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平壤之旅:身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四日游

2018-12-18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冯克

由于极少的公开数据和捉摸不定的外交手段,朝鲜一直以来都以一种“神秘”的姿态与中国隔江相望。想要了解朝鲜到底什么样,“封闭”“落后”“贫穷”这些标签是否成立,似乎只能亲自去体验一下。

他们也在观察我们

我的朝鲜之行始于9月30日,同旅行团共25人,走的是“平壤—妙香山—开城”经典四日游。

在丹东火车站过了边检,中国游客和回国的朝鲜人混杂在不大的候车室中等候。除去佩戴金日成、金正日徽章这个因素,朝鲜人也很好辨认,他们都带着很多行李。部分西装革履、发型一丝不乱的“上流社会”拉着两三个旅行箱;那些穿着土气、皮肤黝黑的“农民兄弟”则拖着四五个编织袋和封得严严实实的纸箱子。

据旅行团的于导游介绍,朝鲜人带回国的大部分是食品、水果、衣服和DVD。在朝鲜,虽然粮食是凭票供应的,但大部分商品都可以自由买卖,这些朝鲜“代购”回去可以发一笔小财,政府也不会管。有些朝鲜同行也会托于导游带东西过去,旅行箱、天梭手表、美瞳和某些品牌的服装最受欢迎。

10:00准时发车,十分钟后就到了朝鲜最北部的新义州火车站。两个一脸严肃的军人上来检查护照和入境登记卡,登记卡上要写电脑、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品牌和数量。检查行李时,所有旅行箱和书包都被要求打开,每个夹层都会被翻看。据说现在检查比以前松很多了。

一位大姐用手机拍摄了正在检查行李的朝鲜军人,被另一个军人发现了,上来二话不说,把手机收走。大姐解释说她不知道不能拍摄军人的规定,他毫不理会,一声不响地翻看她的手机照片,看了足足7、8分钟,一直拉到相册的最顶端才把手机还给她——似乎是对她手机中的外部世界很感兴趣。

两小时后,列车才再次缓缓启动。一路上经过的都是田野,金黄色的稻田煞是好看,横平竖直、整整齐齐。一种体态瘦削、像鹅一样的鸟,飞飞走走,非常悠闲。同样不急不忙的还有在草地上散步的鸡鸭牛羊。蓝天、白云、稻田、小村庄,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

沿途景色

沿途也能看见不少朝鲜人,男女老少都有,在赶路,在钓鱼,在嬉戏,在收割,在田间地头、草垛、牛车、墙头上休息、抽烟。男人几乎都是深色的衣服,女人的衣服则色彩多样。他们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大部分都非常新,型号接近“二八大杠”,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发亮。列车经过的时候,绝大部分人会驻足观看,车厢里中国游客举起的相机、靠着窗边的零食水杯、游客身上各式各样、色泽艳丽的衣服,仿佛也是朝鲜人的观察对象。

羊角岛国际酒店

从新义州到平壤共230公里,火车13:09(朝鲜时间,比北京时间快一个小时)出发,18:45才到,平均时速41km/h。平壤火车站的站台高大宽阔,俄式建筑风格,人流量不算大,虽然只有一个出站口,但也不觉得拥挤。车站广场上都是大巴车和出租车,但很有秩序。

平壤火车站

朝鲜国际旅行社为我们团配备了两位导游。崔导游40多岁,长得像鞠萍姐姐,讲起话来也像鞠萍姐姐;金导游20多岁,长相甜美,妆容精致,小巧玲珑,是个典型的朝鲜美女。她只会讲一些简单的中文,但英文非常流利,因为近期来朝鲜的游客太多,本应接待欧美游客的她临时被抽调来接待中国团。

从西平壤区的火车站到东平壤区的餐厅大约20分钟路程,夜色下的建筑壮观雄伟,来往的公交车、电车秩序井然,自行车在专门的自行车道上快速穿行。

我们入住的是羊角岛国际酒店,酒店位于大同江中一个形似羊角的岛上,是朝鲜三家“特一级”酒店之一。大厅富丽堂皇、高大通透,前台的电视机正在播放有着朝鲜语字幕的中国电视剧《天安门》。酒店共47层,顶层是一个旋转餐厅,需消费才能在上面观赏景色。从这里望下去,黑黢黢一片,看来朝鲜还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泥淖中挣扎。朝鲜曾经拥有覆盖全国的电力网络,而在苏联解体后,廉价的燃油支持不再,朝鲜的发电厂一间接一间地倒闭。

