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口述中国|养猪大户李志强:防猪瘟,南方比北方更难

李志强/口述 澎湃新闻记者 柴宗盛/采访整理
2018-09-05 15:0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今年8月初以来,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相继发生了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介绍,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感染人。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和产品都是经过检疫的,公众不必担心。

除了发生疫情的地区,其他地区的养猪户是否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养猪户如何跨越频繁的猪周期?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整理的内蒙古自治区养猪大户李志强的口述。

李志强(右)查看猪舍的监控视频。  北方新报 图

猪瘟怎么防?

澎湃新闻:你养了多少年猪,贸易战和非洲猪瘟对你的影响大吗?

李志强:今年是第十二年,现在的价格不行,猪肉价格现在才6块多,今年前半年还贴钱呢,后半年价格眼看涨起了,全国的猪价涨到7块多,最近猪瘟出来后又降价了。

澎湃新闻:猪瘟你们怎么防?

李志强:非洲猪瘟的疫苗也不知道出来没,就像别的猪瘟一样,我们都给打疫苗,好几种疫苗都给打了。这两天的防范措施就是经常消毒,尽量不叫闲杂人等出进厂区,出饲料厂和养殖厂不走一个门,饲料厂在最后面,有单独的一条道。就是这么个防疫法。

澎湃新闻:你们以前遇到猪瘟吗?

李志强:口蹄疫我们这里有过,但不严重。别的病以前没有发现过,我们内蒙古地广人稀,这地方在山里,人很少。跟南方不一样,他们人流量大,猪瘟容易带进来。我们村子里青壮年都不在,就几个老年人,人不走动,传染源就少。

澎湃新闻:2008年蓝耳病影响大不大,这次猪瘟会不会对行情有很大影响?

李志强:蓝耳病影响大,但2008年猪肉市场是好行情,2011年也是好行情,2015年、2016年也还可以。猪周期是三四年一个周期,但今年这个行情看,周期要有变化。之前说要进口猪肉,大家都把母猪淘汰了,因为估计过年也好不到那儿去,猪的生产能力就下去了。结果打贸易战后,进口的猪肉减少了,对国内养猪行业会好一点。

澎湃新闻:猪价这么起伏,你的生意怎么做?

李志强:我们现在就是规避风险。前半年行情低,就不怎么出栏。前半年的猪都储存成农村猪肉。学生开学后天气一凉快,内蒙古这个地方吃肉的就多了,行情会逐步好一些。我们前半年基本没怎么卖,后半年涨到5块多才开始卖,倒贴的钱少点,如果前半年按4块多卖的话就亏大了。

养高端猪对抗猪周期

澎湃新闻:那接下来怎么应对呢?

李志强:我们的规模也就这样,以后制造高端猪肉路线。现在一共有两个厂房,一个是散养的厂子,一个是种猪的场子。屠宰场现在已在建了,到建好以后,我们这边就弄好了,我们还种了4000多亩地,猪粪也回收了。因为环保现在抓得挺严,种地还能解决点饲料。基本上我们的规模也不是很大。但是也形成产业。从种、养、废物利用到屠宰。我们以后走高端猪肉路线,等将来的高端猪肉开始了估计好点,就看高端猪肉生产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绿色无公害有机猪肉的价钱多少能高点。尽量减少猪肉起伏的影响。

澎湃新闻:怎么会有这么多地?

李志强:1000多亩是流转农民的地,承包集体荒山3000亩。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作业。拔草的时候用一下村里面的人工。地是旱地,虽然有几千亩地了,但是猪场的饲料自己还解决不了。准备这两年,再流转两三千亩水地。等我的屠宰厂开了以后,我们准备再开两个猪场,和现在的场子隔离开,专门做高端猪肉。

澎湃新闻:猪周期你怎么扛过来的?

李志强:就是规避风险,春天的时候卖点儿仔猪。仔猪卖多少钱都不会贴钱,再给生物制药厂卖点试验猪,其余的就要自己贴钱喂着,如果到了旺季猪肉价格还涨不上来就贴钱卖掉。淡季的话就圈养喂大猪,不然卖了就贴钱,就这样规避风险。饲料我们种了一些草种,一些粮食,自己种的成本多多少少要低一些。我们的饲料成本要比别人便宜。

澎湃新闻:猪还要吃草?

