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山大学|16省份营商环境调研②:广东市场主体不爱网办

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2019-03-18 16:3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2018年7月19日至8月20日,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赴全国16个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84个市(地级市及副省级城市)、182个区的政务办事大厅,从工商营业执照、各类许可证、市场监管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四个维度,随机访谈前来工商办事窗口办理业务的市场主体。在本次全国调研中,随机访谈成功率约为85%,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合计4160份。

课题组在广东省随机抽取了6个市,它们分别为广州市、江门市、湛江市、阳江市、潮州市和揭阳市,随机访谈成功的有效问卷是390份。调研结束后,课题组清理、整理了有关全国和广东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与舆情反馈,并从全国视野考察了广东商事制度改革的新进展、新挑战以及新方向。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广东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进展

(一)在广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从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目前处于全国最佳水平。

如图1所示,在2014年前(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场主体在广东省登记注册,平均需要9.4天,比全国平均数(8.4天)多1天。商事制度改革后,在广东省登记注册所需时间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迅速下降至5.0天,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所需天数;2017年下降至4.5天;2018年则下降至2.7天,成为全国调查样本中所需天数最少的省份。

2018年,在广东省,超过30%的市场主体在1天内完成登记注册。平均只需要2.7天,比全国平均所需的7天快了4.3天;与广东改革前的9.4天相比,下降幅度超过了70%。

图1 在广东登记注册所需时间大幅下降

(二)在广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从商改前的3.5个下降至2018年的1.6个,接近全国最佳水平。

如图2所示,2014年以前,在广东登记注册一家市场主体平均需要与 3.5个办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国平均2.6个多了约1个窗口,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后,在广东省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大幅下降: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数量快速下降至2.2个,处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0个,处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则下降至1.6个,开始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年,在广东,46%的市场主体实现一窗登记。平均只需要跑1.6个窗口,接近全国最佳水平(1.1个窗口);与广东改革前的3.5个相比,下降幅度超过了50%。

图2 在广东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大幅下降

(三)在广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从商改前的4.5个下降至2018年的1.8个,接近全国最佳水平。

如图3所示,2014年前,在广东省,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平均为4.5个,比全国平均数3.4个多1个证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后,在广东省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的数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减少至2.9个证件,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下降至2.1个,开始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上半年则下降至1.8个,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年,在广东,超过40%的市场主体只需办理一个证件。平均只需要办理1.8个证件,接近于全国最佳水平(1.5个证件);与改革前的4.5个相比,下降幅度达60%。

图3 在广东登记注册所需办理的证件数量大幅下降

(四)在广东省,85%的市场主体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经历,成立的时间越早被检查的可能性越高,与全国大致同步。

如图4所示,整体而言,在广东省,85%的市场主体反馈说,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80%市场主体反馈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

具体而言,市场主体成立的时间越早,被上门检查的可能性越高。2014年成立的市场主体,97%反馈说有被检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约10个百分点;2014-2016年间成立的市场主体,87%反馈说有被检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约5个百分点;2017年间成立的市场主体,81%反馈说有被检查,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2018年间成立的市场主体,43%反馈说有被检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约13个百分点。

图4 在广东85%的市场主体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

(五)在广东,约60%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信用信息系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信用监管的起点是市场主体到国家信用信息系统查看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如图5所示,在广东省,仅58%的市场主体选择到国家信用信息系统上查看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这一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最高水平相差了2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在广东,约27%的市场主体不知道或不使用国家信用信息系统;15%的市场主体通过其他渠道查看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

图5 在广东,约60%的市场主体查看国家信用信息系统

(六)在广东,约1/2的市场主体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约1/3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办事系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图6所示,在广东省,只有49%的市场主体明确反馈说,知道其所在地有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在全国,59%的市场主体明确反馈说知道;在国内最佳省份,82%的市场主体明确反馈说知道。从全国视野看,在广东,网上办事大厅的知晓率占比明显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十个百分点。

