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止是“微光”:四川一老教师42年资助几十名贫困生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2019-04-18 10:16
直击现场 >
字号

“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蜡烛来形容教师。李俊儒说,自己只能算是一缕“微光”,但依然会竭尽所能,照亮孩子们通往知识的道路……

放学了,四川西昌市高草乡中心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73岁的退休教师李俊儒踮脚张望,有家长跟他打招呼,“李老师,你又来接孩子啦!”

“对呀,我是来接孙儿的。”李俊儒笑着应道。其实,李俊儒和他接的“孙儿”小顺,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小顺已喊他“爷爷”三年多。10岁的小顺,只是李俊儒资助的一名贫困学生,已跟着他生活了三年多。

四十多年来,李俊儒资助了几十名像小顺一样的贫困生,资助钱物不计其数,有的家长要拿钱拿米致谢,均被他拒绝。于是,有家长非要认他当亲戚,现在他有干儿子4个、干孙子8个,小顺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助学事迹,也在当地传为佳话。今年2月,李俊儒入选“助人为乐-四川好人榜”。

一对特殊的爷孙

今年是李俊儒退休的第十四个年头。原本应该在家享福的他,却总是闲不住,每天还要为“小孙儿”忙碌。

4月16日下午,西昌市高草乡中心校门口,排满了接孩子的家长。走出校园后,10岁的小顺拉着前来接他的“爷爷”李俊儒的手,走上了回家的路,“爷爷,你不用来接我啦,我自己回家就可以了!”然而,这两个人,并没有血缘关系。

一次做客,决定资助他

一路上,“爷孙俩”有说有笑。回到家里,李俊儒走进厨房做晚餐,小顺开始做家庭作业,李俊儒不时走进客厅,给小顺辅导。现在,每天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辅导学习,是他最主要的任务。

“爷孙俩”的相遇,源于三年前。小顺的父亲温书全今年已经60岁,是李俊儒教的第一届初中学生,居住在高草乡谌堡村。虽已毕业几十年,但和李俊儒保持着联系。

“他很尊敬我,多次邀我去他家里吃饭。”2016年的一天,李俊儒实在不好推托温书全的邀请,便去做客,这次经历让他触动很深。“他们家比较贫困,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儿子是小顺,面黄肌瘦的,有点营养不良。”

这几十年,李俊儒资助过很多学生,看见小顺这样的情况,李俊儒有些心疼,便下定决心全力资助小顺,他跟温书全说,“我给你带小顺吧。”

一开始,温书全并没有答应,“主要是担心老师年纪大了,怕给老师增加负担。”李俊儒边给他做思想工作,边解释,“我不是同情你们穷,我是真的想帮助孩子,你看我现在一个人生活,这样也可以有个人做个伴。”温书全这才同意将小顺交给他照顾。

“钱这些,从来没算过”

于是,三年多来,小顺一直跟着李俊儒生活,所有费用开支都是李俊儒负责。“以前工资低,现在一个月还有四五千退休工资,孩子一个月花不到多少钱。”李俊儒笑着说,“钱这些,从来没算过。”

走进李俊儒的“家”,看上去很简陋。他住的房子是学校提供的约40多平方米的公房,家里的沙发和床已经很旧了,家中连像样的柜子都没有,电器只有电视和小冰箱,其中一个卧室是小顺住的,床头上方还挂着很多衣服,这些衣服都是他给孩子买的。

为了感谢老师李俊儒,温书全多次说要拿钱拿米,但是李俊儒坚决不收,不过按照当地习俗,温书全再三希望认老师做亲戚。于是,温书全成了李俊儒的干儿子,他的儿子小顺,便成了老师的干孙儿。

“现在国家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好了,人们的经济条件更好了,需要资助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李俊儒说,现在他就资助着小顺一人,“他能考上大学,我就一直资助到大学。”

在小顺心中,早已经将李俊儒当做自己的亲爷爷,“爷爷对我很好,每天给我做饭、辅导功课,放假还带我出去旅游。”

在客厅中,摆放着一张装裱好的照片,这是李俊儒带小顺外出旅游时照的,这也是家里唯一摆放的照片,一位老同事评价道,“他这个人就喜欢帮助贫困学生,爱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

42年助学之路

今年已经73岁的李俊儒,从42年前开始就走上了助学之路。他本是仁寿县人,在西昌安了家,1977年,他在高草中学当上民办教师,主教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也教,“那时工资只有8块钱一个月,帮助这些学生,我一点也不后悔。”

缘起:

