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转眼复旦和永平已经做了6年的好朋友,这些人的故事好暖

2018-10-17 18: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永平县全景

翻开永平与复旦的绵长友谊册,那些充满感动与温情的故事不断以柔软视角讲述着超过2000个日日夜夜的携手时光。

自复旦大学于2012年在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启动对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的定点扶贫工作,六年来,秉持习近平总书记“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要求,两地在文化、教育、医疗、经济产业等方面进行着多维度的持续交流。

同行路上相伴,悄然间,“复旦”这一字眼,已经以百样方式走入了永平人的心底。

千里携手同走扶贫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阿泽新书记下乡

阿泽新书记下乡

步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近段时间,永平县委书记阿泽新的日程异常紧凑。每天六点半起床的他和当地基层干部一样,在各类事务之外,还活跃于下乡入户的前线。几日前刚亲身走访了北斗和水泄彝族乡,10月16日,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前夕专程来到复旦,以复旦-永平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为时机共商脱贫攻坚事宜。

“县里的党政干部队伍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变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明显转变的阶段性工作心愿,现在基本已经实现了。”作为县领导,阿泽新无疑是近几年来永平变迁的重要见证人。2个贫困乡镇、19个贫困村、3718户13962人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43%降至2017年底的5.53%,下降近10个百分点……这片土地走向美好生活的点滴改变被一串串数据写下来,也细细记录于他每日关切的眼中。

“成绩的取得,包含着复旦大学多年来的真情付出和艰辛努力。”回顾现有发展,阿泽新总会提及6年来复旦在决策咨询、教育卫生、干部培训、社会扶贫、资金争取、宣传推介等方面予以永平的全力支持。而一批批被派驻到永平县及下属村的复旦干部,也都以可取的精神与实绩,成为了与他相识相交的得力帮手。

“复旦与永平因扶贫而结缘,为小康而牵手,重合作而情长。”千里携手同走扶贫路,面向未来,将老百姓的肯定做最大动力的阿泽新满怀期待,“我们一定要立足永平需求和复旦优势,充分尊重双方商量协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复旦对口帮扶永平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一件一件做实,用真功实绩回报复旦的付出,争取向党中央、向历史、向永平人民和复旦大学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把最专业的医疗技术从上海引到永平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田大全在县中心医院工作

田大全在上海进修期间的合影

“我曾两度来到上海,于华山医院和中山医院各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医学进修。2014年是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又在中山医院学习心脏介入手术。”对永平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田大全来说,两次来沪进修的经历始终难忘。

“因为设备和诊断水平,原来我们不敢给县里的脑血管疾病病人轻易诊断,都要转诊到别的大医院去。现在我们就很有自信,让他们在永平看就行了,我们的诊断很专业。”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是全国排名最前列的科室,在那里,田大全学会了诊断许多常见却难以分辨的疾病。而在中山医院学习心脏介入手术的半年里,他则参与了数百台心脏手术,独立操作冠脉照影超过1000次,对临时起搏器植入、放支架等操作了熟于心。“等我们的手术室建成后,像前几年‘心·肝宝贝’的手术,不用出永平也可以做了。”

复旦附属各医院专业的指导和丰富实操机会,与永平日益改善的医疗设施环境,给像田大全一样的永平医生带来极大底气,上海、复旦的字眼,也在他们的生活中变得意义非凡。

田大全仍记得第一次来上海那天,因为飞机延误,半夜方才抵达,而复旦的老师却一直守候在机场。由此,温暖的种子留在了他的心里。“就像从金山医院来我们这里下乡的老师觉得永平是第二故乡,我们来上海几次以后,也觉得上海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只要在电视上看到复旦或者上海相关的消息就会非常感兴趣。”

“永平的家里人来了。”田大全犹记得金山医院的同事们在上海邀他吃饭,刚进门便听到这一句。那一刻,千里之隔,仿若无形。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大山挡不住的求知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宇文松和学生在一起

北斗乡九年制学校的操场

“这帮孩子,教了他们那么久,也没见什么时候那么舍不得我们。”提及孩子们送别复旦支教学生的动人景象,北斗乡九年制学校校长字文松如此打趣。

每到暑假,随着来支教的复旦同学变多,字文松总会感觉校园里的氛围更活跃了一些。他发现,这些从复旦大学远到的学生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这里的孩子都爱围着转。往往几周里就能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这些支教同学的到来,不仅缓解了学校教师资源紧缺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知识面更广、更渊博,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目前,4位来自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的成员正在字文松麾下。他介绍,由于学校缺少英语和地理老师,虽然与专业不对口,研支团的同学们还是主动挑起任课的大梁。例如米钦就同时担任了7个班的地理老师。“他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要近10点才能回去休息。上到教课,下到巡夜,工作内容与其他老师别无二致,非常辛苦,却还是很有耐心。”说起复旦的这些支教同学,字校长赞不绝口。

