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邯郸最美方志人】邯郸市复兴区方志办谢军

2019-05-07 10: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精美厚实的《邯郸县志》《邯郸县年鉴2015卷》《邯郸县年鉴2016卷》《邯山年鉴2017卷》《复兴年鉴2017卷》静静地地摆放在办公桌上,5本“大部头”洋洋洒洒共计410余万字,这是一个年轻的方志工作者对历史文化、对故乡家园沉甸甸的交待,每一本志鉴都饱含着他的信念与担当、激情与坚韧、艰辛与汗水,字里行间都跃动着他的才情、他的抱负、他的执着……

让人痛惜的是,这些志鉴的主笔和主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18年1月27日,复兴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谢军同志因突发脑溢血救治无效逝世,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7岁。天不假年传噩耗,方志界的一个“未来之星”陨落了,他是如此年轻有为,真让人扼腕叹息,徒唤奈何!

让人稍感宽心的是,在翰墨飘香的志鉴丛书之中他获得了永生,他的名字将随着志鉴而世代流传下去,他对方志事业的挚爱精神鼓舞了身边人,他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带动了一批人,他忘我工作的拼劲干劲感动了很多人,他修志问道的求索足迹启发了后来人。

天生干方志的“好苗子”

谢军,男,汉族,邯郸市复兴区牛叫河村人,中共党员,1999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历经邯郸县户村镇学校、县文教局、邯郸县政府办综合科、县方志办、县三年上水平办公室和邯山区志办公室、复兴区政府办公室等多个工作单位。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时间长短,都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始终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乐于奉献,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多次受到各类嘉奖,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普遍赞誉。

表面上看,膀大腰圆,中气十足的谢军同志是个“赳赳武夫”。也难怪大家有这样的印象,自2010年以来在邯郸市三年大变样、历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行动中,他转战一县两区,无役不与,始终和大家一起高效率、快节奏地紧张工作在拆违攻坚一线,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哪里任务艰巨就出现在哪里,高质量、高水平地协助领导推进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他的日常工作包括认真核对汇总各攻坚组当天拆迁进度排出位次,精心准备拆违攻坚调度会议,连夜编发攻坚简报,迅速传达攻坚指令,还要完成制作展牌画册、现场讲解、对外宣传报道等工作。经常一身土、满脸泥地加班加点,从不叫苦、不喊累,以超常付出的实际行动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大家树立了工作标杆。

实际上,谢军同志外表粗犷,内里锦绣,确是个“文武全才”。拂去拆迁现场的满身尘土,泡上一杯香浓茗茶,看他戴着眼镜,手捧资料,自信满满地与方志同仁交流编修志鉴心得、推敲一处字句得失、一个观点利弊之时,更像是一位学者。其实,这更接近于他的“底色”。他饱读诗书,家中藏书逾万册,过目不忘、熟读成诵之篇甚多,即便如此,他仍爱书如命,手不释卷,常如饥似渴地阅读典籍资料,广泛吸收各领域知识,是个通古博今的饱学之士。他好学上进,凭着一股子不服输、不退缩的劲头,从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经层层选拔到邯郸县文教局、县政府办公室,历经一县两区基层一线、机关单位、拆迁现场等多个岗位打磨历练,他的综合协调能力、主战攻坚能力、写作组稿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对县情区情的掌握更加了然于心。2015年他迈进了方志工作的大门,在各位领导和方志界专家前辈的教导下,终于在地方志工作中找到了“英雄用武之地”,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业绩。他知行合一,身上有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对时代的责任感和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他要奋笔写春秋,直呼舒胸臆。学生时代的谢军就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自号“精经子”“芙蓉居士”,并辑有文集《精经子诗词曲》《北雁南飞全记》。在他的朋友圈中,邯郸县西北“第一才子”的名号不胫而走,虽是戏称,但寒来暑往,多年如一的是,他把很多人喝酒吹牛、打牌杀怪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思考上,用在了苦练文笔妙手著文章上。谢军生活俭朴,但对购买图书资料往往是不惜重金,他还很爱研究电脑、网络和摄影摄像技术。就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储备而言,还有谁比他更适合干方志工作呢?

编撰志鉴挑重担  只顾攀登不问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站在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对地方志工作全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划》《邯郸市地方志工作要点》等系列文件的实施,县区方志、年鉴全覆盖的“两全目标”正式确立,地方志工作从“一本书主义”向“十业并举”迈进。这让方志人在备受鼓舞的同时,又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书该怎么编?活儿该怎么干?2016年邯郸市部分区划调整后,方志工作人员、经费、场地、设备如何妥当安置和优化配置?

这是一个呼唤“方志英雄”的时间节点,我们的“无名英雄”就是谢军。在那段面临“进、退、流、转”的特殊日子里,谢军同志不问个人前程运势,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千年古县邯郸县最后一部《邯郸县志》、《邯郸县年鉴2016卷》和稍后的《邯山年鉴2017卷》编撰工作,忘我地奋战坚守在年鉴编撰阵地上。其中,《邯郸县志》仅用4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受到上级领导、方志专家和广大干部群众好评。他马不停蹄,埋头苦干,多点作业,齐头并进,《邯郸县年鉴2016卷》《邯山年鉴2017卷》在短时间内接连精彩面世,赢来各界掌声喝彩。同时,他还发挥专长,广泛涉猎,参与了《邯郸县西军师堡村庄改造工作纪实》《东环路南延南环路东延控制性工程段正收工作图文资料集》《万嘉新居和惠民新居保障性住房征迁进地工作资料汇编》等多种资料汇编、宣传画册等编写工作,为古老的邯郸县涂上了最后一抹亮色。

