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赵皖平代表:关注延长春节假期不是心血来潮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2019-03-14 07:4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澎湃新闻专访。(02:34)
今年全国两会上,延长放假、新增法定假日等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而头一个登上微博热搜的建议,来自于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3月3日,赵皖平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传来了一份他将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延长春节假期的建议》。他建议,春节假期延长两到三天,经报道后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微博热搜阅读量在两天内一度超过1.4亿。

近日,这位“网红”代表再次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作为一名深耕农业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人大代表,关注到延长假期的话题,赵皖平认为,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人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

“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太大了。同时,通过假日经济,也可以扩大内需,种种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以后,我这次就带来了这个建议,也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通过共同的探讨,来推进这个建议的落实。”

赵皖平另一个身份是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多年走访基层扶贫工作,常年关注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情况,在全国两会上更是多次针对扶贫工作提出他的真知灼见。

“今年春节后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今年要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新增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这些地区,这实际上已经表明了我们的决心。”赵皖平认为,2019年是脱贫摘帽的一个重要时期,越到最后的时期,这种劲头和精神尤其不能松懈,还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咬紧牙关,解决好最后的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人民网 图

【对话赵皖平】

谈假期|人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

澎湃新闻:你主抓扶贫和农业、农村工作,今年却提出了延长春节假期的建议,为何会有这个想法?

赵皖平:澎湃新闻发布这个消息以后,很多的网友,包括我的一些朋友给我打电话表示支持 ,也有人好奇,说我一个搞农业工作的人,怎么对节日感兴趣?我回答了几个字:人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不光只反映我们自己熟悉的行业,还要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所以,这个话题不是心血来潮。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大家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春节回到家却总觉得休息的时间不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传统,也是最神圣的节日,就像西方人的圣诞节一样,在西方国家,一般圣诞节都有10天左右的假期,也有长达15天的假期,而春节呈现出的是中国人浓浓的家的情怀、家国的情怀,如果家都不重视,怎么爱国?如果家人都不重视,怎么会爱护自己的国家?

所以,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太大了。同时,通过假日经济,也可以扩大内需,种种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以后,我这次就带来了这个建议,也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通过共同的探讨,来推进休假制度的落实。

谈脱贫还有最后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澎湃新闻:为了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非常多基层的扶贫干部在他们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一年又一年的心血,其中,一些干部不幸倒在了他们的岗位上,如何让基层干部能在保障自身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赵皖平:从2017年开始,我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聘任,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这个评选过程中,我们发现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也有一部分参选人员已经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我非常崇敬他们,但也感到很可惜,很痛心,倒下去的很多同志都很年轻。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打好脱贫攻坚战时,要履行我们这一代中华民族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对扶贫干部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这几年我们有500多位同志倒在了一线,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我们在制度设计等方面,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此外,扶贫干部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澎湃新闻:脱贫攻坚战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赵皖平: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我们的政策还要做一些更加精准的调整。因为,在过去,我们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主要围绕生产设施、技术条件等的提升,这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最后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就是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

今年春节后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今年要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新增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这些地区,这实际上已经表明了我们的决心。对于还生活在不宜居的深度贫困地方的群众,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搬迁出来,给他们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如果这个工作能够妥善地解决,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大锤也就基本落地了。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还存在边缘户的问题,那些没有达到贫困户的标准,但是也接近这种标准的人,他们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们可能就会变成贫困户。对这些人,在政策上也要做一些调整,对边缘户,我们现在也在加强支持的力度,让他们和贫困户一样,能够享受到国家的一些支持政策,增加自身的动力。

澎湃新闻:这一年来,各地贫困县退出在增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离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越来越近?

赵皖平:是的,在2020年,中国将彻底摆脱深度贫困,我们这一代人将解决几千年来缠绕在中华民族身上的痛病,这无疑是一代人的成就。我认为,2019年是脱贫攻坚、贫困村摘帽的一个重要时期,越到这最后的时期,这种劲头和精神尤其是不能松懈,还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咬紧牙关,解决好最后的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

澎湃新闻:我们也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脱贫之后还可能存在返贫的问题,你觉得如何构建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

赵皖平:在整个贫困地区,在农村的脱贫攻坚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产业的支撑,刚才讲到人才,而产业是防止返贫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不仅要给它输血,还要给它良好的造血功能。这样的话,一旦遇到问题,不至于一下子落到返贫的状态。

谈空心村乡村振兴就是人才振兴

澎湃新闻:你曾经提到过,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二者如何有效地结合起来?

赵皖平:现在这个时期实际上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融合期,根据我自己的调研情况来看,最关键的还是人才问题,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在一些贫困地区,因为它的本身条件比较差,如果像其它一些地方一样,通过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来改善它的投资环境,来发展经济,可能性不是太大,关键还是要依靠当地的人才。

比如,合作社的带头人、农村里的大户,安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就是把这些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发动起来,让他们带动贫困户来实现脱贫,走上奔小康的路,这在下一步的过程中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点,是一种人才的高度聚合,来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

澎湃新闻:在农村工作中,近年来,“空心村”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选择出去打工养家,导致很多村里仅剩老人、妇女、儿童,“空心村”引发一系列农村劳动力、生活保障等问题,你对解决空心村问题有哪些建议?

赵皖平:这又回到我们讨论的乡村振兴的话题,乡村振兴就是人才振兴,首先要把人要留住,国家层面应创造更多的条件,包括一些政策的支持,让这些“农二代”愿意回到乡村,提供给他们一些就业机会,提供给他们一些创业的支持,包括金融啊、信贷、土地使用等,如果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工作,我想“空心村”的局面还是有望得到解决的。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安徽、河南、江西等地的一些打工者春节以后就不走了,留在了家乡,因为现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就业成本非常高,与其花高额的租房费,还不如学到一门技术后,在自己的家乡、家门口创业就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农二代”会选择这样一个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蒋晨锐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