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商改变农村④〡消泾村:互联网加速新育种和技术推广

周静/苏州科技大学
2018-11-14 09:4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

借助互联网工具,一些乡村对当地特色商品的生产、流通、营销各环节迭代和升级。这甚至被看作是一种全新的乡村“发展范式”。

本系列文章选取四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电商特色村案例,试图解析在互联网影响下,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服装/纺织工业生产组织所发生的变化,展现当下电商特色村在生产组织、社会网络和空间形态等方面更为丰富的细节变化。本篇将介绍大闸蟹养殖专业村——消泾村自发形成的“基地+农户+公司”的生产组织模式,并推动养殖技术的提升。

随着互联网及物流技术的飞速发展,被誉为“蟹中之王”的阳澄湖大闸蟹通过冷链物流,被更快、更新鲜地运送到全国各地的家庭中。

消泾村是江苏苏州市阳澄湖镇的大闸蟹养殖专业村。2008年开始,消泾村开始在网上交易大闸蟹。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大闸蟹。消泾村拥有劳动力人口1595人,其中从事大闸蟹电子商务、大闸蟹养殖的共有1436人。全村拥有100多家电商企业,淘宝店超千家,成为首批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之一。

2016年,消泾村被江苏省商务厅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村,网上交易额突破5亿元。

加速新的育苗品种和技术推广

电子商务销售使得更多利润留在当地,激发了地方在养殖技术和品种培育上投入更多资金。2018年6月,苏州相城区阳澄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探索出“863”池塘生态养蟹模式,成功培育出“阳澄湖1号”大闸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任徐跑在媒体采访中介绍道,“阳澄湖1号”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需要水质清澈、水生生物丰茂。为此,示范区人工种植了伊乐藻、轮叶黑藻和黄丝草3种水生植物,并投放了大量螺蚬,再加上阳澄湖本身的竹节草等水草,水草面积占养殖水面比例达到60%左右,为河蟹生长构建了一个茂密的“水下森林”,组成一条“有机全生态食物链”。

“基地+农户+公司”的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经济实践中,消泾村自发形成了“基地+农户+公司”的生产组织模式。

消泾村村民顾敏杰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开展电子商务销售,并承包本村600亩池塘,形成自己的生产基地,同时也与其他农户保持合作。他的公司有近200名员工,其中负责电子商务销售的有60人左右。如今,顾敏杰的公司,年销售大闸蟹已超亿元。顾敏杰也因此成为消泾村大闸蟹电商第一人。

这种生产组织模式,目前在消泾村及整个阳澄湖地区已较为普遍。中等规模及其以上的电商企业,除了有自己的养殖基地以外,一般都与养殖农户签订养殖协议,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

“基地+农户+公司”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经济共同体,同时具有弹性。其中,公司主要负责开拓市场;基地保证货源供应,或负责品种培育创新与技术推广;此外,公司还负责把分散农户手中的产品组织起来,进行统一销售。

标准化池塘养殖。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 

土地流转后规模化养殖

苏州作为国家级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地区,2010年消泾村土地流转就已经全部完成,并被改造为连片的标准化鱼塘。2014年全村农业生产面积10190亩,其中标准化池塘养殖面积9630亩,占94.5%。

完成标准化池塘改造后,在半自动化养殖技术下,平均1个农民可以管理四五十亩池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

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国家不断加大对乡村地区的各种投入。同时,财政上也进一步扩大补贴力度,典型的如扩大“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的受益面等。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1]561号)规定: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等筹资筹劳开展的村内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改造,以及村民通过民主程序议定需要办且符合本省有关规定的其他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国家按规定给予奖补。

2016年,消泾村造价60万的道路工程获批“一事一议”财政补贴。

2017年,苏州市地方政府又进一步明确,财政奖补比例按照“沿太湖、阳澄湖生态保护核心地区和薄弱村补助50%,其他地方补助不高于30%的原则”进行奖补(见苏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文件)。这对消泾村及阳澄湖周边村庄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

目前,消泾村仍然保留着乡村聚落的形态,一条主要的街道,三三两两的房屋、水塘、仓库场院、小商店、饭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尽管很多农村家庭也都有了小汽车,村里也早就通了公交车,但村子还是远离市区。

“招聘电子商务人才和留住人才都很困难,因为很多年轻人还是喜欢热闹的城市生活。”顾敏杰说。

小结

最后,简单总结下这四个案例的共同经验:

第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不断普及,推动着乡村不断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全新的生产协作系统。包括减少甚至消灭了销售流通中间环节、建立上下游企业的共生关系、“群体”创新、生产本地化,甚至将部分产业链附加值高的功能拉回至产地等等。

在四个案例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服装/家纺的两个工业村,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连接外部面料的研发、设计等优秀资源,另一方面整合村庄内部资源,把大量农村家庭作坊和相关配套服务组织起来,形成庞大的本地化生产系统。其中,言里村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承接了产业链附加值高的部分功能,演化出协调周边资源的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农业和手工业村,尽管受限于生产规模和产品标准化程度,但基于互联网的生产协作系统也在逐步建立。这四个淘宝村都借助了互联网工具,对当地特色商品的生产、流通、营销各环节迭代和升级,极大的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人的要素,尤其是具备互联网和信息知识的人群集聚是这些淘宝村崛起的关键。无论是大闸蟹第一人顾敏杰带动村民创业,还是西望村大量手工艺人及返乡青年蓬勃的工匠精神和市场意识,以及两个工业村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大学生以及专业人才来此创业就业等,都说明人是乡村发展最为核心的要素。

第三、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更新、营商环境改善,以及政府各类政策支持,是最终保障乡村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性力量,需要政府的有效作为。

尤其是在两个工业村的案例中,镇村两级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都出现了“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创新,正是由于事权、财权相对独立、权责统一,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的积极性。镇政府作为管委会的双重身份,一方面,除了社会事务工作外,还要保障地方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税收,又反哺到区域建设,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四、淘宝村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问题困境。比如,对于这些涌入大量外来人口的村庄,其社区治理、社会福祉问题,需不需要更高层面的治理?未来如何承接更高级生产要素,实现人才升级、容纳更高级产业的空间环境?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亟待思考。

(作者现就职于苏州科技大学,系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获得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商务对农村社会网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江苏“淘宝村”为例(51508365)》。)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