地下一层有台球厅、乒乓球室、保龄球室、卡拉OK、桑拿游泳(门票要230元rmb)、修鞋店、理发厅,甚至还有个据说是香港人开的赌场(竟然有Wi-Fi)。酒店里的几个商店都销售纪念品和食品,用人民币或美元就可以购买(外国人不能兑换朝币),人民币和朝币的汇率是1:16。三块钱一小盒的牛奶冰淇淋奶味很重,像是牛奶做的,但塑料勺子很容易折断;两块钱一盒的草莓酸奶喝起来有点像乐百氏。

酒店房间的电视一共7个频道,1频道是朝鲜电视剧,讲的是一个干部带领工人在暴风雨中坚持劳动而病倒的故事;2、6频道是中文凤凰台;3频道是星空台;4频道是某英文台;5、7频道是中央电视台12、13台。7个频道中有5个讲中文。房间不大,却很整洁,设施虽老,但也都能正常使用。晚上睡觉,能听到不时传来的“咣啷啷”的响声。仔细辨认,是那几部老旧电梯上上下下发出的声音。

朝鲜三大免费政策

崔导游也算是非常了解中国人了。她跟我们约定,第二天早上谁迟到,谁就出100块给大家买矿泉水。果然,所有人都在7:30前集合上车了。

上午的目的地是妙香山,距平壤北去158公里,单程加上途间休息要两个半小时,崔导游一路介绍市内建筑和平壤人的生活情况。平壤现有人口300万人,每周上六天班,八点是早高峰(当时经过的道路没有拥堵,但车流量不算小,街头的女交警特别夺目)。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他们也实行错峰上班:学生、科研人员八点上班、公务员九点上班、商店餐厅服务员十点上班;照顾孩子的妇女则晚一小时上班,早一小时下班。平壤的公交车、电车、地铁,不管坐几站,上车都是5朝币。

平壤街头的电车

她还借机介绍了朝鲜的三大免费政策:住房、教育、医疗。房子是国家分配的,主要考虑对国家的贡献、工龄和家里几口人等因素,以男方为主。金日成综合大学的老师可以分到200甚至250平米的房子;如果有人生三胞胎,也可以分到250平米以上的房子。农村同样也是分房子,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小组制,但农民自家的院子属于自留地,可以种植瓜果蔬菜拿到市集上卖。

朝鲜一直实行11年义务教育,从2012年开始变成12年了。学习科目跟中国差不多,外语也是英语,有一部分人学俄语,但民间最流行的还是中文。义务教育结束后以当兵和上大学为佳,朝鲜人以当兵为荣,因为“他们都想参与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来”。据说朝鲜有120万军人,规模排在世界第五位。医疗也都是国家负责的,自己不用花一分钱。用崔导游的话,“我们不知道挂号费是什么。”

妙香山的第一站是国际友谊展览馆,也称礼物展览馆,展出100多个国家的友人送给金日成、金正日的4万余件礼物。我们只参观了第二展厅,即送给金正日的礼物。讲解员穿着传统朝鲜服饰,从景区大门口就上车欢迎,一路声情并茂,用世界各国送来的礼品串起金正日的伟大一生,讲到金正日去世时,她红着眼圈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连别人送他的礼物都拿出来捐给国家。”据说绝大部分朝鲜人都记得1994年7月8日和2011年12月11日(分别是金日成和金正日去世的日子),当两位领导人去世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即使时隔多年,也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细节。

展览馆中的礼物大部分来源于民间企业、个人。很多展品作为“国礼”显得很奇怪,皮鞋、自制字画、水晶饰品……只能说“礼轻情意重”了。

第二站是普贤寺。普贤寺建于1042年,曾保存着7400余件文物,朝鲜战争时遭美军空中轰炸焚毁,后复原。崔导游向我们介绍,朝鲜允许宗教自由,现有佛教徒10000余人,也有差不多数量的基督教徒。

 

普贤寺

“辉煌的祖国”

下午回到平壤。先参观了金日成故居万景台,接着去坐了平壤地铁。地铁有100米深,因为挖得浅大同江的水会溢出来,另一说法是要作为防空洞使用,电梯从地面到地下需要三四分钟。站台上有几个报纸墙,不少人边等车边看报。平壤地铁只有纵横两条线,共35公里,17站。车厢有些老旧,但非常整洁,车厢里没有空调,通风靠的是地铁的窗户。