李志强:我们种的紫花苜蓿那是最好的草。猪本来也是吃草的动物。光喂饲料的猪,肉不好吃。我们现在最好的猪散养喂草,这样出来的猪肉好吃。去年试验一批猪,卖的价格高一些。主要是销路成问题,县里成立了电商平台。现在在办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这两个好了以后就能走电商了,再弄一些加工和精选的猪肉。估计到时候销路会好一些。现在只能卖整猪。等这两个手续办下来估计要好一些。没这些东西,你只卖生猪是不行的。

澎湃新闻:高端猪怎么养?

李志强:高端猪肉既要口感好吃,还要安全。如果达不到有机标准,至少要绿色安全。如果再种3000亩地,用发酵好的猪粪种玉米,猪吃的饲料就成绿色饲料了,就不用那些用过农药化肥的饲料了,有机猪肉的标准就能达到。等我们的有机猪肉和绿色猪肉发展起来,肉价比一般猪肉高,就不再受猪肉行情影响了。

现在村里农民喂的猪到冬天每斤肉可以卖20元上下,我们猪场卖出去的猪肉每斤10元过点。二者相差至少一半。到时候销售渠道也不一样,一个是电商,一个是超市,我们还准备参加专卖店,我们的猪喂的是内蒙古地区特色的莜麦粉,猪肉的口感要比市面上的肉好得多。逐步用产品的质量慢慢打市场,不可能一下子把市场打开。

现在网上卖的有些高端猪肉,价格有的达到90多元/斤了。人家的宣传力度也跟上了,我们宣传力度不够,打广告也是很大一笔开销,我们开销不起。现在网上广告虚假量太大了,我们现在就看县里的电商平台成立起来以后,能不能登上去。现在商标都注册上了,包装也弄了一批。但现在注册商标也得打出牌子,牌子打不出去,也没多大用处。现在我们一年养几百头,也就是初步实验,联系高端人群和高端市场让大家品尝,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如果市场反映好,有回头客再慢慢扩张。

澎湃新闻:为什么现在猪肉不好吃?

李志强:猪肉没肉味,一个是时间短。过去的猪饲养一年,甚至一年半,才长成出栏。现在的猪六个月就出栏,最长的八个月。时间短,肉没有沉积下营养成分,所以猪肉不好吃。想要猪肉好吃,一个要猪的品种好,一个要时间长,再就是喂的饲料要杂。如果饲料很单一,那样肉没有营养,猪的毛病也多,肉也不好吃。

澎湃新闻:那你应该是周围最大的“地主”了?

李志强:地是别人的,我们租种,就是租过来消化一下猪粪。不然那么多的土地荒着没人种,可惜了。国家发钱,他们不种。干脆我们包过来种上。他要是哪天种,我们就把地还给他,我们再去流转别人的。这里的地不行,10亩地产不了南方一亩地的粮食。

澎湃新闻:土地怎么补贴?

李志强:补贴是给农民的,谁的地补给谁,也要看种什么东西,今年贸易战,国家鼓励种植黄豆。还有一些补贴,具体补多少我也不清楚。

澎湃新闻:你的猪主要还是供应当地?

李志强: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好几个大城市,比如包头、呼和浩特、集宁,还有各个旗县都来我这里拉猪,最远拉到北京,还有山西。

澎湃新闻:你是怎么起步的,现在是什么样的规模?

李志强:我文化不高,初中毕业后,在呼和浩特打工近20年,2007年我们回来,盖了200平方米的猪圈,养了十几头猪。现在厂子里工人加起来不到40人。大养猪场占地不到120亩,散养的场子建筑少,黄坡多,占地四五百亩。屠宰厂占地十多亩。还有四五千亩的玉米地。西北地方大,养猪有优势。那几年全国来说养猪的也没几个上规模的。我这个还算大点儿的。这几年有好几个上几十万头几百万头的养猪场。

我们农村人进城市里做点儿小生意,比在家种田强一点儿。我出去打工就是为了回来做点小生意,积攒一点钱,村子里面也没有别的好项目,感觉养猪这事可以做,就一直做到了现在这个规模。

我今年47岁了,这个场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算太大。那几年曾经养过上万头猪,算是上了规模,这几年规模不大,就5000头。但在我们这个地方不算多。

澎湃新闻:场子是一个人搞还是夫人也参与?

