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位“平民校长”资助两兄弟踏入上海名校,还曾卖房筹集善款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8-09-05 13:4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9月5日,来自安徽阜阳的江冬冬来到同济大学报到,他将在这里攻读航空航天与动力专业的博士。与此同时,他的弟弟江录春也已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进行硕博连读。

“如果没有杨老师的物质资助和精神鼓励,我们兄弟俩可能都不会有今天这个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江冬冬说。

江冬冬口中的“杨老师”,就是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知名学者杨德广。在刚刚揭晓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评选结果中,杨德广获得“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称号。今年已78岁高龄的杨德广,数十年奋斗在教育战线,是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生活中,他一贯节俭,对物质要求很低,但在慈善公益、帮困助学中,却毫不吝啬,甚至为了资助贫困生,曾卖掉一套房子。人们亲切地叫他“平民校长”、“慈善老人”。

为什么要卖房做慈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永远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杨德广说,子女都已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把钱留给他们是锦上添花,而用于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则是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更有价值,“我留给子女的是‘助人为乐’的精神财产,而不是金钱房子等物质财产。”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知名学者杨德广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作为农民家庭的孩子,杨德广对贫困生的困窘深有体会。

1940年,杨德广出生于江苏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小时候生活异常艰苦。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团组织和学校老师培育下,他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生。小学入队、初中入团、高中入党,大学毕业留华东师范大学任团委书记,后调到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大学、上海师大任职。

“50年前,我这个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背着旧麻袋,口袋里装着3元钱,来到上海读大学。我对贫困生的困窘深有体会,所以我想为贫困生做些什么。”自2004至今,每年元旦后上班笫一天,杨德广都会向上海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爱心基金”捐款,植树节再为绿化捐款。

2010年,杨德广在自己的70岁生日之际,又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将多年积累的书稿费、讲课费100万元全部捐出,并卖掉一套价值约200万元的住房,一共筹集了300万元设立“杨德广帮困奖学金”,捐赠给他曾就读过的小学、中学、大学,帮助贫困生、奖励优秀生,每年有200多名学生受助。

对于从小家庭贫困的杨德广来说,300万元已是他毕生的积蓄。有人不理解,杨德广说:“这些钱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意义更大。”

在三所学校设立帮困奖学金后,杨德广又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西部贫困地区。

在慈善企业家的帮助下,杨德广筹资200万元,专门用于资助甘肃、四川地区贫困小学生营养午餐。这是杨德广与甘肃环县一学校学生合影(摄于2014年9月12日)。
杨德广在甘肃环县查看食堂

2012年,在慈善企业家的帮助下,他筹资200万元,专门用于资助甘肃、四川地区贫困小学生营养午餐。至今五年时间里,已有4000多名贫困孩子从中受益。

“70多岁的他连续4年跋山涉水,亲自翻山越岭前往两地送上善款。”他的学生姚栋华说,第一年去的时候,因路途劳累,杨德广得了大面积肺炎,咳嗽了很久,毕竟是70多岁的人了,大家都担心他的身体,让他以后不要亲自去,但是在病好后的第二年,他又继续前行。

在营养午餐慈善项目中,杨德广发现,当地有不少热爱学习的孩子,家庭非常贫困。于是,2013年,他又筹资150万元,在甘肃、四川两地发起了从小学一直资助至大学毕业的“西部地区‘一对一’帮困助学”,重点资助32名贫困优秀学生。他本人及子女、亲友、学生等32名爱心人士各资助一名。至今,已有一半左右学生考进高中、大学。

杨德广的慈善之举,感动了许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纷纷要求加入阳光慈善队伍。于是,在2014年,他建立了“阳光慈善专项基金”,挂靠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而自2015年起,杨德广更是将自己每年退休工资的一半,都用于阳光慈善公益事业。

目前,已有200多位爱心人士和一些企业参加,该基金收到捐赠善款301万元。这些善款主要用于资助新疆、西藏、青海、广西、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优秀贫困高中生,激励他们考上好的大学,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贡献一份力量。自2016年以来,已有近600多名学生受到奖励。

2017年广西田阳-阳光优秀生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

为什么要一直坚持慈善?杨德广在他《活明白了》一文中写道:“我明白我多余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它来自于社会和人民。因此应该回归社会和人民,用于需要帮助的人。在我有生之年全力以赴地投入慈善公益事业,‘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有人问他,你这样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他的回答简单而坚定:“一是履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二是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慈善是对健康的最好投资。”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