平壤地铁

今年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所以我们的行程里特别加了一项票价800元的“辉煌的祖国”团体操和艺术表演。19:30,这场朝鲜之行的重头戏正式开始。演出共分8个章节,20个场景,讲述朝鲜从抗争侵略到走向独立、又即将走向世界的百年历史与现实。表演气势恢宏,动辄上千人出现在一个场景之中,跆拳道、跷跷板、呼啦圈、空中火人等表演看得观众叹为观止。当金日成、金正日照片出现的时候,全场掌声热烈;演出最后,金正恩、文在寅在板门店携手的照片出现,掌声雷动,气氛达到最高潮。今年的“金文会”在朝鲜是个大事件,“4.27”(第一次“金文会”的日子)这个数字在不少街上悬挂的宣传标语中出现。

“辉煌的祖国”光背景人墙就有17000人组成,据说参加表演的共有十万人,绝大部分是10-18岁的学生。平壤共有300万人口,若按这个年龄段人口占比20%简单估算,那么每6个学生就有1个要参加演出,加上后勤人员、灯光音效等技术人员,长期的排练费用——怪不得阿里郎表演是朝鲜特色。

表演结束后,从绫罗岛的五一体育场返回酒店,又经过了白天反复经过的雄伟建筑,让人感觉走的其实都是“规定路线”,作为平壤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柳京饭店就近距离出现在眼前十次以上。

儿童表演

与“三八线”的士兵合影

第三天早上同样是7:30集合,也同样没有人迟到。上午的目的地是开城,参观三八线。路上崔导游讲解了朝鲜战争的历史,在她的讲述中,美国是侵略者,韩国是傀儡政府,朝鲜才是正义的一方。她还讲到发生在信川郡的大屠杀,美军杀死了包括300名妇女儿童在内的900多平民,又把600多名小孩和母亲分离,让小孩们“想死”,母亲们“急死”。她似乎没有太过强调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仅仅提到了毛岸青、黄继光等人。

根据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布鲁斯·卡明斯的研究,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大量使用燃烧弹,炸毁了几乎所有大城市,杀害了数十万无辜平民。连丘吉尔都予以谴责,他在电报中曾说,“当燃烧弹在二战结束时被发明时,我们从未想过将它投向平民。”

崔导游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她在金策工业综合大学读书的儿子正在学英语,但是发音成问题,没有太好的办法。她听说中国可以在网上学英语,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就问我们在网上学英语是如何实现的。这激发了中国游客的优越感和表达欲。几个青年人不仅详细解答了崔导游的疑惑,还列举了网购、外卖等互联网的更多应用。越聊越起劲的他们甚至介绍起中国国情:贫富差距、中美贸易战、就业问题……

开城距平壤168公里,单程3个多小时。朝鲜的高速公路不是封闭的,偶尔还能看见自行车在高速路上骑行。路上非常颠簸,时常颠离座位。

10:45,我们到达板门店。一下车,“自主 统一”的标语显得特别醒目。在进入军事缓冲区以前,游客先到沙盘房间内集体“培训”,一名军人讲解了军事分界线的基本信息,并强调不能靠近分界线。三八线两侧两公里是军事缓冲区,按照协议,在军事缓冲区内不能有重武器,“但是美国人不顾协议,在军事缓冲区内运进了很多重武器。”这名军人义愤填膺。

三八线附近的宣传画

缓冲区内也有不少农民在此生活。正值秋收时候,农民们都弯着腰收割水稻。金黄的麦田里竖着一面朝鲜国旗,几公里以外,能遥望到飘扬的韩国国旗。通往三八线的道路两旁有大型水泥石墩,用木楔子楔住,应该是为了紧急时刻把它们放下来堵住道路。在正式参观三八线以前,还有两个荷枪实弹的军人坐上我们大巴车。这些都让人感到紧张的对峙意味。

三八线这里有七座小房子,东一和西面三间是白色的,为朝方修建;中间三间是美方修建的。水泥筑成的三八线就从这七座房子中间穿过。共有四名朝鲜军人站岗,韩方则无人站岗。据说只有有游客参观的时候才有人站岗,平常双方都是靠视频监控。

游客只能在三八线100米外拍照,而且时间很短,两分钟不到就被随行军人赶上了后面的观景台。说是观景台,其实就是一幢二层小楼,有个比较大的露台,可以继续照相。在观景台上,游客和士兵的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消解了,这都是香烟的功劳。在朝鲜,游客们是允许拍照的,但是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能拍摄军人,这个一直以来被严格执行的规定在这里被打破了。