李志强:全家都在搞这个行业,我们需要挺多人,要种地,买材料,进饲料,都是自己人来做。这个行业很苦,每隔三两天就卖猪,就是一个流水作业,猪长大了就卖,一年365天没一天闲的,过年也不休息。

澎湃新闻:小孩年龄应该不大,还在读书吧?

李志强:不读了,毕业后也跟着干这个了。

澎湃新闻:工人从哪里雇呢?

李志强:工人大部分是当地人。喂猪的一个月三千块钱。技术人员一个月七八千不等。我们这个行业环境不好,工资低了没人愿意来。但说实话,技术含量还不低。我们猪场空气没有味道,用的都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这两年有点儿落后,但前几年是最先进的。

澎湃新闻:猪肉怎么销售呢?

李志强:活猪活卖,每个大型屠宰厂有猪的经纪人,哪个地方的猪要出栏就联系他们,如果给的价钱差不多就卖了。现在网上有全国各地的报价,但一般没有网上的报价高。我们也就卖每斤5.5元、5.6元,中间商也要挣一点。一旦屠宰厂生产了,就不存在中间商挣差价的问题了。当中的这个利润就能挣上,这样成本就低点。

养猪10年总资产三四千万

澎湃新闻:从10多头猪养到现在这个规模很不容易,怎么发展起来的?

李志强:刚开始我建了一个场子,然后年年扩建,从2007年建到2011年,从银行贷点款,周转周转。再不行向个人借点钱周转一下。后来国家发展农牧业,多少能给一些补助,就这样慢慢弄起来了。现在银行里还有上千万的贷款,个人也投了一千来万。我在呼市挣了20来年的钱全贴在里面了。

澎湃新闻:你现在固定资产大概有多少?

李志强:固定资产没叫人评估过。

澎湃新闻:应该算过总账吧?

李志强:建场那会儿,贷款多也没立什么账。我跟合作社合作,合作社拿土地入点股,每年给人租金。打工的每年给人开支,就这么个经营模式。再剩下的主要投资都是个人承担和银行贷款。这个账也没记得那么详细,估计有三四千万。我们这儿银行挺支持,这两年每年都还不了本金,只能把利息给人结了,银行允许缓两年,等发展起来了再还款。对于我们这种上了规模的养殖场来说,要有银行的支持。不过我们2012年建的这个厂子,建厂子的时候,是国内最先进水平。包括通风系统、粪便排放系统还有喂料都是机械化的。但是现在有比我们还先进的。

澎湃新闻:市场上竞争激烈吗?

李志强:最不好的一年赔了一两百万,最好的年份挣上四五百万。整体算下来,贴钱的时候多。市场好的时候一年里只有几个月,好的情况是指从最低峰涨到最高峰,大概就是一两个月时间。但是很快从最高峰落下来,这个过程基本在贴钱。另外,市场上的冷鲜肉,挤压我们的猪肉。冷鲜肉加工,有人说会注水,我没见过怎么注水。我们这是十成十的猪肉,我们的1斤毛猪只能杀七两多肉。注水的猪,1斤毛猪能杀九两多肉,如果一斤肉十块钱,注水的猪能多挣一两百块钱。

澎湃新闻:最难过的是哪一年?

李志强:最近这些年,今年行情最差,有说法是十年来价格最低的一年。2010年、2011年、2015年这三年有的时候猪价格最低5块多左右。今年跌到了四块多。前面几年几乎没低过6块的。今年4块多都已经持续两三个月了,后来好不容易涨到了5块多左右,又跌下来了,屠宰厂的价格稳不住。再一个前半年是猪肉市场的淡季,人们也不怎么买肉,猪肉价格提不上来,但是养殖规模基本不减,因为还有工人,养殖规模减了工人养活不了。但是我在前半年不怎么卖肉,一直涨到5块左右才开始卖肉。但自从有了非洲猪瘟,猪肉价格又落了四五毛钱。

澎湃新闻:按前些年的经验,肉价今年这么低,明年会不会高一些?

