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霍启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是家的扩大、家的延伸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19-03-10 09:4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霍启刚委员答记者问。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3月10日(星期日)上午8:45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5位政协委员就“新时代政协履职”回答记者提问。主持人为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大会秘书处新闻组组长刘佳义。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请问霍启刚委员,您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青年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谢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回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看到香港的记者,特别亲切。今年的两会,尤其是香港的委员、广东的委员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大湾区的建设。来两会之前,大湾区的规划纲要也刚刚公布了,这里分享一下,那天韩正副总理接见我们香港代表团的时候提了一个数据,大湾区这个新闻出来以后,他们进行一个大数据的搜集,看了全球的报道,出来以后89.7%的报道都是正面看待大湾区的建设。所以我觉得这对于大湾区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这也是对香港年轻人一个非常大的机遇。我们现在履行政协任务,不能看观感,还是要有数据支撑。在这里,我难得有这个机遇和各位记者朋友分享一下,我也做了一些调研,看了一些报道,以下有一些具体的研究我觉得值得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数,尤其针对香港年轻人,是去年10月份公布的一个报道。第一个问题是‘您听过大湾区吗?’听过、知道的有56%,其实比2017年上升了不少。你问他们是哪里听到的?电视、政府的宣传,社交媒体等等。这说明一点大家知道大湾区的,但是这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留在表面这个层次里面。”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香港年轻人对大湾区发展这个理念觉得怎么样?大家认不认同大湾区的发展?’认同和一般认同的高达83%,不认同的仅有12%,但是再细的往下看一下,我觉得这个显出两个问题,一般认同的也到57%?说明什么?说明认同感有待提升。第二,更细一点,教育程度越高,一般收入水平越高的年轻人,他认同感越来越高,这可以说明什么?其实提升教育在以后大湾区的建设里面是可以取得非常高的一个作用。”

“第三个问题是‘大湾区的发展会给香港年轻人带来机遇吗?’刚好是刚才记者问的这个问题,认同44%,一般认同42%,占了大部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这不光我说,青年人也觉得给他们带来一些机遇。但是反应什么?其实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从政策措施着手,加大香港年轻人认识大湾区的机遇,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

“第四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特别留意,‘大家对大湾区有信心,觉得有机遇。但是你会不会愿意在大湾区里边求学、居住、创业、就业呢?’其实这个值得我们关注。求学、就业、创业、居住,‘愿意的’说实话暂时不太多,16%、23%、20%、21%这样的数字,不愿意的还是居多。所以这说明一点,我觉得暂时我们现在对于大湾区长期发展还是有一个顾虑的。反应出我们以后还有很多工作去做,这是纲要和八条措施出来之前,现在可能会较高,但是我觉得这个还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

“简单来讲,他们都知道大湾区的发展,一般比较认同大湾区,同意大湾区潜在就业机会较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有发展的机遇,大湾区成本比较低,市场空间比较广,一般都是认同的。但是他们不想去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主要是他们对内地的环境不熟悉,他们缺少人脉的网络,他们跟家人朋友分离的比较远,担心内地的生活质量他不习惯等等等等,我觉得这些不习惯,还是来自不透彻的了解。我觉得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怎么履职好,看了这些数据以后也启发不少,我一直在想,在未来的规划里面,大湾区的规划一直到2035年,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怎么可以做好自己的本分,帮助建设大湾区的发展呢?我提提三个主要方向。”

“第一,现在刚刚开始,不着急,我们要把基本工作做好,我们要把他们的基础建设好。建立青年人对中国、对大湾区的信心。这可以从我们香港,从家里开始做。来之前,在报告里面提到,去年我们遇到多少年少遇的挑战,来之前可能很多委员都有一个疑问,说现在这个情况很复杂,中国未来怎么走?其实报告里面提到很多经济民生,尤其是青年人发展的一些教育、培训等创新策略,其实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信心,以后稳步发展,未来就有希望。”

“第二,来自制度的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是准备好,我们会打硬仗,没有什么是扛不过去的。这两个消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香港的委员,我们所有的政协委员带给香港的年轻人,真的要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大湾区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是最基本的。他们有信心,才愿意去闯,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觉得有危就有机,大湾区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个机遇。韩正副总理多次强调大湾区的规划是以人为本,尤其是先听了港澳青年人的声音,以他们为中心。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国家是愿意为他们投资的。所以这种故事,给他们树立了信心,我觉得是最基本我们回去要做的。”

“第三,我觉得要改变他们的这种心态,这个很重要。大湾区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策略,说了一点很重要,我这里再次强调,要跟他们说的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创新。其实中央用了很长时间去谋划大湾区的建设,也是分了两步走、刚才说了,先听了香港澳门年轻人的意见,凸显了中央对香港澳门年轻人在大湾区规划里面地位的重视。我在这里想分享一下,香港去大湾区,以后用‘北上’这个词形容给人的感觉好像很远。香港人经常开玩笑,深圳往北的都是北方,都是那么一个概念,我们必须改变这个概念,不是北上的概念,只不过是一个家的扩大,一个家的延伸,可能以前是两居室,现在买了一个叠层的别墅,家变大了,没有离开家,没有出门,就是房间多了而已,就是那个概念,我必须多跟他们巩固。”

“不知道大家对香港了解不了解,比如尖沙咀去福田深圳就二十分钟,一个小时就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去到珠海,所以哪来的北上,我们要跟他们强调,一小时生活圈,打破过境,过关,心理的障碍,心理的隔膜。前几个礼拜,我看到由梁振英先生主持的快闪青年活动,我觉得很有效,他就是速来速去,来深圳看了就回去,让他们感觉到一小时生活圈绝对可以达到。第三,真的要加深交流,而且要更精准的,更高效的去举办更多交流的活动。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每年经过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各项不同年龄的交流计划一共大概六万人次左右,到全国内地不同的地方去交流。”

“但是有几点我们必须要注意的。第一,我们看到这种交流活动慢慢有了一个瓶颈的状态,这种交流的方式可能慢慢我们觉得不够创新。年轻人可能想要更吸引的一些环节。第二,交流后的效果可能不够量化,不够显著,不够明显。第三,单向的居多,香港去内地的比较多,双向的比较少。我们现在讲的大湾区的建设,其实都是人才的流动,它是双向的,不光是香港、澳门的青年人去内地,我觉得这个很重要。第四,我觉得交流实习还是暂时汇集、集中于很多所谓的一线成绩,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等居多,对于大湾区来讲,江门、肇庆、惠州,也是大湾区关键的城市,香港人、年轻人了解的不多,不深,这也是大湾区的挑战,不光是+2,9个城市也有不同的发展步伐,怎么让香港人更加了解整体,一说大湾区,不光是北京、深圳,这也是一个挑战。”

霍启刚说:“再引述一下韩正副总理说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认同,真的要主动联系青年人,当他们是朋友,当他们子女一般的去看待。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就是真的要去了解他们每天生活的兴趣,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关心什么话题,怎么去帮他们解决他们的一些需要,真的像朋友、子女一样关心他们。我觉得这个交流也要用这种心态去做,有更主要的主题,更符合青年人的兴趣,更帮助他们的成长,我觉得不能为交流而交流。时间已经到了,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蒋晨锐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