于导游告诉我们,一包烟可以跟士兵合一张影,但有的士兵比较“小气”,如果两个人和他一起拍照,他就会索要两包烟。同团的一个小伙子想试试,他刚掏出烟来,一名士兵就走过来,从他手里的烟盒中抽出一根,还作出打火机的手势。小伙赶忙点上烟,要求跟他拍照,但被士兵摆摆手拒绝了。旁边的一位大叔见状,拿出两整盒烟塞到他手里,要求拍照,他点了点头。看来“一包香烟一张照片”真的可行,几位有烟人士纷纷塞烟给他。不一会儿,他手中的烟就拿不下了,口袋里装了几盒,又拿了几盒分给旁边的士兵,于是跟游客合影的就变成了他们两个人。露台上共有50名游客,4名士兵,后来其中三人都和游客合了影,只有一名军衔较低的士兵笔直地站在角落里,拒绝合影。到最后,不管有烟没烟,他们都“来者不拒”了,几乎满足了所有人的合影要求。

抽着烟的朝鲜士兵

“资本主义的苗”

从板门店到开城市内只要十几分钟车程。开城的主干道修建得宽敞明亮,道路两旁是整齐的楼房,但楼房后面的房屋则越来越矮,越往远处去,越能隐约看到破败的土房。接下来我们来到开城的高丽博物馆。这里原来是李氏朝鲜时期的最高学府——成均馆,原建筑在朝鲜战争中被毁坏,现在的建筑都是重建的。建筑面积不大,有一些介绍朝鲜历史的文物展出。

博物馆的出口两旁各有一个纪念品商店,崔导游带我们直奔左手边的商店,而右手边商店的服务员则一边招手一边吆喝,推销他们店里的高丽参。出于好奇,逛完导游带我们去的商店后,我又逛了另外一家,发现这两家的商品差别不大,都是高丽参、安宫丸等开城特产。

朝鲜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没有任何私营,连高速服务区卖水、雪糕、小礼品的摊贩都是国营的,那么为什么这两家商店要“抢生意”?我又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有些导游会径直带自己的团到右手边这一家,看来这是和导游有关了。

此外,朝鲜店员还会临时涨价,最开始几个人买烟,服务员收260块一条,眼看顾客越来越多,价格就变成了290块,完全不承认几分钟前刚以低于30块的价格成交过。看来朝鲜人也不老实,商品是固定的,上交国家的钱数也是固定的,那么剩下的钱就可以和导游分成了。这也算是“资本主义的苗”吧。

“少年圣殿”

购物后又是三小时的颠簸回程。回到平壤,下一个参观景点是万景台少年宫,这是除了“辉煌的祖国”,最让我感到震惊的地方。当大巴车驶入停车场、万景台少年宫缓缓进入眼帘的时候,瞬间明白为什么少年宫也能成为一个景点。眼前这座建筑气宇轩昂,堂堂正正,或许这里叫做“少年圣殿”更合适。

接待旅行团的都是一些14、5岁的小姑娘,她们制服统一,温柔大方,声音洪亮,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一进门就是金日成在少年宫建成之时的题词,红底金字,耀眼醒目。少年宫内富丽堂皇、通透明亮,走廊里满是朝鲜政要来这里视察的照片,照片中围绕在领导人身旁的孩子们都笑得特别甜。

少年宫门口接待旅行团的少先队员

我们先后观摩了体操、排球、数学、绘画、书法、架子鼓、古筝、吉他、声乐等表演,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从5岁到17岁不等,以12、3岁为主。每走进一个教室,恰好能看到一段两分多钟的表演,表演的孩子们显然是经过长期培训的,都具有专业或半专业水准,也有极个别滥竽充数的。面对游客们的镜头,他们显然习以为常,表情饱满,非常配合,让人感觉朝鲜的下一代不可限量。

金导游介绍,朝鲜的小学生下午不上学,可以自己报名特长班,老师们也会根据学生的特长让他们进行更近专业的学习,而且这项选拔是全国性的,也是完全免费的。然而看到平壤市内老旧的公交车和缓慢的电车,就能明白少年宫不可能惠及所有学龄儿童,恐怕只有住在附近的小朋友有机会来学习。平壤一共有两家少年宫,除了万景台少年宫,另一家位于最为发达的西平壤区的中心地带,而住在市中心的都是高级公务人员和知识分子。

正在学习电脑制图的朝鲜少年

晚餐后,崔导游真诚地说,为了感谢大家在这两天对她工作的配合,特许我们到未来科学城大街散散步,全团人欢呼雀跃,这是我们在朝鲜期间的第二次“放风”,上一次是参观地铁后,有十几分钟的自由拍照时间。到了目的地之后,看到这两天一直遇到的另外几个旅行团,就明白了这并不是对我们的奖励,也是精心安排的行程之一。