看到学生交不起生活费,拿出半个月工资

让李俊儒走上助学之路的,是一个叫王和英的学生。“她的母亲失明,父亲体弱多病,家里条件不好,但她的学习成绩好。”一天,王和英背着几捆竹子,放到学校教师办公室门口,李俊儒有些疑惑,一问才得知,“因为交不起生活费,她就背竹子到街上卖,但是没有卖掉。”

从王和英的眼神中,他看到了她对读书的渴望,“我想作为一个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况,都会伸出援手。”随即,他从裤包里掏出4元钱给王和英——那是当时他半个月的工资。这是他第一次资助学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条件有限,有些学生就带米到他家,李俊儒就负责给学生做饭,他还拿出工资的一部分资助贫困生。1985年,李俊儒转为公办教师,但经济情况并未好转,两个女儿读中学,还要借钱。因为沉重的生活和资助压力,李俊儒还靠着年轻时学的砌砖技术挣钱。

坚持:

退休后,每月至少拿出1000元资助学生

后来,大女儿考上大学,家里却拿不出学费。大女儿质问父亲,“你资助学生都有钱,我读书就没有钱?”后来,女儿因为家庭贫困,怕给父亲增加压力,最终放弃了上大学。父女之间一度产生隔阂。

而在这个时候,他仍坚持资助着贫困生,为学生煮饭,还要在家里搭几张床让学生睡……说起这段经历,李俊儒红了眼眶,他说亏欠女儿太多,“很内疚!”

如今,李俊儒的大女儿在经商,二女儿也成了一名教师,两姐妹婚后家庭条件都不错。回想起当年的那些事,大女儿李女士也坦诚,那时年纪小不懂事,内心反感父亲资助其他学生,“后来自己成家了,就理解他了,我们也支持他。”这些年,她们都以父亲为榜样,也尽其所能资助贫困学生。

2005年,李俊儒从高草中学退休,每月依然坚持拿出至少一千元资助贫困学生。退休后,一些贫困学生在他家吃住,每天学生到他家中吃住的人数不固定,下午最多,通常是三四个,有时甚至七八个,隔壁的邻居也看到过这样的场面,“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在高草中学,很多老师都知道李俊儒资助贫困生的事迹,“他这些年先后资助了几十名贫困生,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不好的,只要孩子渴望读书,他都会主动拿钱来资助。”

愿望:

做一缕“微光”,照亮孩子们的道路

这些年究竟花了多少钱资助学生?李俊儒笑着说,从来没有计算过,“我不图别人回报,也不图名利,我觉得很多事不能用钱来衡量,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现在他有干儿子4个、干孙子8个,这些都是他资助过的学生。

李俊儒说,自己曾经是贫困生,知道资助对于贫困生有多么重要。他家兄弟姐妹多,父母无力供孩子读书,父亲对他说:“想读书,自己挣学费!”李俊儒10岁时便修房、递砖,读高中时也打工挣学费。后来,还是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才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让李俊儒坚定了资助贫困学生的信念。

而今,李俊儒仍然居住在40多平方米的教师公房里。“这些年,曾有三次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名额,但因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钱,最终只好放弃。”现在,他过着单身生活,30多年前,由于感情不和,加上在家庭贫困时他坚持资助学生,他和妻子离婚,此后再也没成家。

那些受了帮助的孩子们还会偶尔回来看他,陪他聊聊天说说话。他说,看着学生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自己也觉得幸福。

人们常用“蜡烛”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李俊儒说,自己只能算是一缕“微光”,但他依然会竭尽所能,照亮孩子们通往知识的道路。

学生说:我把他当父亲一样

当年,贫困生杨培洪曾经因交不起5元钱的学费,哭了起来,李俊儒马上替他交了5元钱。这个学生后来成了他的同事,还当上了学校的副校长。回忆起那段经历,杨培洪说:“如果没有李老师的资助,我是读不成书的。李老师给我的裤子我一直珍藏着,没舍得穿,我把他当成父亲一样。”

刘福铨曾在李俊儒家里吃住,也是李俊儒的“干孙儿”。因为贫困,从小学开始,李俊儒就拿钱资助他,直到大学毕业,“他家里负担一部分,我资助一部分。”刘福铨曾在作文《成长的烦恼》中这样写道,“我不愿意读书,人在教室心在外,学习成绩差。幸好我从四年级就和爷爷一起生活……”如今,他已经工作,还经常打电话问候李俊儒。

(原标题:退休教师坚持42年资助几十名贫困生;你,岂止是微光)

    责任编辑:谢寅宗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