虽然在物资援助上,北斗学校的硬软件设施已基本满足需求,但每一次复旦的支教团过来,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带来许多东西——图书、体育器材、医药器材等,有时他们还会发动自己的资源,让当地的老板为学校支援物资,这些充满心意的礼物,都让字文松非常感动。

“我们做的一切就是希望未来我们的孩子能够走出贫困,改变他们的命运。”字校长非常希望复旦与北斗乡学校可以达成长期稳定的支教援助计划,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改革方面给予持续的推动力。“我们非常需要新血液、新视野。”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核桃里的永平复旦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果亮的去壳车间

果亮外景

“今年,我们要打个核桃的大胜仗!”国庆佳节前夕,永平县果亮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彭继强仍旧在广州洽谈生意。与核桃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他始终有个梦想,要将产自永平的好核桃卖到全中国。

“核桃是我们永平地区的经济支柱型产业,对我们山区老百姓来说非常重要,几乎家家都种核桃树。”在这片地理特征十分适宜薄皮核桃种植的土地上,核桃种植的历史已绵延数十年。驾车驶向果亮厂区的路旁,亦可见见缝插针般顽强生长着的零散核桃树。

从2014年投产的两千万到2016年的七千万,注重质量品牌建设、在县委政府支持下完成率先三品一标的果亮,营业额不断增长。洽洽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曾到公司考察洽谈合作。

“复旦大学一波又一波来永平挂职的干部也对我们非常关心。经常为我们出谋划策、牵线搭桥,还曾让我带着经验去其他镇里演讲。”在彭继强眼里,果亮发展至今,这一群远方智囊的付出也尤为重要。墨家农业、茶茶瓜子、核桃乳企业、台湾的麦片厂商……细细数来,复旦在永平的挂职干部已带他走访了十余家优秀的核桃上下游产业企业。纵然未必能达成订单,经营眼界的开拓,市场脉络的把握同样难能可贵。

10月初,在复旦大学挂职永平县副县长徐宏波的牵线搭桥下,复旦与永平共同开通了“助力永平脱贫攻坚网站”,搭建“电商平台”,帮助永平销售农特产品,果亮的核桃就在列表之中。在复旦官方微信帮助发出“吃核桃·助脱贫”的消费扶贫倡议后,一股热潮更在校内掀起。彭继强由衷感谢所见的这一切,他坚信:“复旦有这么多分布在各地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利用这么多资源帮我们用心地做事,一定能为永平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帮助。”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博南古道上的同行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张继强参与筹划的博南古道博物馆

张继强在“南方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上发言

“早先时候马帮走古道,饿肚时杀鸡做菜,只用在鸡脖子上抹一刀。”对着饭桌上飘香四溢的永平特色黄焖鸡,张继强脱口就是故事。这位被当地人称作永平“活辞典”的县文联主席心里装着一大堆有关永平和云南的话题,每每迎着外乡人,便不自禁滔滔不绝。

并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算得上“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民间佼佼者的张继强,爱称自己是复旦帮扶下“在文化上最受益的人之一”。“姚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姚大力)曾告诉我,我们需要的是一条更鲜活、更具体的古道,而不是仅停留在典籍中概念。”曾埋首于历史典籍,并希望从中寻觅文化精粹的他坦言,复旦老师提供的不少新思路,曾令他醍醐灌顶。

今年9月,博南文化节召开。这是张继强连续第三年投入这一文化活动。与往年相同,兼有文化节开幕式意义的“南方丝绸之路”高峰论坛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办,他在当地参与筹备。聚集于此的外省乃至海外专家学者一时令这座边屯显得有些熙攘。

“谁能想到这样规格的论坛能在复旦的帮助下办到永平呢?”行于穿境而过的博南古道,透过历史尘土探讨枢纽之地的繁盛往昔。对不甘当地文化珠玉蒙尘、总想要大声疾呼的他来说,这般大提知名度的学术盛事,本是心有期冀却无从料想的情形。

如今,通过地理定位还原古道位置,令其更鲜活地呈现到旅游路线中,成为了张继强的新想法。他由衷希望,握住来自复旦的学术援手,饱经风霜的博南古道能够以契合时代的方式重现于当代的地图之中,恢复熠熠光芒。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制 图

陈文雪

文 字

李雨蓁、陈文雪

编 辑

顾倾城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