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座 | 中科院院士舒德干:原来人类最早的祖先是“虫”

图南/整理
2018-09-22 10:37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教授做客北大书店,围绕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进化学说,舒教授结合他一生从事的古生物学发掘和研究经历,带领我们跨越数亿年的历史,向前追溯,寻找地球上人类最早的祖先。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有人把它称为人类的“终极命题”。几千年来,统治我们思想的“神创论”认为,人类还有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但这些并非是事实。人类历史上,有两场伟大的思想革命,它们否定并最终推翻了“神创论”:其中一个是1543年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否定了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主体,人类也不是上帝唯一创造的主体;还有一个就是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无机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连有机界也同样不是。

后来,进化论不仅构成了生命科学的核心和灵魂,而且还深刻影响了其他的学科。特别是在一百年前,作为当时最领先的学科,物理学一直不承认进化论。在那之前,我们想象的宇宙空间是无边无界的,时间是古往今来没有起点和终点的。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宇宙是从大爆炸开始的,有起点、有终点,也有边缘,中间是不断演化的。而且,不仅仅是宇宙,银河系、太阳,还有地球也都在演化。诺贝尔奖得主普利戈金曾经说过:“放眼向宇宙各个方向、各个层次、各种物质去看一看,发现的只有两个字‘演化’或者‘进化’,所以“进化”被称为整个宇宙的第一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达尔文贡献非常之大,应该是思想史上第一伟大的人物。

《物种起源》(附《进化论的十大猜想》)

“进化论”是怎么产生的?

达尔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进化论大师,除了他的禀赋,热爱自然、擅于观察和思考之外,五年的环球航行也是客观的一个因素。1831年大学毕业以后,偶然一个机会,他环球航行来到了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翻译成汉语是“龟岛”的意思,前些年我有幸曾经访问过这个群岛。达尔文当时去了四个岛,一共待了35天。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出来的玄武岩形成的,在板块运动的推动下,三四百万年就形成了一个群岛。达尔文认为这里是他进化论思想的源头,当时他发现不同岛上的乌龟是不一样的,他就思考为什么不一样,可能是地理原因;而且他还在当地采集了一种叫Finch的鸟,并且回到英国后把标本交给了著名的鸟类学家古尔德,结果古尔德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告诉他:这不是一种鸟,它发生的变异已经超出了“种”的范围,有些甚至都超出了“属”,这便促成了达尔文从“神创论”的“物种不变论”到“物种可变论”的改变。后来为了纪念达尔文,这种鸟被叫做“达尔文雀”。

之所以能够变成不同的物种,达尔文是这样猜想的,后面也得到了证实:这个鸟原来是吃果实的,飞翔能力也不强,从南美大陆飞到这个岛上差不多要960公里,当时有一小群鸟飞来之后,地上种子非常多,很快就繁殖成大群。但是后来由于遇到干旱,植物种子不够了,所以就开始发生斗争。有些鸟专门吃大种子,有些鸟专门吃小种子,所以它的喙部就发生了变化。等到种子都不够吃了,其中比较弱势的鸟就飞到树上,吃树上的叶子和果实,还有树洞里的虫子;还有一类弱势的鸟,种子吃不上,果实吃不上,虫子也吃不上,只好吃漫山遍野的仙人掌,所以由最初的一个种变成了十四个种。根据这一猜想,达尔文画了一张图,这张图很简单,即一个种群变成四个、八个种群的“生命树”。他悄悄把图藏了起来,成为他后来写《物种起源》的思想基础。现在的生命科学家普遍都接受了“生命树”的基本思想,它构建了某一类生物如何沿着某一个分支向前进化。

1837年达尔文手绘的“生命树”草图

如何解开达尔文的“三个难题”?

沿着达尔文足迹往前走,就要发展进化论,实际上就是实证进化论。进化论曾遇到三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生物学难题,达尔文时代没有遗传学,尽管他里面提到了变异和遗传,但是他搞不清楚,所以用的例子是混合遗传,但混合遗传是不可能支持他的自然选择理论的。自然选择的理论是建立在生物变异的基础上,有些变异对生物有利,自然选择把它保留下来,反之对生物无益的变异则会被淘汰。后来孟德尔创造了颗粒遗传,并由摩尔根发展了基因理论,才真正破解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命突然出现,当时人们总是拿这个事为难达尔文。达尔文解释说生物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是之前的东西在海里面我们没有看见,等到以后科学找出更多证据会发现,它还是逐渐进化的。现在动物生物学家把动物由低等到高等归为三大类,也即三个亚界。最低等的叫基础动物,它们口和肛门是不分的,从口吃进去经过简单消化还从口吐出来,它的胚胎只有两层,比如水母和珊瑚。等到胚胎变成三层的时候,就是原口动物,它们有了专门的口和肛门,比如像低等的蚯蚓、高等的昆虫、蜘蛛。但是,有一部分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出错了,口和肛门颠倒了,这就是所谓的后口动物,我们人类就属于这类“怪物”。

