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企力量:打造扶贫攻坚的“中建模式”

2018-09-14 1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建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利用自身行业特点和资源禀赋优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建特色的扶贫新模式。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官庆为中国建筑捐建的甘肃省康乐县城南小学生发放爱心书包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祥明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中国建筑与甘肃三县签订精准扶贫帮扶协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之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脱贫攻坚向着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不断前进。

但是,我国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简称“三区三州”)等地,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严重滞后、公共服务不足,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所在。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官庆表示,当前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冲刺期,作为中央企业扶贫攻坚是我们应该做好,也是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多年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在定点帮扶甘肃省康乐县、卓尼县、康县等10余个贫困地区的过程中,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利用自身行业特点和资源禀赋优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建特色的扶贫新模式。

推动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

“现在,我们村比以前更干净整洁了,来旅游的人也变多了,我们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时每间客房日收入100元。”今年66岁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镇吾固村村民卓牙次力如是说。

卓尼县是中央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中国建筑定点扶贫对象。经过中国建筑扶贫干部们深入调研发现,卓尼县有着广袤的森林、草场和“四沟、两峡、两点、一线”的自然景观,融山、水、林、草于一体,兼惊、险、奇、秀于景中,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但是,由于景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游、购、娱、吃、住、行等配套服务,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档次和接待服务能力,也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于是,中国建筑决定利用当地生态旅游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2016年至2017年,中国建筑投资600万元建设了卓尼县木耳镇吾固村的扎烈自然村、冰古自然村旅游专业村项目,村里建起了河堤、道路、停车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更为发展农牧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实现旅游富民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建筑在卓尼县的挂职副县长库学忠说,“起初多数村民对于旅游专业村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但看到全县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外来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和本村已建成农家乐、牧家乐家庭收入的增加后,村民的心一下子就热了起来,主动要求加入建设旅游村的情绪高涨。”

据了解,木耳镇吾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是结合吾固村旅游发展前景好的实际打造的定点扶贫项目。目前全村70户村民,大部分人都加入了旅游业,人均纯收入从过去2850元增加到5310元。

与此同时,和吾固村有着同样困境的还有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较好,但是配套设施匮乏,基础建设落后。中国建筑在实地调研后,投资建设了岸门口镇街道村便民桥项目,这解决了村民遇雨隔河相望的问题,极大地方便当地群众出行,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岸门口镇街道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彦杰激动地说:目前,中国建筑投资1900余万元在我们镇建设的康县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园项目已经启动,项目建成后将为1079个建档立卡户发放分红,并提供80 人以上就业岗位。“在中建的帮助下,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软硬件设施将会得到完善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体日益壮大,我们带领全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增强了。”

官庆表示,“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要本着‘造血式’帮扶的理念,推进精准扶贫,因村施策,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扶贫地现有资源,改变基础条件,增加贫困村群众收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为此,中国建筑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在贵州遵义石朝乡京竹村投入700余万元引进了国内水产养殖最先进的深圳华大基因养殖技术,建立了贵州省首个、西南地区目前唯一的现代化立体生态养鱼基地。基地年产值预计可达15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100万元,并通过股权分红方式,带动全乡贫困户增收。在甘肃省康县建设完成了“低垭云海”等项目,该项目实施年创收入达800多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中国建筑投资1000余万元全力建设打造中建卓尼特色产业示范区项目,该项目被列为甘肃省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观摩点,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卓尼县木耳镇叶儿村45户、196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目前,中国建筑正在积极利用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行业优势,推进带动当地餐饮业、农副土特产销售、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蓬勃发展,努力找到一条发挥区域优势、适合山区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成功之路。

加强就业扶贫,持续稳固脱贫

王小平是云南省昆明市洱源县委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派符合企业用工要求的当地100名村民中的一员,在中国建筑昆明万达城项目部进行再就业培训合格后,如今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一名建筑工人。

“以前在家务农,一年收入就万把块,现在出来做建筑工人,每年可以给家里带回去三四万,去年家里在县城买了房,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自己进城打工之后也给孩子创造了更好的教育条件,现在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王小平兴奋的说。

