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检察机关两年来监督假官司超五千件,民间借贷纠纷领域最突出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2019-05-22 11:46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打假官司”现象时有发生,当事人或通过或虚构案件事实,或伪造诉讼证据,炮制出假案子、假讼争。

5月22日,最高检通报近年来检察机关加强虚假诉讼监督工作情况并发布第十四批指导性案例。

“虚假诉讼发案领域集中,其中民间借贷纠纷领域的问题最为突出。”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虚假诉讼监督仍存在“发现难”“查证难”“监督难”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通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监督虚假诉讼民事案件5455件,其中提出抗诉1140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786件,提出检察建议1529件,移送犯罪线索497件。

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澎湃新闻注意到,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决定增设虚假诉讼罪。2018年10月,“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强化虚假诉讼犯罪案件查办力度。

数据显示,在上述司法解释实施近半年里,全国检察机关对虚假诉讼刑事犯罪案件共批捕206件319人,决定起诉138件315人,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87件157人,均为有罪判决。

上述典型案例中涉及五件民事虚假诉讼,这是最高检近年来第一次发布民事检察指导性案件。

“虚假诉讼发案领域集中,其中民间借贷纠纷领域的问题最为突出。”通报指出,江苏南通市检察机关2017年起部署开展“套路贷”民事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共监督90件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09亿元。

张雪樵指出,各地检察机关着力发现欠薪讨薪案件中的虚假诉讼线索,依法保障劳动者、用工企业和其他单位合法权益。同时,各地加大对侵害民营企业财产权虚假诉讼的惩治力度,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当前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时有发生,表现为当事人或虚构案件事实,或捏造法律关系,或伪造诉讼证据,炮制出假案子、假讼争。”最高检新闻发言人王松苗认为,从表面上看,大多数虚假诉讼案件是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来获取非法利益,但就其实质而言,虚假诉讼行为人恶意地利用国家司法制度实现个人目的,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损害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公信。

张雪樵亦表示,虚假诉讼监督仍存在“发现难”“查证难”“监督难”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监督能力偏弱、监督手段不足。

    责任编辑:钟笑玫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