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胡卫委员:“廉价药断供”的覆辙不应在学前教育中重蹈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19-03-06 18:41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胡卫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题为《花钱买机制创新学前教育发展思路》的发言,建议要创新思路,构建政府“花钱买机制”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模式。其中,把握好“公平”和“效率”两个关键词。

胡卫指出,特别提请注意的是,“廉价药断供”的覆辙不应在学前教育中重蹈。今天,不管公办、民办还是公私混合发展,只要为儿童创造健康快乐童年,满足群众“幼有所育”美好期盼,就是成功的学前教育。

胡卫表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进一步昭示了党和国家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学前教育的坚定决心。

然而,当下横在面前有“三座大山”:师资不足、财政困难、编制紧张。

根据教育部公报,目前中国在园幼儿4600.1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43.2万人,师幼比1:19。但按规定,师幼比应为1:15。据此测算,全国幼师缺口63.5万人。但是,中国学前教育仅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65%,与义务教育的45.49%、高中教育的15.60%、高等教育的26.10%相比,差距显见。

在安徽、贵州等地调研中,胡卫等人发现,公办园普遍缺编、少编,甚至无编,与之相应的是财政投入捉襟见肘,大量编外教师无社保、无职称,收入甚至不比住家保姆。公办园“人难进、人难留”成为了无可奈何的“老大难”。

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共投入尚显不足的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近年来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民办园机构数及在园儿童数分别达到16.04万所和2572万人,占比分别达到63%和56%;在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市,民办园占比甚至超过80%,成为学前教育服务提供的主力军。

《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收费低廉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包括公办、民办)达到80%,最大限度保障幼儿接受平等学前教育权利。

不过,胡卫等人提出,现有财政投入格局,如何支撑学前教育庞大需求?现有编制体系,如何填补巨大专任教师缺口?为中国学前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民办幼儿园,如何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胡卫认为,解答好这些问题,要创新思路,构建政府“花钱买机制”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模式。其中,把握好两个关键词:一是“公平”;一是“效率”。

所谓“公平”,一要保障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公平。公办园不可能包办天下,各级政府务必要一如既往支持民办园依法依规发展,尤其加大对民办普惠园的补贴力度。学前教育总量供应充足,才能保障幼儿均等接受学前教育机会。

二要力促不同地域财政投入公平。学前教育属于地方事权,但中国部分地区经济薄弱、财政紧张,国家应当增加对其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规模,缓解薄弱地区投入不足,特别是对部分人口密集的农村乡镇,进行专项补助,加大扶持力度。

三要缩小园际办学条件的差距。现行公办园分为示范园、一级、二级、三级园不等,各类园生均经费差额明显。示范园一个班级坐拥活动室、餐室、卧室、数个功能教室,诸多二三级园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条件差强人意。分级管理初衷在于示范引领,实则导致“贫富”不均。为此,建议以公平普惠为准绳,切实推进均衡化办园。

四要消除不同类型幼师待遇差别。建议人社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水平,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指导性收入标准,对非在编制教师,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在事业单位严控编制增量情况下,努力盘活存量,将编制向德才兼备的优秀非在编幼师倾斜。对符合条件的民办普惠园幼师提供从教津贴补助,采取“政府补一点、社会助一点、学校出一点、教师贴一点”形式,解决幼师职业年金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

所谓“效率”,一要提高财政经费使用效率。近年来,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基本得到保障,中国整体教育水平大幅提高。但现实中,部分中小学在假期期间大兴土木搞装修,瓷砖换大理石、大理石换花岗岩;一些大学,仪器设备买了就堆仓库,乱花钱、突击花钱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此,建议严格财政预决算管理,杜绝无谓浪费,在教育经费总盘中,稳步提高学前教育投入比例。

二要完善学前教育“购买服务”机制设计。目前民办园得到的公共财政资金生均只有公办园的5%,如果全由公办园取代民办园,政府将不得不多花20倍的财政支出。这无疑是笔难以负担的巨大开支。对此,应在学前教育领域,探索实践政府购买服务。

胡卫认为,香港的“教育券”制度值得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将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资金等额量化,并以“教育券”形式发放给辖区内每个适龄儿童,无论公办、私立,其入读的幼儿园就得到一张“教育券”,凭此券到教育部门去换取公共财政资金,公办园在教育券外免费或限价,私立园放开价格管制,券以外部分由家长承担。教育券在保障基础公平前提下,赋予了儿童及家长更多自主选择权。

胡卫指出,特别提请注意的是,“廉价药断供”的覆辙不应在学前教育中重蹈。今天,不管公办、民办还是公私混合发展,只要为儿童创造健康快乐童年,满足群众“幼有所育”美好期盼,就是成功的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