2017年,中国建筑投入扶贫资金近2000万元,通过异地搬迁扶贫让贵州遵义四个乡镇的508名村民不花一分钱,住进遵义新蒲城区的143套安置房,并为100余名贫困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招收300余名南疆维吾尔族贫困劳动力作为企业自有员工,并从教育培训、就业上岗、后勤管理等全方位保障,推动其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从根本上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不仅如此,中国建筑还结合自身优势,在“高素质技工人才就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上加紧步伐。通过维修甘肃省康县扶贫科技培训中心,助推全县贫困户劳动力的科技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并对甘肃三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劳务培训输转工作给予支持。

2018年6月,来自甘肃省康乐县的25名“中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班”焊工班学员在经过甘肃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两个月的理论培训后,在中国建筑进行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并获得了专业技能合格证书和等级证书,目前已有部分学员加入中建实现了稳定就业。

据了解,中国建筑已与康乐县达成了精准扶贫帮扶协议,公司每年投入300万元,依托甘肃建院康乐分院建立中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班,自2018年起每年择优录取100名康乐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按照不同工种的培训要求,制定对应学制,开展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并安排就业。同时,与当地劳务公司合作,每年招用甘肃籍务工人员,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

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的扶贫方式带动了扶贫地群众创业就业的热情,也带动了当地居民脱贫,得到了扶贫地的一致认可。“中国建筑作为大型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帮扶我县精准脱贫,在扶贫工作中起了带头、标杆和模范作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彰显了中央企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我们期待中国建筑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无论在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扶贫还是在产业‘造血式’扶贫上继续创新扶贫机制,尽早实现我们共同的扶贫目标。”甘肃省康县副县长王卫平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中国建筑每年招录近2万名大学生,招用150万农民工,就业空间很大。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祥明表示,我们要把就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多渠道解决贫困大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就业问题,持续做大就业扶贫“蛋糕”。

强化金融平台,推动电商扶贫

本着市场化运营理念,中国建筑还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动员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提供资金保障。出资5亿元认购入股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并积极推介该基金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投资。

同时,中国建筑以金融扶贫为契机,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工程类扶贫项目投资建设。中国建筑参与总投资额258亿元的G341线白银—中川—永登公路二期工程、G312线清水驿—苦水段及G109线忠和—河口段公路改建工程,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问题。

在贵州六盘水投资建设的地下管廊项目,采取了“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PPP模式。据了解,中国建筑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占股80%。目前,项目已完成成品管廊39公里,部分路段已经完成管线入廊并开始试运营工作。

六盘水地下管廊项目公司副总经理刘宗轶表示,管廊钢材生产车间加工全部是由当地企业提供,带动了六盘水市经济贡献,截至目前,创造了约15亿元的经济增长。

在打造金融扶贫平台的同时,中国建筑还积极推动电商扶贫的发展。

“为何不能搞一个鞋垫产业呢?咱村里妇女农闲的时候也没啥事,正好一起纳鞋垫,我是建筑行业来的,施工项目多,这现场的兄弟东奔西跑,正需要鞋垫呢!这一针一线都是咱手工制作,绝对受欢迎!”中国建筑在甘肃省康乐县康丰乡何家沟村挂职的村第一书记罗恒说。

于是,罗恒和康乐县何家沟村村民马瓦哈一起去动员村里的留守妇女纳鞋垫,没几天,罗恒就借助公司的力量拿到了2000多双的订单,为40户贫困村民增加纯收入近6万元,罗恒也被当地的村民亲切的称为“鞋垫儿书记”。罗恒兴奋地说,“大家要做出咱何家沟村牌鞋垫,我再努力努力,找寻个电商平台,争取推广出去!”

2018年9月3日,王祥明在康乐县调研时表示,我们已利用中国建筑“云筑网”的品牌影响,建立了爱心电商扶贫超市,搭建了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不断拓宽电商扶贫覆盖范围,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据了解,2018年以来,中国建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公司党组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扶贫攻坚之策,印发了打赢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以及11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扶贫攻坚“目标、责任、联动、考核”等“四大体系”,举全集团之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

(文章来源:中国报道 记者:张洪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