李志强:按那两年的规律,如果2015年、2016年行情可以,2017年、2018年、2019年的价格就最低,正常来说是这样一个周期。现在做这个行业的人基本上把周期都搞得很明白。因为之前估计2018年、2019年猪肉价格低,之前说要进口肉,很多人就把母猪淘汰了一部分。再加上进口大豆的影响,我估计过年时会涨起来。

澎湃新闻:你们养猪还得看国际形势啊?

李志强:养猪现在跟国际接轨了。外国人养殖成本低。中国人的养殖技术不先进。再一个饲料的价格高。虽然我们成本上比外国人高,但是猪肉的品质要保证比进口的好。进口猪肉喂瘦肉精,因为这在国外是合法的,但国内不行。再一个,进口的猪肉是冷冻的,国内的猪肉是现屠宰的,新鲜度要比进口的好。

其实养猪这个行业是最难做的行业,它的技术含量很高。不是说高科技含量有多高,是不确定因素多。气候影响猪的健康,温度和气候影响植物的生长,这个谁也说不准,跟工厂生产机器零件不一样,可以批量生产,但养殖业不行。

澎湃新闻:瘦肉精现在还有吗?

李志强:我们养了十多年也没见过那东西,那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我们这么大的厂子,不敢做那种违法的事情。现在管得严,前两天饲料办的人还来查,他们化验猪的尿液,看有没有违禁的东西。还要拿走饲料做化验。卖猪的时候也要查。国内猪肉瘦是因为品种的问题。猪肉要上网的,谁的猪出问题,都能查到的。现在国外进口的猪倒是有瘦肉精。现在猪的品种好了,生长速度越快,瘦肉率就越高,所以我们现在市场里的猪看上去都很瘦,但是不用瘦肉精了。前两年专家提倡猪白肉和猪油,说是动物的油吃了对三高人群有危害,也有专家说,猪肉和荤油会硬化血管。怎么说的都有,但是动物油比植物油耐高温,不耐高温就容易有致癌物。

澎湃新闻:现在好多大厂都在内蒙古建养猪场了,这边的优势有哪些?

李志强:大公司好几个都这么做,原来他们在南方贫困地区,通过工厂和农户合作养猪,南方人要比内蒙古人能吃苦,他们人多地少,所以愿意做这个。在咱们这里,有两年加盟过公司,但是时间不长,没有发展起来。好些年轻人不愿意挣这个钱,老年人又喂不动。北方的成本要比南方高。因为内蒙古气温低,一年热不了几个月,如果气温低,猪的生长速度受限。南方的气温高,猪的生长速度不受限制。内蒙古优势是地方大,土地面积多,靠周边农地,废弃物好处理。南方人口多,需要的猪肉多,养殖场也多,但是土地面积小。废弃物没个处理厂就不能运转。南方好多大厂子到我们乌兰察布地区,河南的雏鹰、江西的正邦等都过来建厂。估计我们内蒙古以后也要形成生猪养殖的重点地方。

澎湃新闻:它们过来对您的生意影响大吗?

李志强:不影响,我们内蒙古的生猪价格运输便宜,内蒙古这儿货车司机往外拉生鲜农产品不掏过路费。不像有的地方跑空车花油钱还要交过路费。很多司机过来拉我们这儿的煤,空车过来,他还得掏上千的过路费,如果从天津那边儿过来,除去1000来块钱的油钱,拉上生鲜农产品,免过路费,还能挣1000元。运输成本现在低得很,国家补助的高。内蒙古的养殖量少,内蒙古基本上没有大型养猪场,内蒙古的猪不够内蒙古人吃,内蒙古人吃的猪肉主要是从东北和唐山那边运过来的。

澎湃新闻:除了这个生猪产业,发展其他产品没?

李志强:没敢发展,因为做其他就是另一个行业了,得从头开始。我们目前养猪的技术基本掌握了,上下游的厂子可以共用。你再发展别的养殖,像屠宰场就不能共用,饲料厂不能共用,养殖人员的技术不能共用。现在只发展了种和养。现在就是在走国家那个123产业融合,国家没提出这个政策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前做上了,因为这个行业利润微薄,养猪的不如杀猪和贩猪的,所以我们要逐步把全链条都做起来,如果做不起来就维持不下去。

(王子澄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