图6 在广东,仅49%的市场主体反馈知道网上办事大厅

如图7所示,在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的广东市场主体中,有29%的市场主体的常用网上办事系统为0,全国平均水平是28%。通过简单计算可知,这意味着,在广东省,仅有35%(49%×71%)的市场主体会使用网上办事(系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59%×72%)。

图7 在广东,知道有网上办事系统的市场主体中还有29%不使用

此外,在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的市场主体中,广东有41%市场主体常用一个网上办事系统,18%常用两个办事系统,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当。平均而言,广东省市场主体常用的网上办事系统为1.58个,尚未实现“一网通办”。

广东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绩

(一)2018年,51%的广东市场主体认为营商环境有改善,接近全国最佳水平。

如图8所示,在广东,51%的市场主体认为营商环境有所改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11个百分点,接近全国最佳水平;27%的市场主体认为没有改变,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22%的市场主体认为变差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在2018年,从全国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广东营商环境建设改善幅度相对较大。

图8 2018年,51%的广东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有积极影响

(二)2018年,全国市场主体投票结果显示,广东营商环境全国第二名。

市场主体的认可是对改革工作最真实的肯定。图9报告了市场主体对全国各地营商环境的主观评价。在全国16个省84个市,每一位受访者都给出了其所认为的“做生意环境相对较好的三个省市”。从图形上看,上海第一、广东第二,北京第三、浙江第四。具体而言,广东共获得905票,全国约31%的非广东市场主体认为广东做生意的环境相对较好。这是全国市场主体对广东商事制度改革以及营商环境建设的充分肯定。

图9 全国营商环境排名

(三)2018年,约90%的广东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0%的市场主体认为降低了与政府打交道的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10所示,在广东省,89%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降低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时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3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4个百分点。

另外,54%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降低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费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0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30个百分点。这表明,广东的商事制度改革主要是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图10 商改降低了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四)2018年,56%的广东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11所示,在广东,56%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了24个百分点。40%的市场主体认为对经营没有影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个百分点;4%的市场主体认为对经营有消极影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个百分点。这表明,从全国比较的角度看,广东商事制度改革对市场主体经营的影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图11 2018年,56%的广东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

广东省商事制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一)2018年,广东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承诺,更是市场主体的诉求。如图12所示,在2018年,27%的广东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需要跑一次,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三个百分点,只有全国最佳水平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广东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显落后了。

图12 2018年,27%的广东市场主体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广东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的落后是因为各市在这项改革上进展都不大。如图13所示,2018年,在调研的6个市中,广州市是最好的,40%的市场主体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阳江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他4各市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湛江市,只有17%的市场主体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图13 2018年,广东各市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不均衡

(二)2018年,广东市场主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使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广东在今年年初已率先推出数字政府建设。不过,从市场主体反馈看,广东市场主体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使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表现为“三低”:一是网上办事大厅的知晓率低,广东49%的知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网上办事系统的使用率低,广东35%的使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网上信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率低,广东58%的使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互联网+政务服务”使用率低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宣传不够,表现为各个年龄段市场主体使用率普遍低。如图14所示,从回答不知道的市场主体年龄结构看,广东与全国并没有区别。这表明,广东使用率低并不是因为某个年龄市场主体使用率造成的,而是各个年龄的使用率普遍低。

图14 不知道有网上办事大厅的年龄构成

另一个是系统不好用。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广东省的市场主体对网上办事大厅的抱怨颇多。市场主体普遍反映网上办事大厅“功能还是比较简单,不好用,功能有待完善”;“系统用到一半就崩溃,没法下一步”;“使用到最后,还是要提交纸质材料”也是市场主体经常反应的问题。

