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作家林清玄逝世: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澎湃特约评论员 黄帅
2019-01-23 11:5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2019年伊始,又一个文坛重磅人物离开了我们。据台媒报道,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终年65岁。 

官方资料显示,林清玄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多家媒体记者、主编等职。他从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一生获得多个文学大奖。有300万人次听过林清玄的演讲,林清玄成为许多人的“心灵导师”。 

应当说,林清玄属于文坛上“早慧”型的作家。他17岁开始创作,不到30岁就已经享誉文坛,获奖无数,而且受到各种读者的广泛好评。其文风飘逸灵动,长于抒情,在散文创作领域成就斐然。 

很多人最早知道林清玄,可能来自中学语文老师的推荐,我也是在那时开始沉浸在林清玄创造的唯美的艺术感中。对很多大陆读者而言,林清玄的作品拥有少见的柔美华丽文风,阅读感受十分舒适。

不过,在今天的一些人看来,林清玄的文字自带“鸡汤”文风。对这种争议,我认为有两个层面的问题要澄清:

其一,文学审美观念不同,林清玄的确属于那种偏狭义的审美路子,而更广阔的审美与叙事维度则很少涉及,比如批判现实、审丑、变形夸张等。但这属于文学路子的问题,没必要苛求所有人都一致。

其二,是文学接受维度上的问题。林清玄的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后被众多大陆读者看到,而彼时正是“文艺风”“小清新风”“汪国真风”开始兴起的时候,今天看来类似“鸡汤”的文风,在当时也是引领一时风气的。

而且,林清玄的作品并没有完全超脱了现实,只是他擅长用古典美感来书写现实,哪怕再沉重的苦难,在他笔下都增添了几分诗意。

从文学脉络上看,林清玄和同时期不少台湾作家一样,有较深的古典修养和古典美的情结,并且受到了西方美学的影响。大陆二十世纪的文坛风起云涌,但在某种现实意味上,也一度削弱了文学的独立性和灵动美。林清玄的名篇《温一壶月光下酒》《白雪少年》等,很有今天人们常说的“文艺感”,它拥有很强的个人情绪抒发的意味,但也有一定的现实关怀,给人以精神的鼓舞和享受。 

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林清玄的精神特质颇为“向内转”,即使书写外部现实话题,也是从内心出发且回归内心感受。这是因为林清玄本身还涉足绘画、佛学等领域,中年之后的他在台湾大力推广佛学文化,“菩提系列”和“现代佛典系列”都曾是有名的畅销书。 

纵观林清玄的创作之路,古典和浪漫的艺术情怀是他始终坚持的文学精神,他也用整个生命践行了“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的理念。

文学史的惯性思维是把某作家划入某流派、某圈子,但对林清玄来说,任何试图贴标签、划圈子的路子都是不合理的,他始终是独立的,或者说身在纯文学中、却又超脱于纯文学,也正因此,他能成为横跨多个领域的知名人士。

林清玄真诚而绚烂的文学心灵,也将永远留在后世文坛的追忆里。

    责任编辑:甘琼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