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从画布看波洛克“滴画法”,从波普角度看“造星时代”

小鹿,张紫祺,丁宁
2018-12-14 11:4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本期评点的展览有上海艺仓美术馆的“罗素•杨之造星时代”,以波谱艺术的展出来反映美国的文化发展史;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妮基·圣法勒”展呈现了艺术家探求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女性的解放,以及从生命创伤的治疗到自由精神的释放;罗马维托里亚诺博物馆的“波洛克”展则呈现了波洛克和纽约画派的故事。

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波洛克和纽约画派

展期:2018年10月10日-2019年2月24日

地点:维托里亚诺博物馆(罗马)

票价:15欧

点评:在罗马,人们可以看到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和纽约画派的故事。尽管展厅不大,但在展陈布置上亮点颇多,以躺在沙发上的画布视角观看波洛克“滴画法”纪录片为最。此外,展览以波洛克为起点,清晰的梳理了纽约画派的脉络。

评星:4星

展览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展现了波洛克和纽约画派,例如罗斯科,德库宁,弗朗茨·克莱恩等人的约50张绘画杰作来多角度的呈现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和纽约画派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无疑是艺术史上的分水岭,美国艺术中出现了惊人革新。以纽约为中心,一个又一个画家大胆创造着当时在大多数观众眼中充满陌生感的作品,这群“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和“纽约画派”以抽象的绘画语言描绘强烈的情感和冲动。杰克逊·波洛克既是领军人物之一。

波洛克和纽约画派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他师从本顿,于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并在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

走进展厅,便走近一条多媒体长廊,感受波洛克的抽象绘画;随后,一段视频,从上世纪50年代为切入点,讲述着波洛克自身的人物故事和纽约学派的故事……在那之后,展览就进入了正规。

展厅现场

展厅中的第一幅作品是波洛克早期的绘画作品,从中可见其对于绘画形状的追求和早期抽象风格的形成。紧接着,则是他的中后期的抽象绘画以及滴画法的展现;最后则是“纽约画派”,展现着波洛克那由滴成的交织而混杂的线条、罗斯科的大气色块、纽曼的竖直线条……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在展陈上的布置可谓别处心裁。在介绍“滴画法”这一部分时,策展方将汉斯·纳姆斯拍摄的“滴画法”影片投影到天花板上,让观众躺在沙发,以原片中所呈现的画布(玻璃)视角来观赏此片,感受迎面而来的”滴画法“张力。(文/小鹿)

罗素•杨之造星时代

展期:2018年10月27日-2019年1月6日

地点:上海艺仓美术馆

点评:展览展出了英裔美籍波普艺术家罗素•杨过去20多年间的作品,“造星影棚”的体验和众多名人肖像给予观众很高的参与度,中国名人系列也十分抢眼。杨的作品反映了美国的文化发展史,对于不熟悉美国文化与历史的中国观众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评星:四星

艺仓美术馆的“罗素•杨之造星时代”作品展是一个对观众“十分友好”同时又对观众“不太友好”的展览。

展览的“友好”之处体现在给予观众的参与感,比如,位于美术馆二楼的4个造星影棚让观众可以亲身参与“造星运动”。当你在二楼拍摄了自己的“明星海报”之后,上到三楼看到的第一件作品就是《15分钟名人》——你刚刚拍摄的“明星海报”就在这里的一排屏幕上展示15分钟。这一作品也致敬了对杨影响很大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沃霍尔曾说:“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每个人也都能在15分钟内出名。”

罗素•杨之造星时代,《15分钟名人》

再比如,杨专门为中国展览创作了东方文化名人系列作品,让观众可以在展览中通过一个外国艺术家的视角,看到张国荣、邓丽君、李小龙、周迅、胡歌等我们熟悉的面孔。

罗素•杨中国名人系列,《张国荣》、《胡歌》

而展览的“不友好”之处就在于很多观众可能并不了解杨的作品创作的背景。

比如,杨的名人肖像系列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美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展览中对于作品的注释说明其实很少。对于不熟悉这些历史背景的观众来说,看这些肖像可能就变成了简单的“认脸”。观众对容易认出的玛丽莲•梦露、鲍勃•迪伦及奥黛丽•赫本等明星肖像感兴趣,但对于大卫•鲍威、席徳•维瑟斯,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大卫•鲍威是《滚石》评选的“史上最伟大摇滚艺人”或席徳•维瑟斯是反叛极端的朋克精神的象征,因此无法真正理解两人出现在展览中的意义。

