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务院大督查聚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给民营和小微企业解渴

刘慧/新华社
2018-09-19 19:26
10%公司 >
字号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消息,“我们现在融资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四点,短、小、少和高。”在国务院第七督查组17日组织的座谈会上,中科汉天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清华的“总结”道出了很多企业的融资之“渴”。

如何给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解渴”?今年以来,相关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也成为这次国务院大督查重点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

融资“压力山大”,企业家开启“吐槽”模式

杨清华说,在贷款期限短、贷款金额小、融资渠道少之外,融资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贷款成本比较高,利率基本要上浮30%以上,另一个是贷款门槛高,额外的附加条件会多一些。

杨清华的“烦恼”并不是个案,面对今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企业融资压力加大的情况较为普遍。企业家坦言融资“压力山大”,融资成本达到8%,甚至9%。座谈会上,大家纷纷开启“吐槽”模式。

“你们听说过无还本续贷吗?”国务院第七督查组成员了解了仟亿达集团今年贷款收紧的情况后,这样问公司董事长郑两斌。

“听说是听说过,但是没有操作过。”郑两斌的回答有些无奈,在与银行的沟通中,特别怕向银行暴露企业资金紧张,反而导致下一步融资更加困难。

作为上市公司的座谈代表,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民也是一肚子“苦水”。企业前些年业绩高速增长,进而加大研发投入,技术上取得突破,得到了国际知名企业的大笔订单。然而就在要开足马力生产的时候,今年融资紧张的情况给企业泼了一盆冷水。

得润电子过去有授信额度三十多亿元,今年被抽调了十多亿元。“想想就觉得心痛,拿着这么多优质订单,不求银行增加授信,只要不抽贷我就谢天谢地了。”邱建民说。

政策密集出台,“上热下冷”仍需打破

实际上,为了给企业“解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下半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部署推进、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提出23条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措施、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进一步提高到1000万元……

从银保监会18日向国务院第七督查组反馈的情况看,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03%,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3.92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为1481.99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17.88万户。

同时,国标口径的小微企业续贷余额1.05万亿元,占全部续贷余额的62.77%;当年累放的小微企业续贷金额为5286.63亿元,占全部续贷累放额的57.27%。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监管部门也不断指导银行健全内部激励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调动基层信贷投放积极性。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

密集出台的政策、不断调整的考核激励办法有没有收到实效?几位座谈企业代表谈到,近期确实陆续有部分银行来企业进行调研,让他们感觉到了希望,但后续实际能多大程度地帮企业“解渴”,心里还是打个问号。

郑两斌等企业家表示,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仍需打破“上热下冷”的情况。

改善融资环境,各方都要“撸起袖子”

一边是政策的密集出台,一边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仍然待解。除了当前较为紧张的融资大环境,必须看到的是,部分企业也存在在信用扩张周期盲目上马项目、偏离主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自身目前的融资困境。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需要各部门、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一起努力。

督查过程中,督查组根据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开展各项督查工作,督促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地。国务院第七督查组副组长郑耀东表示,会把企业家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一步指导金融机构改进服务,努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下一步应该如何给企业“解渴”?不少民营企业呼吁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质押物、担保物的范围,推动银税联动为企业增信等。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增进企业与银行的相互了解,一方面增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意识,另一方面促进银行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

(原题为《如何给企业“解渴”?——国务院大督查聚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责任编辑:柴敏懿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