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敲诈勒索年入千万,红了眼的自媒体该付出代价了

澎湃特约评论员 吕京笏
2018-10-23 18:3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靠运营自媒体赚钱,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不过,有些人却从中发现了另类“商机”。据“新民周刊”报道,一些自媒体人打着“曝光事实”“为粉丝维权”的旗号,干起了敲诈勒索房地产企业的勾当——他们如同网络黑社会,定期收“保护费”,还隔三差五“组团”精准打击某家企业,肆无忌惮地榨取“媒体投放费”。有说法称有自媒体用此手段年收入上千万。 

正常的媒体报道,要呈现利益各方的声音,力求真实、客观、中立。而居心不良的自媒体,则往往选择性报道,倾向性很强,并依托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形成摧枯拉朽的破坏性力量。对房企财务报表进行危言耸听的解读,滥用“高负债”等字眼,或者把正常的人事变动说成“高层地震”等无中生有、信口开河,都是屡试不爽的套路。 

值得警惕的是,自媒体的队伍已经不再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乌合之众,而混入了正牌记者、业内人士、公关公司和第三方评价机构。这些对企业消息深层次了解的群体一旦倒戈,与深谙传播规律的自媒体勾连,更使杀伤力剧增。即便是不差钱的房企——尤其是已上市或拟上市阶段的民营房企,也因为这种无节制的敲诈勒索,苦不堪言。 

房企为何不依法维权?其实答案很简单。一则,自媒体敲诈手法隐蔽,很少有白纸黑字的实物证据,而电话录音、面谈录音也都很难作为呈堂证供;二则,如果房企不接受自媒体开出的条件,让“黑稿”传播出去,很容易造成轰动性的负面效应。再申诉撤销文章,哪怕能证明其失实,也需要流程,早就过了黄金传播时间。如果一篇“黑稿”被多家自媒体发布,删稿程序更复杂,需要时间更长。更棘手的,如果自媒体文章只是有一定的倾向性(如建议读者不要买这一楼盘),而不是纯粹的造谣诽谤,删稿就不可能了,但这样的文章对于涉事楼盘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逐利的心永远在骚动,没有约束只会更有恃无恐。违法成本过低、维权成本过高,是自媒体敲诈勒索肆无忌惮、房企有苦难言的主因。要根治顽疾,微信等自媒体服务平台要健全更畅通的申诉渠道,简化申诉程序。必要时,对传播速度与反响明显不合常规的自媒体文章,可以考虑采取限制流量等措施,斩断不实言论的传播路径。更重要的,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实言论和敲诈勒索相关方的惩处力度。既要扎紧制度的篱笆,让不实言论无法外传,又要高悬法律之剑,让无良自媒体畏法而退。 

房子在国人的意识和生活里都占据重要位置,房地产信息的每一点风吹草动,都很容易引爆舆论。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自媒体敲诈勒索房企屡屡得逞的另一原因,也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种心理。换句话说,它绑架了公众的眼球,将其敏感的心理转变为自身变现的手段。因此,面对泥沙俱下的房产信息,每一名读者也应多一份审慎,让流言止于智者,避免沦为自媒体敛财的工具。

整治自媒体乱象,不是一道题,而是一套综合试卷,只有多方协作、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肃清网络环境。

    责任编辑:甘琼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