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场年度国家级重磅论坛上,这一关键词被7位大咖提及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2019-03-25 21:29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近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在北京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发现,“竞争中性”一词成为本次论坛嘉宾发言内容中的高频词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工信部部长苗圩、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OECD金融和企业事务局局长格雷格·梅德科拉夫特等7位中外重磅嘉宾在演讲中均提及“竞争中性”原则。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全国“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论坛2019年会汇集了超过50位中央部门负责人,外方正式代表达150余位,包括96位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领先企业的高管,以及国际知名学者近30位。

7位嘉宾关于“竞争中性”原则的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准入、监管、退出制度。扩大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深入推进电力、油气、铁路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运网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全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制度型开放是更加公平的开放。过去,我们的开放在一些方面实行“政策洼地”,积聚资源和要素,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寻租行为、竞争扭曲等弊端。现在,要更加注重竞争中性和规则公平,对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工信部部长苗圩:将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补位”而不“越位”。将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竞争中性原则,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中国的对外开放将是更加知行合一的开放。中国一向讲求“言必信,行必果”。我们不开空头支票,我们是行动派。中国的对外开放将是更加一视同仁的开放。中国将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按照竞争中性原则,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搭建公平竞争的舞台。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提出意味着供给侧改革任务已不再局限于“三去一降一补”,更重要是扩展到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体任务应包括但不限于: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减税降费、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按照竞争中性原则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破除垄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规则制度型开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能不能把企业的属性和所有者的属性适当分开?具体来讲,以后是不是不要再按照所有制的属性来对企业进行分类?从现实情况来看,要找一个纯粹的国有或民营企业越来越困难了。政府有三种职能,既是宏观调控者,也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还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竞争中性原则就是把政府这三种职能分开。竞争中性原则很难有人反对,但是实施起来很难。

经合组织(OECD)金融和企业事务局局长、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前主席格雷格·梅德科拉夫特(Greg Medcraft):竞争中性原则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可以带来更好地竞争力、更加高效的资源分配、更高的生产率、更高效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竞争政策”与“国企治理”来强化竞争中性原则。竞争政策包含国企的公司化、私有化并将所有竞争立法都适用于国企。国企治理方面则要把所有权与监管权分开,国企与民企要享受同样的法律、监管环境与融资环境,同时还要确保国企的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并且在公共采购当中遵守非歧视原则。

    责任编辑:王建亮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