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谁的安徽大学?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18-09-22 13:1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安徽大学龙河校区南大门。

多所安徽省内知名高校都选择在今年庆祝自己建校90周年,而论起渊源,钩沉校史,各家都无一例外地把1928年建校的省立安徽大学当作自己学校的前身。

例如,就在不久前的9月16日,安徽大学就在合肥市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体育馆举办改革发展论坛暨师生文艺展演,庆祝自己90周年校庆。

根据安徽大学官网介绍,“建校90年来,安大已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约30万名毕业生,其中不少已成为学界领军人物、业界管理骨干。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满意度在90%以上,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满意度在92%以上。如今,安大已成为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力突出的高校。”

而在稍早之前的5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在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大礼堂举行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论坛暨建校90周年师生艺术展演。

不止这两家,在今年庆祝建校90周年的还有安徽农业大学。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在安徽农业大学官网“90周年校庆专题”中,该校表示将于今年10月20日举行90周年校庆活动。

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大门。

一个“安大”,各自论述

虽然均声称源出省立安徽大学,但上述三所安徽高校在校史中却各有各的论述。

安徽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专题”网页介绍:“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1972年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的这一描述,安徽大学自1949年12月迁至芜湖之后,办学地点就没有再发生变化,只是在23年后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现在位于合肥的安徽大学显然不能同意这一说法。

安徽大学官网介绍称:“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学校创建于1928年当时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

安徽大学与安徽师范大学对于1949年12月以前安徽大学办学经历的描述尚且是一致的,但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描述干脆就不想提“1949年12月迁至芜湖”这一经历。

安徽农业大学则在今年2月刊于官网的《校庆公告(第1号)》中表示:“安徽农业大学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学校源于1928年在安庆创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省立安徽大学设立农学院,1954年农学院独立建校成立安徽农学院。1968年下迁分散办学,1978年回迁合肥。1995年,安徽农学院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

根据三所高校各自不同的表述可以看出,三校都不约而同的将解放前1928年建校的安徽大学作为自己学校建校的开端,“三校同源”,因此都选择在今年庆祝自己的“90岁生日”,但表述又各不相同,更没有“同庆”的打算。

省立安徽大学主教学楼,又称“安大红楼”,位于安庆市。

“安大”复杂的迁移历史

不过,也有人并不认可“三校同源”的说法。

例如,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茂跃教授曾在安徽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号上撰文《用档案作证,解校史之争》,辨析哪所高校更有资格继承解放前的安徽大学校史。

王茂跃在文章中写道:“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到合肥视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合肥大学校长曾希圣请毛泽东同志为‘合肥大学’题写校名,毛泽东同志说:‘合肥没有名气,还是安徽大学好。’当夜,毛泽东同志就为‘安徽大学’题写了校名。于是就有了合肥大学(58)(校办字)第26号《关于启用安徽大学印章事》这份文件,原文如下:‘合肥大学’已改名为安徽大学,并于10月13日启用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之‘安徽大学’钢质印章,原‘合肥大学’印章同时作废上缴,特此函告。’具款日期是1958年10月24日。”

“我(安徽)省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三所安徽大学,即解放前的省立、国立安徽大学(1928—1949)、解放初期的安徽大学(1949—1954)和现在的安徽大学(1958至今),不明白它们间的关系是易于产生误解的。对客观存在的三所安徽大学内部联系所研究的结果是:解放前的安徽大学——解放初期的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是一脉相承的,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史始于1928年;现安徽大学的校史则始于前身1958年建校的合肥大学。这就是实事求是。”王茂跃在文章中写道。

文章认为,很显然,现安徽大学的前身是合肥大学,是一所新创办的大学,与解放前的安徽大学除了校名相同外,并无其他任何关系。

在安徽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专题”网页中也有一篇王茂跃教授写的题为《难忘校史两件事》的文章。王茂跃在文章中表示,自己毕业于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安徽师范大学从事档案工作。

王茂跃在文章中写到:“该文(《用档案作证,解校史之争》)发表后,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叫好声一片,认为我写的是客观事实,得出的是实事求是的公正结论。但对母校安徽大学来说,却是另外一种反响,有老师和同学委婉地批评我不该写这篇文章,档案学能写的文章很多,为什么非要写校史呢?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的这篇小小的文章所造成的影响,要是我事先能料到这些,恐怕这篇文章也就胎死腹中了。但既然文章已经刊出,影响已经产生,尽管有人对我颇有微词,但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安徽大学显然并不认可“除了校名相同外,并无其他任何关系”、“现安徽大学只是一所新创办的大学”等说法。根据安徽大学官网所载,其与1949年12月整体搬迁至芜湖的国立安徽大学的渊源还包括:“1954年2月,政务院决定将安徽大学师范、农业两院分别独立建院,物理等系师生和学校部分管理干部搬迁到合肥,建设综合性大学。”

按照安徽大学的这一说法,1949年12月整体搬迁至芜湖的国立安徽大学在其后的发展中一分为三:师范学院留在了芜湖,演变成了今天的安徽师范大学;农学院起初在芜湖组建,其后演变成了今天的安徽农业大学;而物理等系师生和学校部分管理干部,则搬迁至了合肥,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师资、图书仪器设备的援建下,演变成了今天的综合性大学——安徽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校门。

谁更有资格继承安徽大学文脉?