那么,古生物学家就要回答,这三个亚界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时候形成的?我们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云南省澄江地区一个距今5.2亿年的化石库找到了答案。澄江的化石有一个特点,当时掩埋得特别快,细菌都还来不及腐烂,所以许多动物的软躯体就保留下来了,鼻子、眼睛、肠子都有,这叫做软躯体化石,上面的生物学信息不仅丰富而且能提供一些本质特征。我们从1984年工作到1994年,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在5.2亿年前,三个亚界都发现了,可以说是一百多年来整个生物界和古生物学界一个重大的进展。因为在此之前,普遍认为寒武纪的时候东西很少,就是三叶虫,但其实三叶虫只是中间5%的成分。1995年,我们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十篇文章,报道了过去大家都不知道的六个门类,其中五个是现在后口动物亚界门类的祖先,还有一个灭绝了。这三个亚界是分三个阶段逐步形成的。当然也不是说寒武纪之前什么都没有,也有一些低等的,后面就变成高等的了,由此我们提出了“三幕式爆发”假说,可能最接近真实的自然。

第三个难题是人类的由来。在达尔文那个年代,所探索的实际上是狭义的人类由来,只研究人和猿之间有什么关系。当时还没有分子生物学,所以只能依靠古生物学家,达尔文指出要到非洲找人和猿的共同祖先,当时还有一个信奉达尔文的人,名叫黑格尔,他指出要到亚洲去找,后来发现了爪哇人。达尔文在1881年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当时在科学界的争议很大,所以接下来几年发现了爪哇人也并未引起重视。直到后来在北京找到了化石,才得到了全世界公认。循着达尔文的指引到非洲找,先找到南方古猿,然后又找到直立人,又找到智人,随着不断演化的过程,脑容量也逐渐增大。

谁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但是,由于达尔文研究的是狭义的人类由来,因为时间比较近,所以并不涉及到器官等构造的创新。但我更关心的是广义的人类由来,在这个过程中要回顾的是人类的器官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探索的工具有两个,一个是进化逻辑,也就是“生命树”的概念,另一个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证据:基因、蛋白质的分子演化是间接证据,化石是直接证据。

由舒德干院士提出的人类由来的九大里程碑

我提出了“九大里程碑”的概念,也即广义的人类由来的九个重大事件。在这张图上,1、2、3是细胞级的不太确定,因为很多证据不充分;4、5、6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最后的7、8、9是器官的改造和改良。我们从现在往前倒过来看,第9个是刚才谈到的狭义的人类由来,第8个是从水里的鱼登上陆地,变成了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其中发生了三次重要的器官改良,分别是由鳔到肺的呼吸,有了羊膜卵,出现了毛发和哺乳。第7个是从无颌到有颌的转变,这发生在4.2亿年前,颌的出现让我们成了有脸的动物。

再往前追溯,就是器官的形成时期,也就是第4、5、6个事件。脊椎动物一共有八大系统,包含了五十多种器官,其中最重要的是消化系统里的口、消化道,呼吸系统里的腮裂(肺),循环系统里的心脏,运动系统里的脊椎,还有神经系统里的脑。最早的动物是什么?第一,它肯定很小,像人类的卵子一样。第二,它是球形,也像卵子一样。第三,它要有口,必须从口里吃东西,不能从表皮渗透,这便是单囊体。再进一步演化成二分体,出现了可以专门进行呼吸的鳃裂结构,可以产生很多能量了,直到再后来的三分体有了脑和脊椎,以及肛后尾,就可以驱动鱼往前游动了。

动物演化树

人类早期的胚胎形状像一条鱼,所以要找到人类的祖先,先要找到最早的鱼。这是第6个事件,即出现了三分体,由中国科学家最早发现并命名了其中的昆明鱼目,当时Nature上还刊登了“抓住天下第一鱼”的评论。在脊椎动物的大谱系中,三分体在谱系的最底部。它的脊椎非常特别,是棒状的,而且是等距离、软骨型的,这跟人类胚胎的早期阶段是一样的:人类胚胎最早呈棒状,第二阶段有了软骨,第三阶段由软骨变成硬骨,第四阶段硬骨就靠紧了。可以说,它既有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又有脊椎动物的特征,是比始祖鸟更为重要的过渡类型,也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再往前追溯,就是第5个事件,即二分体的出现,这也是我们发现的,叫华夏鳗。它的身体只有两部分,虽然它的体型还像原口动物,但它前半部分的两侧有五对鳃裂,这是后口动物最重要的特征,鲨鱼也有腮裂的结构,人类胚胎时期也有五对腮裂,甚至有些人出生后腮裂没有闭合,也就是“鳃瘘病”,这说明我们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化来的。二分体的肛门在后面,是肛前尾,也就意味着它无法像肛后尾的动物那样做很大幅度的摆动,不然吃进去的食物都摆出去了。以古虫动物为例,它前面的口很大,上面有肌肉,可以把水吸进去,其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废水就从鳃裂里排出去,而不是从肛门出去,不然肠道里食物都一起排出去问题就严重了。所以说,这也是自然选择的一个形态学证据。

Nature封面上人类最早的祖先“皱囊虫”

继续再往前追溯,就是第4个事件,是在陕西发现的皱囊虫,距今5.35亿年前,逼近寒武纪的底限。它是一个微小的、囊状的有口动物,而且口很大,占到了身体的1/3多,但它没有肛门,消化道很窄,需要的能量也不多,也没有鳃裂的结构,通过表皮来吸收氧气。从时间上来看,它比澄江化石库还要早一千五百多万年,因而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最早的动物,也是最早的人类的祖先。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希望继续向前,在进化论的指引下,进一步认识已有世界,发现新的世界。

(注:以上讲座内容摘编自主办方提供的现场录音整理稿,经主办方校核,未经主讲人审定,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