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国际艺术节|沟通东西方,《东去西来》扩展了舞台边界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8-10-20 20:10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历时一年多时间筹备,由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带头人代晓蓉牵头策划的艺术剧场《东去西来》,10月18-19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首演,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想周”。

该作舞美制作团队由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的师生担纲,演出团队则由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以及特邀嘉宾——舞蹈家黄豆豆、音乐人帕尔哈提等合作呈现。

全场共八部作品,以音乐为核心,结合多媒体视觉和装置艺术,打造了“艺术剧场”的概念。

热情甜蜜的新疆音乐邂逅深沉的布鲁斯,弦乐四重奏邀请舞者在NEW Age音乐风格里肆意舒展,阿卡贝拉和马头琴进行现代与传统的对话……秉承东方文化的“气”与“意”,《东去西来》里融入了大量西方音乐元素,中西文化面对面,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交响。

代晓蓉介绍,八部音乐作品均为中外音乐家的最新力作,虽然表现方式各异,但精神主旨是统一的——兼容并序、和谐共生,这是她给八位作曲家委约的题目。

其中一部《镜·界》由作曲家赵光作曲,黄豆豆编舞和主演,来自上音的弦乐四重奏现场伴奏。艺术家们从镜中影像获得灵感,舞台中央特别安置了一个虚实并置的剧场空间,真人表演与幻影影像交错。

“这是音乐、舞蹈、数字媒体三位一体的作品,缺一不可。”黄豆豆介绍,数字媒体团队把两年多前的他记录在影像里,演出开始会看到天空中倒挂着一个穿红衣服的黄豆豆,舞台上则站着一个穿白衣服的黄豆豆,“我基本和两年前长得一样,当影像中的我和舞台上的我同台,就像今天的我在和以前的我对话。这就是数字媒体带来的想象空间,它会让你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穿梭和思考。”

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是中外合作的学院,有1/3是外籍教师,其中一部《景象》便由外籍教师布莱恩·洛克作曲。他在《景象》探讨的主题是时间,中西器乐融合并与影像互动,探讨世界走向融合中,我们是谁,我们该走向何方的主题。

来自英国的实验影像艺术家斯蒂夫·格列特受邀参与视觉设计。《景象》第一部分的视觉呈现是日月星辰的起落,第二部分进入宇宙,节奏变快,他特地把一块石头烧了四个小时,扔到酒里,再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呈现出来的效果恍如烈日,“我们虽然共生在地球,但东西方人对地球和日月的诠释是不同的,我对东西方如何用不同观念看待宇宙,特别感兴趣。”他说。

作曲家沈叶喜欢四处游历,阅读范围宽泛,也因此他对不同文化交汇产生的艺术很感兴趣。有一次,他读到游历四方的印度诗人维瓦克·那拉扬南写的英文诗《给月亮的短祷文》,诗里的愿望都不是具体的现实诉求,而是发自内心的祈祷,他灵感突发,一挥而就写下了《祈愿》。

沈叶把这些诗作为歌词,请来新疆歌者帕尔哈提,把歌词转译成维吾尔族语,再以广为流传在中亚细亚、格鲁吉亚一带的“民歌润腔”来演唱。在亚欧大陆上流传千年的笙簧、笃度克、胡琴、提琴与歌声相互应和,舞台背景如沙似火的影像,如岁月之河静静淌过。

八部音乐作品由形态各异,与八个舞台视觉设计交织,均是高度技术性和高度现场性的合作,十分考量参演艺术家的掌控力。音乐、绘画、影像、表演、舞蹈、戏剧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在这里被视为同等重要的创作元素,它们彼此互为主体,聚合成全新的舞台张力,大大扩展了舞台边界。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