“三校同源”争议之外,还有更多声音。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安徽商报》今年4月22日刊发的一篇署名汪军的文章《鲜为人知的省立安徽大学校园》指出,有别的学校比上述几家更有资格继承解放前安徽大学文脉。

文章写道:“今年4月,是省立安徽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乃至安徽农业大学都声称是这所学校继承者,但是真正的继承者——安庆二中却保持缄默。”

对于自己的这个观点,作者是通过详细解读解放前安徽大学校史的方式论证的。

文章表示:“1928年4月,省立安徽大学租用安庆百花亭圣保罗中学校舍诞生,此后刘文典、王星拱、杨亮功、何鲁、程演生主校的黄金时期,都在这所校园。百花亭畔,新派旧派人才荟萃,省立安大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教授都聚集在这里,如姚永朴、李范之、陈慎登、郁达夫、苏雪林、朱湘、汪静之、梅光迪、吕思勉、刘英士、张慰慈、查良鉴。”

作者写道,奇怪的是,1935年10月省立安大退租迁入城外新落成的大楼后 (今安庆师大菱湖校区),却鲜有知名教授,这可能与军阀刘镇华主皖时期聘任的校长李顺卿重农轻文的办学理念有关。抗战时期,李顺卿更是擅离职守,致使安大西迁途中溃散,积累的十几万册图书及仪器等全部丢失。

文章指出,1946年在菱湖校址复校的国立安大实际上是新组建的一所大学,与抗战前的省立安大关系不大。适逢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去职,武大有皖系湘系之争,随王星拱进退的武大皖系教授成为安大建设的主力,国立安大首任校长陶因曾任武大教务长。

1928年4月省立安徽大学在省会安庆成立时,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大礼堂、图书馆都在城中百花亭,租用圣公会圣保罗中学(今安庆二中)校舍,称第一院。男生宿舍、实验室等在城外菱湖之畔敬敷书院旧址(安徽法专校舍),称第二院。

文章表示,其时省立安徽大学总部在百花亭圣保罗校区,从图片也可以看出,百花亭校区大门除挂有安徽大学第一院牌子,还有一个牌子:安徽省立安徽大学。1932年程演生任校长期间,加大位于菱湖西侧原敬敷书院旧址安大校舍的建设力度,第二年上海大德工程设计社刘灏芳设计出大学三大建筑(教学大楼、大礼堂、科学馆),南京缪顺兴营造公司中标施工。

1935年3月工程竣工,同年8月省立安徽大学将圣公会教会校舍退租,迁入了新大楼。10月7日,省立安徽大学举行了新大楼落成典礼。抗战胜利后,省立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复校,1946年11月又在这里成立了国立安徽大学。

根据这篇《鲜为人知的省立安徽大学校园》的观点,安庆二中比上述几所安徽省内高校更有资格继承解放前安徽大学校史。

事实上,与其他三所大学不同,安庆师范大学早已不满足于将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作为自己的前身,而是将自己的历史追溯到了1897年的敬敷书院,并于2017年举办了办学120周年纪念仪式。

争论归争论,却并不妨碍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三所高校各自庆祝建校90周年。甚至,今年4月,同根同源的安徽师范大学与安徽农业大学携手举办了建校90周年联合纪念活动。

根据安徽师范大学官方报道,在“4·10校庆日”当天,同根同源的安徽师范大学与安徽农业大学携手举办了建校90周年联合纪念活动。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顾家山、校长张庆亮、校党委副书记李琳琦,热情接待了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家平等领导师生一行30余人。

安徽师范大学表示,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这两所兄弟学校共同受源远流长的徽文化滋养,共同继承了相同的精神文脉,有着极其相似的发展背景,分别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为安徽省的教育和“三农”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这两所兄弟高校也一直保持着友好、亲密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荣辱与共,手足之情在共谋发展的道路上历久弥坚。

显然,安徽师范大学更愿意承认与安徽农业大学的“同根同源”的关系。等到9月16日安徽大学在列举自己收到的来自兄弟院校祝福时,并没有提到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这两所同省高校。

    责任编辑:蒋子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