公众号主要是以文字为主,会传一些生活随笔、学习干货和阅读分享之类的。B站的话,最开始我录的是一些基础的手绘视频,上传只是想找个地方存档,但是慢慢被人看到,播放量上去了。最开始大家就像路人一样,大概做了四五个视频以后,也就是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慢慢有一些粉丝稳定下来,他们会经常来看我的视频。有这样一批粉丝存在,就会有意识地去更新,周期会稳定很多,那时候感觉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博主了。因为他们会以我为单位来看视频,而不是以单个视频为单位。不过因为在备考,去画画的时间比较少。后来更多是分享做学习笔记的心得和study with me这种类型的视频。这样一方面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另一方面能维持自媒体的运营。因为要备考,所以更新频率没有那么稳定,不过我一直到考前才停更。

Memo的手账

之前有粉丝和我说,感觉我的视频比较简洁,废话比较少。其实也是因为我懒,不想讲那么多话,我不喜欢打底稿,就不停地错,再不停地录,经常讲错,要录十几二十遍。所以我视频很短,基本上3-4分钟把一个问题讲完。粉丝还挺喜欢的。

“你通知书是淘宝买的”

在参加保送考试的时候,我把自媒体的经历写到材料里。面试官老师对这一块还挺感兴趣的,几场面试里都多多少少被问到这一块。这应该算是我的加分项吧,在学习之余,还能做一些自己的兴趣或者“副业”,我猜测给老师留下了一个多元发展的印象吧。最开始并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用场,还算是一个意外收获。

被录取以后,等待录取通知书期间一直很心焦,想知道通知书里面都有什么。以前看过一个清华的开箱视频,但北大的一个也没有,感觉挺遗憾的,找不到一个视频来跟我讲,所以想自己拿到以后要把这个坑给填了。再加上我是一个学习博主,也想让粉丝看到一些成果。之前弹幕里老是有人质疑说“有没有用啊”,“我身边考得好的都不这么做笔记”。我想给粉丝看到,我有一个小目标,现在已经达成了,说明我之前的笔记方法或多或少是有推进作用的。很多小伙伴看视频是找一种激励的感觉,我就想证明,你能够通过自己不断地钻研和付出去达到这个结果。我还是希望让粉丝有这个信心,也堵一堵那些说闲话的人的嘴,有些人说话真的太难听了。

有些非手账圈的会在评论区里说一些特别奇怪的话。可能男生比较多吧,他们不大理解这个笔记涂得花花绿绿的有什么用,觉得做这么好看浪费时间,有功夫做笔记不如多去看点书。他们会站在一个制高点,感觉像是老师在批评你、说教你。我的粉丝有看不过去的,会和他们讲道理。但是上次有一个人一直骂我的粉丝,说得挺难听的,我就把他给拉黑了。如果只是发表不同的观点,我是不会删的,但是如果骂人了,有些人都“问候”你家人了,那我就会把他拉黑。最近我还收到一条评论,说我“臭显摆”,就挺酸的。刚开始我觉得是不是自己视频里说了什么不大好,但后来到隔壁去看了一下,发现他在人复旦的底下也说了“臭显摆”。还有一些人喜欢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就说你北大录取通知书是淘宝买的。我个人的观察,视频播放量在一两万的时候,很少有杠精出现,但到了七八万播放量的时候,就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人跑出来。

不过我不battle(战斗)的,我是一个很佛系的人。我一开始看到这些弹幕和评论挺不高兴的,后来也就习惯了,我觉得这些一天到晚酸别人的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没有必要和他们生气。

“我这儿欧气挺重的”

