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气象中心:中国将助力其他国家构建无缝隙的地球系统预报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实习生 孙圣起
2019-03-26 22:04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3月26日,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首届世界气象中心研讨会中国首席代表王建捷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在世界气象组织(WMO)框架下,中国将助力其他国家一起构建无缝隙的地球系统预报。

王建捷说,无缝隙的地球系统预报不仅是指时间上从临近一直到长期的预报,同时在空间上,要覆盖全球;在预报要素上,不仅停留在天气上,还要考虑天气对相关领域产生的影响,“比如某种天气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灾害及次生灾害”。

WMO世界天气研究计划处处长Paolo Ruti在研讨会上说,当前发达国家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预报员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庞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最有用的内容来支撑报道。

而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技术支撑,高科技产品的使用和信息处理都存在着困难,这将是无缝隙预报在WMO框架下加以推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2017年5月17日,在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第69次届会上,中国气象局被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之一,是目前设在发展中国家唯一的世界气象中心。

王建捷表示,中国将助力其他国家一起解决这一难题。据他介绍,目前,由中国气象局开发研制的MICAPS信息处理系统,即现代化人机交互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在欧洲很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得到了推广,这些国家可以借助MICAPS进行信息分析,也可以接收风云卫星的数据,支撑其做更好地预报。

王建捷说,中国还将对数据预报产品进行深加工,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定制化的产品,提供更好更准确的信息。

例如,近日,热带气旋“伊代”给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维等非洲国家造成严重影响。中国气象局一直密切关注“伊代”的发展情况,并通过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网站提供气象服务产品。

王建捷表示,在其他国家有紧急情况之时,可向中国气象局申请通过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等技术手段为其提供服务。

针对发展中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中国气象局已借助WMO北京、南京区域培训中心,为约4000名国外学员提供了气象预报、卫星应用等领域的国际培训课程。自1976年起,中国气象局组织了48期多国别考察活动,吸引了全球14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气象部门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

澎湃新闻从研讨会上获悉,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今年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气象防灾减灾为重点,践行“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理念,为世界气象组织(WMO)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提供长中短期天气预报业务指导和气象服务。

    责任编辑:崔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