(三)目前,广东商事制度改革对市场主体经营的积极影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的商事制度改革虽然改善了广东的营商环境,但是对市场主体经营的直接帮助并不够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广东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其与政府打交道费用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0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的地区低了30个百分点;另一个是,广东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4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的地区低了24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因为,广东商事制度改革对“非小微企业”经营的积极影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15所示,从所有制看,无论是国有企业、合资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认为广东商事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0多个百分点。从市场主体规模看,就业人数大于10人以上市场主体反馈看,认为广东商事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24个百分点。这表明,广东商事制度改革对“非小微企业”经营的积极影响相对不大。

图15 广东商事制度改革对“非小微企业”经营的积极影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目前,广东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商事制度改革范围之外。

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围绕着解决“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问题不断深化,不过,从市场主体反馈看,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6所示,对于“在本地做生意遇到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广东市场主体提及开办企业难、办理许可证难、市场退出难的比重分别为2%、6%和6%,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全国范围内,这三个困难被提及的比重分别为3%、7%和4%,同样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图16 目前市场主体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商事制度改革之外

广东市场主体反馈目前最主要的三个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招工困难和成本高。这三个困难被提及的比重分别为26%、17%和15%。虽然这三个困难也是全国市场主体所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但是广东的情况略微严重些。主要表现为,广东市场主体提及市场竞争激励和招工难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然,这些主要困难不是目前的商事制度改革所能够直接解决的。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些新困难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取得巨大成效过程所伴随的必然现象。广东市场主体从2012年底的515万户,增加到2018年底的1097万户,几乎翻了一番。市场主体的倍增,既是商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为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市场主体的倍增,意味着,在产品市场上,市场供给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导致产品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励;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市场需求可能是倍增的,必然导致招工越来越难,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企业成本不断上升。

因此,广东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新困难,根植于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市场主体倍增,却不在目前商事制度改革的范围之内。

广东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直面长期以来困扰“放管服”领域的突出问题与关键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注定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根据广东省商事制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社会经济新形势,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再创广东商事制度改革新优势。目前,广东商事制度改革在市场准入便利度上,比如登记注册所需时间、所需打交道窗口数量等,处于或接近全国最佳水平;广东营商环境全国第二位,接近全国最佳水平。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要强化已有的成功做法。比如东莞建设了商事制度改革基地,在改革开放已满40周年之际,要固化、强化商事制度改革,再创广东商事制度改革新优势。

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补广东商事制度改革的短板。从全国视野看,广东商事制度改革中明显的短板是,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落后了。“跑一次”抓住了市场主体办事的核心诉求,是倒逼政府自身改革、转变职能的重要抓手。从全国16省调研看,2018年大部分省区市正在积极推进这项改革。目前,在广东省,平均而言,只有27%的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仅需要跑一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广东商事制度改革中的短板。广东需要补齐这个短板。

三、重视“数字政府”的需求侧建设,增创广东商事制度改革的新优势。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政务、信用监管是大势所趋。广东顺应时代,2017年12月在全国率先部署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18年11月印发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这表明,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在“供给侧”上,走在全国前列。不过,从“需求侧”的角度看,广东市场主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使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广东知晓网上办事大厅的市场主体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十个百分点。“数字政府”建设需要“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端协同发力,再创广东营商环境建设新优势。切实增加宣传,提高市场主体的知晓率、使用率和粘性,是当下亟需开展的工作。

四、转向“市场开放”,开拓广东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领域。随着商事制度等“放管服”改革,广东市场主体从500万增加到1000万。倍增的市场主体既是广东商事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也对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短期内倍增的市场主体必然带来市场竞争激烈、招工难和成本高。这已经成为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市场主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些新困难,不同于“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更多根植于市场供求和市场范围,只有开放更多市场领域,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高的新困难,同时也有利于广东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统筹:徐现祥、马晶、金奕彤

调研:孙小童、熊童悦、马晶、金奕彤、钟子健、王鑫、樊承耕、李淑宁

执笔:马晶、徐现祥、林建浩

资助: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18VSJ069)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