我现在B站大概有4.6万粉丝,公众号有四千多,微博三千出头一点。公众号的粉丝有四五十岁的,B站的主要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之间,有些自称老阿姨级别的可能也就刚工作,她们有时候就留言说“我一个老阿姨过来看看,你有没有好好学习啊”。我挺期待互动的。毕竟做了一个东西出来,还是想听到反馈。有些粉丝会发消息说,“我根据你的方法迈出了第一步,想让你看看成果”,还有几个觉得我这儿“欧气”挺重的(欧气:游戏用语,指的是运气好的人所散发出的气息),就在我这儿许愿,过两天真的过线了,就过来报喜。我还挺开心的,感觉自己做的事情还有点价值。很多粉丝来问学习的问题,大家表示我对他们还是挺好的,因为我回粉丝消息都回得挺长的。有时候他们的问题就一句话,但我回得特别长,有点自作多情吧(笑)。但只要是真诚的提问,我都会好好回答的。

Memo的笔记。

也有很多粉丝问我有没有笔记卖或者送。虽然我以前也买过别人的笔记,但我觉得用处比较小。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和整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可能人家拿这个笔记考得很好,但对你不适用。现在大家比较迷信,觉得这样有用,买来安心。我一般就是把笔记的大致模式提出来,如果你觉得对自己有价值就借鉴一下,至于内容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整理。博主写的内容自己能理解,但是到了你那儿就会有偏差。所以为了规避这样的麻烦,也为了提倡“适合自己”的理念,我就会选择不去卖笔记而只是分享框架。

考完试以后,我在qq上建了一个粉丝群,几个比较熟的老粉来做管理员。我的粉丝群比较随意,没有严格规定说大家只能讨论学习。有很多博主搞的是学习打卡群,有比较明确的群规。我的群里讨论好吃的有,分享学习白噪音的有,题目不会做来求助的有,情绪不好来寻求意见的有。群里自己有个小生态,问题都能通过讨论去化解,哪怕是会引战的问题,总之挺和谐的,不需要特别去弄。

“清楚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做了自媒体以后,通过各个平台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几个比较要好的博主,平时会交流作为观众的想法,有些时候她们会给我推荐一些推广的渠道。她们有时候自己接了一个推广,比如说英语推广,她们可能觉得我英语比较好,就会牵个线,让推广方来找我。我们手账区的推广很少也很小,基本上是没有推广费的,仅仅是寄一些样品过来。推的频率也很低,一般是到几万粉的时候,搞一些粉丝福利,会希望能争取一些奖品来发给粉丝。我接的不太多,觉得OK的才推,之前有些软件硬要你说是用了这个产品(成绩才这么好的),那我就不接了,肯定不能这么说。推广就是个附加的东西,我不希望推广影响到自己的视频或者误导粉丝。

除了认识了很多朋友,自我提升也是有的。做公众号有稳定的文字产出,手不会生。我现在去翻之前的视频,从剪辑技术上来看,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进步挺多的。我算是同学里面做自媒体比较早的,看到我慢慢做起来以后,很多同学或者是学弟妹也想尝试,能影响一部分人参与进来我觉得挺开心的。

再一点就是做自媒体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所以现在在处事上也更完善一点。最开始会因为人家一句不太好听的话而生气,现在能够把这些化解掉。最开始大家夸我的时候,我会觉得“哇,我好棒啊”,骂你一句,又觉得“哇,我好菜啊”,现在不会了,大家的评价不会对我的自我定位产生太大的影响,还是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的。

做自媒体烦恼肯定是有的。一旦有固定的更新周期,粉丝群也比较大了,就有更新的压力。高三的时候主要是忙,但是生活比较丰富,公众号的题材是不缺的,现在时间是有,但是想不出来写啥。所以我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忙的时候时间不够,不忙的时候想不出题材。有时候实在做不出来,就会去和粉丝道个歉。

还有就是有些人挺无聊的,其实并不想了解你,但就是要来打探你的隐私。单独一个视频里,我是不会透露太多隐私的。如果你只是一个路人,单个视频里是看不到太多信息的。但如果你是真诚想来了解我,你看了很多视频,是可以了解到我大概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我之前在哪读书啊,甚至长什么样子。所以我最开始会说清楚,你如果想了解我的话,就自己花时间去找答案,答案都是有的,如果只是吃个瓜,就没什么意义了。我不会太防备,对于真心来和我交流的人,我觉得多说一点没有关系。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