2017年是复兴区年鉴创刊年,区委、区政府把其列入全区七大重点工作之一。2017年9月份以来,该同志在《邯山年鉴2017卷》收尾杀青之际,又趁热打铁开启新局。他像一团跳动的火焰,给多次启动多次中断而陷于困境的复兴区志鉴工作带来了希望,注入了强劲活力;他决心不负众望,发挥志鉴工作的丰富经验锐意创新,打造他的巅峰之作。为此,他不只是简单复制以往的成功经验,而是又有切合复兴实际的诸多创新。一是积极主动强力推进。谢军同志积极主动与市地方志办公室、其他县区方志办沟通情况,采取创新方式,配强力量,强化机制的办法,集中攻坚,常抓不懈,全面完成了《复兴区年鉴》创刊号初稿、向出版社申请书号、后续审稿修改等项工作,创造了两个月拿出年鉴初稿的“奇迹”。目前《复兴区年鉴(2017卷)》已实现公开出版,圆满完成了省、市工作要求。二是创建了“史记员”队伍。全面加大专业队伍建设和组织协调力度,将各单位撰稿人、供稿人命名为“史记员”,并在编辑部编校人员中体现姓名,书前彩页编上史记员合影,并对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支持史记员工作提了很多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史记员的积极性。同时,将全区67个单位的74个史记员纳入“复兴区地方志”微信群,随时与史记员联系,指导工作;每周一上午召开例会,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严格日常工作考核、统计和通报,确保加快推进《年鉴》编撰工作。三是创新年鉴编纂体例。坚持“年鉴编纂区志化”,在概况中增加机关驻地、职能范围、历史沿革、机构编制、驻区单位、驻区企业、单位全体合影等内容,也为区志编纂工作准备了最基础材料。此举使年鉴的资料性、可读性、实用性全面提升。四是创建了“方志复兴”微信公众号。2017年9月4日复兴区方志办创建《方志复兴》微信公众号,成为向全社会推介区情及方志工作的网络平台。在谢军同志的直接操作下该公众号关注人数不断增加。10月9日编发的《原邯郸县会谱》深受全市干部群众欢迎,短短2个月内阅读点击量已超过2万人次,点赞达125次,在全市方志专业公众号中创下了单篇点击率的最高记录。

潜心修志苦为乐  精神永存感众人

为了确保志鉴编撰工作“早动手、快推进、高质量”,谢军同志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担当作为,发挥“以平常心对待清苦、以责任心对待辛苦、以事业心对待艰苦”“小马拉大车载重物”的河北方志人精神,始终充满激情地埋头工作。初到复兴区,由于机关办公用房紧张,地方志办公室只给了1个房间,他大度地说:“能摆几张桌子,放个电脑就行,编书时间很紧张,咱先干起来再说!”配置办公用品时,他没有别的要求,只是问能不能买一个大点的床,加班回不了家也好在单位照看刚满周岁的小女儿。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编撰年鉴从哪儿入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难点在哪里、注意事项有哪些?作为方志编撰工作的“前敌总指挥”,谢军同志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不断推陈出新谱写新篇章。谢军同志在工作中严肃认真,一点都不马虎,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核实的情况,他不怕麻烦、不厌其烦,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弄清楚不放过。往往先是通过电话、微信群指导,效果不好就再约定时间当面沟通,最后干脆就主动上门索要资料。他严格把关,按时“收账”,经常在微信群里点名批评督促,被他要求“返工”的文字、图片更是数不胜数。然而“不打不相识”,他的成熟自信无形中鼓舞带动了各单位各行业的“史记员”,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大家逐渐习惯并养成了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如何做好方志工作的好习惯。他雷厉风行的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大家对他都很信服,心悦诚服地领受任务,在复兴方志微信群里一呼百应,经常围绕工作聊到很晚。他谦虚好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经常反思:“下次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由于承担其他工作头绪多占用了他大量时间,市方志办多次会议他都未能参加,他常不无遗憾地说,下次一定去好好充充电,跟专家前辈好好探讨一下“贪官”入志出志、年鉴编年等问题。

在复兴区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比别人想的更全面、更长远,干的更多、更辛苦。为了缓解方志工作人手短缺、人才匮乏的问题,他计划邀请兄弟县区专家参与工作,并在工作接触中留心物色方志工作的“可造之才”,以期形成梯队专班。他拓宽思路,邀来同道好友义务参与文稿校对工作,他邀请原邯郸县文联副主席、书法家为年鉴题写书名,珠联璧合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人们经常在楼道里、电梯里见他手里提着怀里报着资料跑前跑后,他也会在会场中、餐厅里、汽车上兴致勃勃地说起编撰年鉴的新进展和收集资料的新发现。

谢军同志身材较胖,又患有高血压,经常在单位没日没夜地干,实在困了就和衣而睡,往往一躺下就鼾声如雷。同志们怕他长期加班加点身体吃不消,面对同志们善意的提醒,他总是微微一笑就又拿起手头的工作忙个不停……

大雪纷飞刺骨寒,肝肠寸断两重天。在那个飘雪的下午,谢军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再也看不到百花盛开的春天了,但是,他已经化作了一缕缕春光照耀着他所热爱的方志天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