罗素•杨之造星时代,《玛丽莲•梦露》、《奥黛丽•赫本》

但是,也许展览最大的价值也蕴含于这些原本的不了解之中。正如艺术家本人在采访中所说的,展览其实是一个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他希望的就是中国观众可以通过这个展览去认识更多他们过去不熟悉的美国历史和人物,因为看了展览而对他们产生兴趣,从而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和作品,从中获得我们需要的灵感与启迪。(文/张紫祺)

妮基·圣法勒:二十世纪最具传奇女艺术家及她的花园奇境

展期:2018年11月23日-2019年3月10日

地点:今日美术馆(北京)

票价:120元

点评:继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她》双个展之后,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的展品又在北京亮相。展览增添了妮基·桑法勒自述纪录片和大型观众互动墙,还邀请中央戏剧专业团队合作展陈设计,以塔罗花园为灵感呈现了一个巨大的缤纷花园,带给观众温暖奇幻的冬日观展体验。

评星:四星

上世纪60年代,Niki的名字就与射击的形象联结在一起:那个金棕色头发的女子举短枪射击,目光凶猛而果敢,朝向对面的画布开枪,宣告绘画的终结。这个挑衅性的、开战的姿态,在当时引起围观的观众的喝彩,也在媒体上造成一时喧哗,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被遗忘吗?半个世纪之后,2014年冬季Niki就在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举行大型回顾展,观展的人潮将香榭丽舍大道拥堵至水泄不通,巨型海报上那个举枪的女艺术家,傲然地直面公众。

今年,在妮基·桑法勒艺术基金会的运作下,Niki分别在伦敦泰特现代博物馆与中国女艺术家肖鲁举行联展,同期也与中国女艺术家沈远在上海举行双个展,继而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名为《妮基·圣法勒:二十世纪最具传奇女艺术家及她的花园奇境》的个展。这样貌似巧合的亚洲巡回展出某程度上泄露了一丝来自艺术市场的玄妙天机,Niki这个在西方艺术世界如雷贯耳的响亮名字,如今需要通过与中国艺术家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来塑造其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

妮基手绘的“塔罗花园”

事实上,Niki的艺术总是不断变化着风格各异的形态,而“变形”(métamorphose)也是她从事艺术创作以及最初选择风格的转向的冲动力。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近千平米的展示空间里,Niki展示了其从1978 年到 1998 年耗时近20年在意大利Garavicchio打造的雕塑群落“塔罗牌花园”(Vue du Jardin des Tarots)中的少量代表性作品。“塔罗花园”主要对应的是斯克芬克(Sphinx)形象塑造的巨型建筑,“塔罗牌皇后”仿照埃及神话里的半狮半人的形象,前半身有女性的胸部与头部,后半身则是狮子的身躯,有鸟一般的双翼。

沐浴的娜娜

在花园里,代表“力量”的塔罗牌化成一个强大女性与恶龙作战的形象,这取自《圣乔治与恶龙》的小说,艺术家设置了一些猛兽、魔鬼的形象,也如同铺展开她的生命历程,最终用战胜恶龙的女战士形象,象征驱魔的终结。Niki用奇幻的风格持续其创新女体建筑的梦想,也用象征方式呈现了她用艺术再造的价值体系的另一个世界。正如波伏娃的那一句名言,“女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逐渐生成的”。像Niki这样的女性艺术家所走的创作之路不仅仅是探求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女性的解放,也是从生命创伤的治疗到自由精神的释放,从挑衅到兼爱的精神探索之路。在这条路径中,所有形象和形状都用各种变形的形式言说她内心对于自由、力量和多元的向往。(文/丁宁)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