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去坦桑尼亚保护海龟:世界那么大,只是去看看?

2018-12-15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中南屋 闫文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脑海中就存在一幅画面——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女孩子背影,用双手举着一台相机对着远方。所以我一直痴迷于走向远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如今,我已经去了38个国家,住了28个当地家庭,结交了数不清的外国朋友,却突然发现:世界那么大,原来不只是需要去看看。

「Overseas Volunteer」

读书的时候,我零零散散做了很多的志愿服务,比如说支教、去特殊学校服务等。但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职志愿者,却是在2008年地震之后,那也算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最酷热的三个月,我参与了多个公益项目,累,但是充实有意义,带给了我很多感动和震撼,也引发了很多的思考与反思。很多人都说经历是一笔财富,但是我觉得,经历本身并不是财富,而是在经历这些东西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它会内化为你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最终成为人生的财富。

澳大利亚志愿者Peter说,中国的水质污染了,不是进入中国的水循环,而是进入全球水循环,他的国家澳大利亚四面环水,所以他选择到中国成都做水资源保护,实质是在保护他的国家;哈佛大学的Patric教授是房屋拆迁方面的专家,每次世界各地发生灾难的时候,他总是尽量奔赴一线,成为一名专业志愿者,在四川地震时也一样;美籍华裔Junia选择到成都做志愿者,与我前往受灾严重的青川,一起撰写项目申报书的中英文版本……

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地球真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意识到在能源、污染、环保这些全球性话题上,国家与国家的界限是那么小,甚至无法划清,而人类、动物、植物、土地、水、空气……这些是思考问题时又一有意义的分类。所以我觉得,参与志愿服务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转换角度看待自然和领悟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Peter也让我开始认识到有这样一类人存在,他们就是国际志愿者,选择到海外参与志愿服务。所以当认识泓翔以后,了解到他正在做的事情,我就第一时间申请了中南屋的合作项目——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海龟保护项目。

「World Learner」

在一个美丽的小岛工作是什么样的感觉?在桑给巴尔岛的北端,有一家致力于桑给巴尔岛海龟保护和自然栖息地恢复的非营利机构,它成立于1993年,目前已受到许多国际组织和自然保护者的认可。

第一天到达保护中心后,工作人员给我科普了一堆海龟和海洋保护的知识,一堆陌生的英语名词让我很是消化了一下。志愿者登记表上一溜儿的欧美国家,大家呆的时间从1周到2个月不等。跟我同时服务的这一批人里,我来自中国,还有两位女生来自英国和爱尔兰,她们在肯尼亚教书,其余13位都是德国人。

我以为这些德国人结伴而来,结果是到了这里才认识彼此,他们也很惊讶这批志愿者中如此多德国人。不过在德国,很多学生会选择到欧洲以外的地方做志愿服务,甚至间隔年,这比其他国家更为流行。我猜测,这样的人文传承是否也使得德国在接受难民时更加的有担当。

早上八点开始工作,每天的任务有所不同,会提前写在告示栏上,最常规的是每天两次给小海龟换水。此外,我们也会给大海龟洗澡,查看有没有受伤的海龟并上药,以及清洁海滩,收集海藻供海龟食用。还有一些有趣的工作包括:游客来了给他们进行讲解,修房子,给小海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等等。

很多人每天看着我的朋友圈,总是会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项目?我想其实并不是说选择了一个项目,而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学习的方式——我希望能够不断去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终身学习,持续成长,去体会更多不一样的东西,不管是自然的神奇,还是人性的复杂,见到更广阔的世界后,去丰富自己更加璀璨的内心。

不知道为什么,非洲各方面条件确实艰苦,但我还是很喜欢。可能是在这里能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那种更加原始的联结和一种野性质朴的美,这是工业社会比较欠缺的。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是:就像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去领悟人的成长和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非洲也似乎能够感受到我们这代人所没有经历的那种前工业化时代。

而在这个宁静的小岛上,有着最美丽的白沙滩,令人心醉的蓝天白云,最淳朴的居民和永不停止的潮汐。我总习惯于在沙滩上走会儿,或者静静的坐在岸边,看着夕阳或嬉戏的孩子。短短的志愿服务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在一次次换水,捡海藻,清理海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正在不断的与这些海龟、这片沙滩、这个村落以及大自然产生链接;日落时分女人们带着孩子们在沙滩上迎着海浪嬉戏,抑或只是三三两两地坐在树下聊天,几个孩子挥舞着弄湿的衣服裤子不断打击在树干上以便脱水……物质无疑是非常匮乏的,但是并不影响他们享受天然的乐趣;每一天潮起潮落,日升月明,简单劳作,我沉迷于这种朴素的美好;和不同国家的志愿者一起工作和交流,也让我从他们身上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和进行各种跨文化学习。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海外志愿者(Overseas Volunteer)也是一个全球学习者(World Learner)。不仅仰望星空,在最辽阔的世界中安放着诗意与理想,而且脚踏实地,在每一次服务的过程中,倾注着人间烟火的温馨和人性的真善美。

「Global Citizen」

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进步使得国家不再是一个个孤岛,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庄,不同国民的交流日益频繁,我们也不再仅仅是中国人,而更是全球公民。但不管来自哪里,不管生活如何,人核心的诉求其实一直都类似:逃离空虚、寂寞、迷茫和无所事事,寻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发挥自己的价值,以及与他人和世界建立深度链接。每个人孤独的来到世上,在有限的一生里寻找着各种情感,意义与完整,然后重回这片天地。

此外,全球多极化趋势、国际治理“赤字”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赋予我们这一辈青年人独特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世界终归是多元化的,但正是彼此的交流促进人类的融合和减少误解与冲突。而在我看来,每一位志愿者在国外的身份认同,并不仅仅代表个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国家,毕竟人们对于某个国家的印象和认识是从一个个单独的人身上更直观获得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桑给巴尔岛海龟保护中心,我的名字被淡化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所以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叫我“你好”。有些事如果我们都不去做,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你好”在当地口口相传。世界需要听到中国的声音,而青年怎能缺席?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去,在成长,在担当,终将会推动历史的车轮和人类命运不断向前。

最后分享一句珍•古道尔的话:我们唯有理解,才能够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能去帮助,唯有帮助,我们才能够被拯救。

(本文原载于中南屋公众号:chinahouseproject,帮助中国青年走进发展中国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