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赋能上海|“智能上海”行动元年,黄浦江畔发生了这些变化

澎湃新闻记者 徐路易
2018-09-14 16:15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2018年9月17日-1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在上海举行。各界有识之士将齐聚上海,共同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AI)的发展愿景。本次大会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市场化”为特色,为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汇聚“中国方案”和“世界智慧”。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场,近年来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上海《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上海市政府与人工智能企业的合作次第展开,全球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军企业纷纷落沪,各高校先后启动人工智能创新人才项目。

黄浦江畔,人工智能的新高地正在悄然崛起。

“智能上海”行动: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2017年11月14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作为上海AI产业发展的规划路线图,提出上海要进一步发挥数据资源丰富、应用领域广泛、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立足国际视野,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人才集聚的“6+6+3+6”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实施意见》图解

实际上,上海在2017年相继发布了六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首先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领航工程,并同时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产业、人工智能软件、人工智能芯片和智能传感器,深入实施“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资源链开放”三大创新行动。

2017年上海人工智能政策汇总

2017年12月,随着《徐汇区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园区区域布局进入新阶段。徐汇区宣布打造“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加强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区域产业联动,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华泾北杨等地区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小镇。随后“张江-临港”人工智能创新承载区设立,承载区将发挥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临港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优势,打造人工智能科研高地和产业化核心基地。

上海还依托G60科创走廊,将科技产业发展辐射至长三角经济圈。G60科创走廊以G60高速为纽带,将沿线的上海市松江区、嘉兴、杭州和金华等长三角重要城市串联起来,以交通网络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推动科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今年8月13日,小米生态链华东区总部、小米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小米集团将在临港松江科技城打造10万平方米的小米生态链产业园,建成具有特色的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和创新发展集群基地。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大数据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实施意见》的出台,上海也将加快编制公共数据开放重点领域清单,推动气象、电力、燃气、通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开放数据资源,支持企业和公众充分挖掘海量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商业模式创新。

除了支持产业发展,上海市政府还将进一步推动自身“智慧政府”的建设。2018年3月,上海市正式印发《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目标是在2018年建成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实现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并建成城市数据枢纽,实现数据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政府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形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了“一网(政务外网)、一云(电子政务云)、一窗(网上政务大厅)、三库(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库)、N平台、多渠道”的支撑体系,“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智慧政府不仅仅是政府信息化,而是电子政务的“高级形态”,具有即时感知、高效运行、科学决策、主动服务、智能监管、开放协同和韧性兼容的特征。

未来,市民应当可以通过包括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支付宝、公安EID、社保卡、公积金账号、人脸识别等11种线上认证方式,以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保中心的线下认证方式进行身份验证,经过一次认证实现政府办事的一次注册、跨部门使用。

AI创业公司数居全国第二,大型企业创新项目纷纷落沪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报告》,上海拥有16.7%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其中有三家企业已分别于深交所和美国纽交所上市,分别是网宿科技、汇纳科技和蔚来汽车。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17),始创于2000年,主要提供互联网内容分发与加速(CDN)、云计算、云安全、全球分布式数据中心(IDC) 等服务,目前在厦门及美国硅谷均设立了研发中心。

上海汇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609),被评选为2015年第二批新型孵化器企业,提供包括客流数据统计分析、全视频智能停车场、Wi-Fi个体感知、蓝牙个体感知等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服务。

蔚来汽车创立于2014年,提供的是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用户体验。9月12日,蔚来汽车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赴美上市的电动车第一股。

而专注高价驾驶辅助系统的纵目科技和以自然语言处理见长的小i机器人,则均已登陆新三板。

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小i机器人,股票代码834869)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提供智能机器人服务、智能营销解决和智能设备集成方案的高新企业。2017年,小i机器人主导了全球第一个用户界面情感交互标准的制定。

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870816)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一家以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研发为主的高科技公司,提供的环视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系统,能够在同一硬件平台上集成了3D全景泊车、车道偏离预警、盲点检测和移动物体检测等多种ADAS功能。

还有一些初创企业虽然没有上市,但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可谓实力雄厚。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依图科技,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安防、依图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硬件等。2017年7月,依图科技在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主办的全球人脸识别测试(FRVT)中夺得第一,成绩在千万分之一误报下达到识别准确率95.5%,是当时全球工业界在此项指标下的最好水平。

成立于2015年的乂学教育(松鼠AI)则与斯坦福研究中心(SRI)联合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了国内第一个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以高级算法为核心的自适应学习引擎。

思岚科技成立于2013年,主要提供的则是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方案服务,在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及核心传感器方面的研发,此前荣登工信部2018年中国产业创新榜“最具投资价值50强”榜单。

除了200多家上海本土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2017年11月以来,各大型企业也纷纷在上海布局创新项目,“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新项目、新机构不断落地,涉及智能汽车、芯片、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

2017年11月,上海市政府与商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创新。商汤集团将在上海设立全球研发、智能汽车、智能芯片、智能教育等相关总部,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核心技术落地。

2018年4月,飞利浦中国宣布在上海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诊断影像、图像引导治疗、病人监护、健康信息化、家庭护理以及个人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中国提升医疗可及性。

2018年7月,拥有先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美国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2018年8月,上海市政府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将助力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以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高科技中心。

2018年9月,腾讯宣布将原先设在上海的优图实验室,升级为腾讯计算机视觉研发中心,全面参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设。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曾表示: “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企业落‘沪’,也是看中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链较齐全,配套体系相对完善。我们有智能芯片及传感器、机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无人系统及软件全产业链基础,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都较成熟。政府用‘店小二’精神服务企业,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

人才高地吸引基础研发,高校先后设立AI实验室

人工智能的竞争说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根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发达地区之一的上海,在2017年的《实施意见》中,也重点提出了要建设“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实施人工智能人才高峰建设行动,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和专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和骨干企业合作建设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人才实训基地。

上海拥有4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25所普通本科院校。根据2018年6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上海高校总体26个学科获评A+。累计A类学科91个,B类159个,C类98个,上榜学科总数348个。根据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数据,中国国内70%的AI人才集中于北京和上海,其中上海占了33.7%。

在政策的明确支持下,上海的高校依托现有的人才集聚优势,纷纷成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项目,并与企业开展脑科学和数据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

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018年5月,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大学-谷歌科技创新实验室,将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移动应用等新兴科技领域的课程和创新科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人工智能公司Versa联合组建的校级“上海交大-Versa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揭牌。将发展类脑计算与概念表示理论,推进脑科学与概念学习的理论研究,并推动类脑计算与概念学习理论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方向的技术应用。

2018年7月,同济大学与科大讯飞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开展脑与脊髓相关科学领域的认知障碍、麻醉、运动障碍等前瞻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合作探索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如果能够吸引一批国际化人才储备,以人才储备为辐射,非常有利于发展人工智能。”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表示。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