这条大街有八车道宽,两旁都是高楼,有些造型颇为现代。眼镜店、超市、饭店、牙医诊所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虽然都已经关门了,但让人感觉白天这里一定非常热闹(如果这些店铺开门的话)。这里住着的都是金日成综合大学的教师,所以叫做未来科学家城。晚上八点多,街上行人已经不多了,有追公交车的年轻女士,有骑车的大叔,还有一些穿制服的军人站在路口,不知道是否在巡逻。

经过一个卖东西的亭子,有朝鲜人在那里买东西,我刚想过去看看,导游神色慌张,赶紧过来制止,照相也不允许。据眼尖的同伴说,刚才经过的朝鲜人买的是咸菜。即使是这条带我们来参观的大街,照明情况也不是很好,高大的住宅楼里只有星星点点的灯光,让人怀疑真实入住率到底有多少。

“平壤爱情故事”

10月3日早8:00退房离开酒店。游览没有结束,我们来到金日成广场。这里很像天安门广场,雄伟肃穆,金日成、金正日在城楼上对着朝鲜人民亲切微笑,往来的朝鲜民众大多衣着得体,有些人一手拎着公文包,一手拿着很厚的书边走边看,但走了几十米也没见到翻页。金日成广场周围都是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国”字头建筑,远处,透过薄雾还能远眺到170米高的主体思想塔。

金日成广场
最后一站是金日成广场附近的喷泉公园,这里是朝鲜青年人谈恋爱、拍婚纱照的地方。感觉平淡无奇。我问金导游,你谈恋爱的时候来过这儿吗?她说她约会都是在大学、图书馆,没来过这里。金导游有过两段自由恋爱,上一段恋情结束是因为她太忙了,双方没时间见面。问及择偶标准,她说要找一个“nice guy”。

朝鲜导游都是大学毕业,受过良好教育,形象气质佳,且肩负着改变外国游客对朝鲜“刻板印象”的重任。不夸张的说,他们都是按照外交官的标准培养的。像崔导游是朝鲜劳动党党员,住在西平壤区的中心地带,儿子是学习机械的大学生。对于游客提出的各种刁钻、甚至带有“侵略性”的问题,她一板一眼、有问必答,给出尽可能细致又不犯错误的解释。对于一些政治敏感问题,她总是笑笑,不露痕迹地转移话题。

朝鲜导游的收入也远多于普通民众。于导游告诉我们,朝鲜导游几乎人人都有10万美金的存款。金导游背的红色Gucci、使用朝鲜最高级的阿里郎手机,以及每天换一套职业装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但“10万美金”这种说法无法予以证实。

朝鲜之行终于结束了。两位朝鲜导游一直送我们到火车站台,跟大家握手道别。同团一位刚从美国留学归来、这几天跟金导游交流颇多的宁波小哥还获得了她的深情拥抱。上火车后,车还没开,小哥隔着玻璃呆呆地望着窗外的金导游,不知是否在幻想未曾发生的“平壤爱情故事”。金导游则表情轻松,和同事有说有笑,为晚些时候的下一拨接待工作蓄力。

火车缓缓开动,我期望在朝鲜得到解答的问题,几乎原封不动地又带离了这片仍然神秘的土地。朝鲜是一个“封闭”“落后”“贫穷”的国家吗?至少从这几天接触的朝鲜人来看,强行贴上这些标签是不负责任的,导游、售货员、军人并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那样严肃的朝鲜人,他们也懂得人情世故,也有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

或许有人会说,朝鲜人都是好演员,他们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外国人看,真实的朝鲜你根本看不到(笔者就深受这种思维影响,对于在朝鲜看到的一切都存疑),这条精心安排、十几年没变过的游览路线就是最好的佐证。但若完全按照这种视角去观察、去品评,用我们拥有的东西去逐一比对他们所没有的,从而给朝鲜贴上生硬的标签,似乎过于想当然了。

我知道,这四天的短暂游览也只能“一瞥”朝鲜,分享有限的见闻和感想,而无法承载“探究真实的朝鲜什么样”的重任。

镜相工作室独家稿件,任何媒体及个人不得未经授权转载。欢迎记录真实世界的个人命运、世情百态、时代群像。转载及投稿都请联系邮箱reflections@thepaper.cn。一经采用,稿费从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